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陵旭日照路程

天涯芳草

<p class="ql-block">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其中之一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座落在原先市东郊的红花岗上。这是一处城市仅存可见的遗址实地公园。走进这众多革命英灵安息的地方,你完全没有陵墓的阴翳之感。相反地,这里一片光明,感受到一种崇高,使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陵园环境恢宏。两座传统的石阙门矗立两端,上面有周恩来书写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金色大字;开启五扇朱红栅门,威严大气;用花岗石铺砌而成的墓道,广阔深远;两旁夹道排列的松树柏树,高低错落,郁郁葱葱,更显陵园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红花岗四烈士墓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有林冠慈,温生才,陈敬岳,钟明光的合葬墓,纪念辛亥革命牺牲的四位先躯英灵。</span></p><p class="ql-block"><b>轩辕亭 </b></p><p class="ql-block"> 这座湖心亭,纪念刑场举行婚礼的周文雍,陈铁军这对革命伴侣的豪迈壮举。有董必武题写的“血祭轩辕”大字。</p><p class="ql-block"><b>中朝血谊亭 </b></p><p class="ql-block"> 中苏血谊亭 为纪念参加广州起义牺牲的150名朝鲜青年及苏联领事馆的人员而建的两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陵园里,还立有九位广州起义领导人,革命先烈的雕塑。他们是苏兆征,张太雷,恽代英,杨殷,叶挺,叶剑英,陈郁,彭湃,周文雍。</p><p class="ql-block">叶剑英元帅的陵墓纪念碑也安放在陵园里。</p> <p class="ql-block">“红陵旭日”是羊城新八景之一,是烈士陵园的主要景观。这座高大的圆拱形封土堆,是广州起义烈士5700多人遗骨丛葬的合墓。微拱的墓冢,青草欣欣向荣;墓顶宛如初升的旭日,给人带来光明和力量;整座墓身由大理石铺砌而成,正中有朱德书写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由花岗石铺路的圜丘,合成整座陵墓庄严肃穆的气势。</p><p class="ql-block">1987年,陵墓前建起高耸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碑座刻有大型浮雕,邓小平亲自题写“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烈士墓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路,少先队员扫墓来。墓前想烈士,心潮正澎湃,意志如长虹,气节象松柏。头可断,身可碎,钢铁红心色不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东风吹,松枝摆,凝望烈士墓,烈士浩气依然在。革命传家宝,一代传一代,今日红领巾,正是新一代。革命火,传下来,朝阳花儿开不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咚咚咚,咚咚咚,三声鼓罢太阳红。太阳照亮红花岗,红花岗上荡东风……</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念着烈士墓前歌,曾经熟悉的乐曲立然被唤醒,随之而来的思绪,回到那遥远的年代,那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在一年级就加入了少先队,脖子上糸着的红领巾,给了我无比的荣誉感。我的母校丰宁一小,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唱着歌曲“我们今天带上了红领巾,高高兴兴走进学校大门,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明天”。爱祖国爱人民,做好革命的接班人,从小我就受到熏陶。每次的少先队活动,我都身心投入,激情振奋。我和阿邝是从小的好友,我们住得近,年龄相若,一样身高,同剪着短发,又同被选为中队委。这样的一双少先队伴旗,站在高大威猛的队旗手,同是班干的“林冲”后面,身后领着五十多人的少先队中队队列行走,可以想象有多么的出彩。时至今日,仍有同学记得起当年的我们。</p><p class="ql-block">少先队员的活动,最突出的就是来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而少先队活动的仪式感,总能激励我们,升华我们的理想信念。</p><p class="ql-block">白衬衣,红领巾,阳光下格外鲜艳夺目,我们队列整齐来到烈士陵园扫墓。旭日东升,霞光万丈,和煦的阳光沐浴着我们,站在烈士墓前,心潮起伏……</p><p class="ql-block">少先队员向革命烈士行队礼,以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献上花圈,为烈士默哀;烈士墓前表决心,唱烈士墓前歌;最后,绕墓一周,表达我们对革命烈士深深的敬意。</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绕墓一周的时候,看到一扇墓门,紧锁的铁门上有两个门环,引起我无限的遐想。