<p class="ql-block">2022年伊始,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排山倒海般的的从美国的东岸一路冲到西岸。</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2年1月10日</b></p><p class="ql-block">一早收到微信,据说出自加州一位著名的医学博士。</p><p class="ql-block">本周美国新冠纪录创新,从周一的一百万病人(应该包括周六和周日漏记的病人),周二的88.6万,周三70万,周四75.9万,到周五的90万病例。住院也是直线上升(好多病人是因为其它病入院,测出新冠阳性)。下周预计至少有几天可能超过百万。预计到月底才能达到高峰(或者拐点)。 针对疫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周五决定一月份全部网课。我们可以在家上班上课。</p><p class="ql-block">目前流行的说法是Omicron可能是大流行的终结者,对完整免疫和接种加强剂的人群,可能像个“大感冒”。</p><p class="ql-block">个人认为此说是为时过早,目前尚无可靠数据支持这种说法。我要强调的是对于高危人群,即60岁以上老人和有基础病和免疫缺陷的人群,我认为应该严阵以待。减少外出,闭门谢客,固体强身,改善营养,加强免疫,保持距离,注意清洁,保护自已,减少风险。如果一定要外出,拉紧新冠之弦,速出速回。</p><p class="ql-block">我们已经坚守近两年了,再坚持1-2个月未尝不可。家里若有小孩上学者,更是要特别注意防范,以免中标。目前洛杉矶中小学的学生阳性率是4-15%之间,学校从学校带回新冠传播可能性也很高。建议像去年一月份一样准备起来,家里常备:体温表,血氧饱和度测试仪,家用新冠测试盒,退烧药,维生素片,咳嗽药,止咳糖。如果发生相关症状,不管新冠测试结果如何,先行自我隔离,以免影响家人。祝朋友们认真对待,顺利通过未来3-4周,以避开新冠高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位群友转发了一个笔记, 是一位朋友的亲身经历。</p><p class="ql-block">我们家最近感染了新冠,刚刚康复。我给同学们分享一下,大家好有个参考。</p><p class="ql-block">地点:美国南加州</p><p class="ql-block">传染来源:圣诞节前,我女儿的姨夫一家和几个朋友家集体在一个海边度假地度假一周,邀请了她一起过去,一共20个人。考虑到孩子在疫情期间闷在家一两年了,就让她一起去了。其中的一个人确诊了阳性。我去接了女儿回家,但是两天后全家都感染了。</p><p class="ql-block">时间表:12月23日接女儿回家。12月25日开始大家陆续有症状。12月27日去做了检测。12月29日检测结果出来,全家阳性。到了1月1日基本都康复了。</p><p class="ql-block">治疗:美国医疗手册不建议去医院。建议在家隔离,勤通风,勤洗手,勤喝水。发烧了吃泰诺。大多数人都会自愈。有生命危险了才建议去医院。</p><p class="ql-block">另外,我们主要用到了医生推荐的下面的几个药:喉咙痛了用喉痛喷剂(主要成分phenol苯酚),咳嗽了吃咳嗽药mucinex(主要成分Guaifenesin呱芬那辛),鼻塞了用鼻塞喷剂Afrin(主要成分Oxymetazoline羟甲唑啉)。都是药店常见的非处方药,随处可以买到。</p><p class="ql-block">餐饮:家里有各种肉和蔬菜,鸡蛋,牛奶,大量水果。每顿保证足够蛋白。患病期间大家胃口倒没有受影响,每顿都吃的挺丰盛。</p><p class="ql-block">总结:医生说打了疫苗后很多人没症状,有症状也和感冒差不多,在我们身上也差不多是这样。</p><p class="ql-block">女儿的症状</p><p class="ql-block">12月25日早上开始有些鼻塞,说活有鼻音,到了12月26日鼻塞减轻了一些,然后再没有任何症状了。</p><p class="ql-block">我太太的症状</p><p class="ql-block">12月25日:早上开始觉得有些异常,隐隐胸口发闷。</p><p class="ql-block">12月26日:疲惫嗜睡没有精神,头痛,四肢乏力。晚上有呕吐,呕吐后症状减轻。</p><p class="ql-block">12月27日:乏力,头痛。</p><p class="ql-block">12月28日:乏力,头痛,肌肉痛。发低烧37.8度。</p><p class="ql-block">12月29日(最严重的一天):乏力,头痛,肌肉痛,鼻塞。发低烧还是37.8度,特别累特别想睡觉。用了鼻塞喷剂。</p><p class="ql-block">12月30日:体温正常,症状减轻。</p><p class="ql-block">12月31日:早上起来觉得完全好了。有些微咳嗽。</p><p class="ql-block">1月1日:基本恢复。有零星咳嗽。</p><p class="ql-block">我的症状</p><p class="ql-block">12月26日:晚上出去购物的路上突然感觉有些发冷,回家后量体温低烧37.3度。</p><p class="ql-block">12月27日:发烧38.5度,咽喉痛。</p><p class="ql-block">12月28日:发烧39度。咽喉痛加剧,身子发冷。</p><p class="ql-block">12月29日(最严重的一天):温度一直在39度左右徘徊。用了咽喉痛喷剂,症状减轻。</p><p class="ql-block">12月30日:体温恢复正常。咽喉不痛了。开始咳嗽。</p><p class="ql-block">12月31日:早上起来觉得基本好了,除了有些咳嗽。下午突然丧失了嗅觉,酒精喷雾喷在手上闻不到味道。</p><p class="ql-block">1月1日:体温正常,零星咳嗽。嗅觉回来一些。</p><p class="ql-block">1月2日:体温正常,零星咳嗽。嗅觉回来了。</p><p class="ql-block">总结一下,基本和感冒差不多。我们得的是德尔塔。奥米克荣的症状似乎更轻一些。全程美国的要求是从有症状之日起自我隔离10天就可以接触隔离,没任何约束。</p><p class="ql-block">去年的时候感觉还很遥远,自己严防死守就没问题。最近越来越多的人感染,认识的家庭里也感染了一些。</p><p class="ql-block">我女儿的儿科医生是西安医学院毕业来美国的。他说他的病人中最近确诊的数都数不过来了。</p><p class="ql-block">亲身体验。美国对付新冠万能药:泰诺,上到80老人,下到俩月婴儿。在家等着靠免疫系统自愈。发烧了吃泰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2年1月12日</b></p><p class="ql-block">今天一早收到一条转发的信息。</p><p class="ql-block">我想讲讲“Covid 到我家”的事,也许在Covid,疫苗,加强针方面对大家有所启发。</p><p class="ql-block">圣诞节过后美东和新英格兰地区一直阴雨连绵。我们一家怀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信念,投奔阳光明媚的Miami Beach,享受阳光浴。</p><p class="ql-block">在来佛罗里达的两个星期前,我和我大女儿在前两针Pfizer疫苗的基础上打了Moderna的加强针。我太太打了Pfizer 的加强针。</p><p class="ql-block">在Miami的最后一天,我太太开始喉咙痛。回家后有全身肌肉疼痛的症状。星期一去做了PCR Covid test。两天后得知结果:阳性。</p><p class="ql-block">其他人立即去做了PCR。我的结果前天回来,两个女儿的结果今天回来,均为阴性。</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结果说明什么呢? </p><p class="ql-block">(1)Booster 有效,mixed booster 更有效(我和女儿这样的接法:Pfizer-pfizer- Moderna )。虽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大家没有任何防护和隔离,我太太的Covid 愣是没传给其他人。</p><p class="ql-block">(2)在做PCR 检测的当天,我太太也做了quick test (Abbott)。结果阴性。这说明她的Virus load 很低(Quick test 灵敏度比PCR低,low viral load 可能检测不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的Covid 没有传给家里的任何其他人(我小女儿没有接booster)。我的理解是我太太的booster 限制了病毒的繁殖和传播。所以,结论是加强针有效,有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2年1月13日</b></p><p class="ql-block">收到一条网络信息:</p><p class="ql-block">美国最新公布的纽约州新冠突破性感染(完全接种后仍感染)的数据:在纽约州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88.9 万例经实验室确认发生了突破性感染,相当于纽约州12岁以上完全接种疫苗人口的 6.7% ,其中 2.5 万人(突破性病例的2.8%)需住院治疗。</p><p class="ql-block">关于奥密克戎,从2021年12月13日起出现之后,疫苗对病例的有效性为78.0% 。</p><p class="ql-block">这意味着,与未接种疫苗的纽约人相比,完全接种疫苗的纽约人感染新冠的概率要低 78%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好几个群里都在传这个幽默段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段子:如果你的朋友中还没有人得新冠,那说明你没有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国段子:我出门买菜,在等红绿灯过马路的时候,碰见对面站着朋友Mary。</p><p class="ql-block">Mary热情打招呼:“怎么,你也阳性了?”</p><p class="ql-block">我惊讶地回答:“没有呀。”</p><p class="ql-block">Mary更惊讶:“没有阳性你就敢跑出来?”</p><p class="ql-block">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国段子:现在全法兰西,阴性的人在家里蹲着隔离,阳性的人全跑出来开心快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段子:八人聚会,七人阳性,一人阴性,最后大家把唯一阴性那位给劝退了,其他七人开开心心聚餐,自古以来,传染性疾病必须隔离,才能全部治疗完毕,为了自由聚会,命不要了,无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前得了新冠(COVID),一般藏着掖着,怕一不小心被人知道,遭鄙视,在小区走路被人绕着走,遭歧视。</p><p class="ql-block">在学校里,学生得新冠,做老师的一清二楚,但还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隐私,暗地里偷偷给学生补课;不过,后来的画风渐渐成了这样子的啦~</p><p class="ql-block">在家隔离了10天的学生返校,一进教室门,学生们很好奇:咦,这么多天,你上哪儿去啦?</p><p class="ql-block">康复的学生中气十足地说:得了COVID!</p><p class="ql-block">学生们掌声雷动:好~好~好~</p><p class="ql-block">昨天一朋友打来电话,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你知道吗?我又得了COVID,这次是Omicron(奥密克戎)!</p><p class="ql-block">这哥们自从去年三月得了Alpha,九月Delta,现在又染上奥密克戎,隔三差五与新冠作斗争,居然当作好消息广而告之了,彻底颠覆我的“三观”。</p><p class="ql-block">联想到学期结束前,与四位老师一起开会,结果发现他们都得过新冠的,于是四人大谈特谈各自得病后的反应,我坐在那里听得好尴尬。</p><p class="ql-block">于是乎,与大学同学开玩笑:长此以往,没有得过COVID的反而要被鄙视了,呵呵……</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16日下午, 我在同学群里转发了一篇挺有意思的疫情周记,老同学X 点评。</p><p class="ql-block">X: 请注意那些评论。这贴子非常準確地描述当下在美华人的生活场景。二年来,疫情第一次真的来到了我们身边。朋友间打电话都是问中招没有,弄得我测了三次都阴性后都不好意思再说…… </p><p class="ql-block">上个星期有位朋友从旧金山来,这位朋友的二个儿子和太太都刚中招,他说他出来躲疫情(实际上是来工作的)而我整个星期都陪伴他在这里到处逛,并顿顿在歺馆吃饭。他上周五走了后,我今天再去检测了核酸。明后天才可以知道是否中招。 </p><p class="ql-block">反正这二年对我来说,生活几乎完全正常,除了进公共场所要戴口罩。 这二年每年还自驾万余公里二次横穿美国,已经访问了廿个地方城镇和国家公园。 说实话,不中招真的是老天爷粗心大意了。</p><p class="ql-block">我后来对X说, 他如此exposure, 早已满身抗体, Who怕Who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2年1月18日</b></p><p class="ql-block">和朋友X的聊天记录</p><p class="ql-block">J:前几天看你在群里说去测了核酸,不知结果如何?有点牵挂,㊗️愿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X:结果明天才能知道。准备今天再去测一次,因为航空公司要求是在登机二天之内测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实际上阳性反而好,因为没有症状的感染形成自身免疫就不怕了。只是会影响出行,延期出发。必须随老天爷的旨意出行处世。 二人测试就要$500,到那里还要测试,登机回美国前再测试,也是这价格。 谢谢你的关注。</p><p class="ql-block">J: 你准备出国旅行了?去哪里? 羡慕……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2年1月18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天看了美国CDC过去30天疫情曲线,箭头拐弯了,似乎进入了正态分布曲线的右侧?</span></p> <p class="ql-block">美国CDC 最近的疫情曲线图,从2020年至今。过去三个月是不是很吓人? 曲线很正态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以上内容, 来自群聊或网络, 本人只是整理转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照片均来自我的朋友圈,谢谢各位post 照片的朋友们!</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2022年3月10日修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