我想着:里面的这些英魂忠骨安息吧!是他们的牺牲,才有我们幸福生活的今天。</p><p class="ql-block">红陵旭日就这样植根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面的一段文字,是我母校丰宁一小鼓号队同学的回忆,特附录于此以作为呼应:建于七十年初的人民中(丰宁一小)鼓号队,以整齐,清晰,音准,节奏感强而获得好评。鼓号队曾多次参与其时的市,区各种社会活动,并光荣完成周总理陪同越南总理范文同广州访问欢迎仪式的政治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最令人难忘是每次我校到烈士陵园扫墓的情景。一千多人的队伍,要穿过整条广州繁华的主干道中山路,那是一段很长的路程;由几十人组成的人民中鼓号队,成为扫墓大军的灵魂。一千多人的队伍,各年级组成的各个中队,在鼓号声中,声势浩荡,步伐整齐地行进!当嘹亮的号声响起,队鼓齐奏,吸引了马路旁无数行人的眼光,不时发出各种赞誉声:好威呵!真够醒!是哪间学校啊?!同学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踏着鼓号节拍阔步迈进烈士陵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高举红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曾参加一个大型红色歌舞的演出,我们参演的部分,正是表现我们烈士陵园扫墓的全部内容。这是大歌舞的第三场:革命火炬代代传。上半场由工农演员表演广州起义的场景,随着斗争失败,革命先烈血洒红花岗。下半场是我们少先队员上场,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作为革命接班人,为烈士扫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所在的丰宁一小,是广州市三间有幸被选上参加这个红色大歌舞的其中一间学校。而我,则幸运地成为学校40名少先队员演员中的一名,十分光荣。那是由广州市一千五百名工农群众组成的演出团队,排演有小《东方红》之称的大型歌舞,全名为《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奋勇前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的舞台上,工农演员在表演广州起义的场景。1927年12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他们以武装斗争的形式曾短暂地夺取了地方政权,宣告成立了最早的苏维埃政权。斗争失败,先烈的鲜血染红了市东郊乱葬岗上的野花,这里因此被称为红花岗。</p><p class="ql-block">阳光下,两支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场了。朝气逢勃的队伍,光荣自豪的接班人,在“红陵旭日”的背景下,我们来祭奠我们的先烈英灵!看我们的队伍多么声势浩大:旗手高举着少先队旗,两旁是伴旗,号手;鼓手站在高高的台上。一百多人的少先队员组成的合唱队,放声歌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一代一代往下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这段难得的经历,是我对“红陵旭日”教育的再次实践和体验。时为一九六四年底至六五年初。幸运获得当年演出的照片,我极为珍惜。照片上用小红点作的标识,那个小女孩就是当年参演的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花圈故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一九七四年,那时我已参加社会工作,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我所在的广州市六十三中学,在郊区石井。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担任学校共青团红卫兵的组织工作,那时仍在文革期间。清明时节为革命烈士扫墓,依然是对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负责组织安排这次活动,我组织共青团骨干为主的扫墓在有序地作准备工作。男同学负责花圈框架的制作,女同学则负责做纸花。男生从学校的后山砍来树枝,配上竹子,轻松搭好了花圈的架构。也许是以前读书时扫墓的经历印象吧?我对做纸花有着自己的主张。我叫学校后勤组为我们准备足够多的白皱纸,其他颜色的皱纸只占很少一部分。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白花朵插到花圈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整个花圈显得素雅纯洁,富含深意而充满美感。我叫来语文科的简老师帮忙写花圈的条幅,左右两幅分别是:“无产阶级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广州第六十三中学师生奉献”!简老师书法俊逸灵动,神似我市书法家麦华三的字体。漂亮的书法配上素雅的花圈,相得益彰。简老师端详着花圈心生一念,他提议我们把中心底下的三朵白花换成红色,果然效果更加奇妙,真是画龙点睛之手笔。太有特色了,真漂亮了!同学们不由发出一阵赞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圈的制作,还有运送的过程,从头到尾我没操一份心,全凭积极肯干的学生干部去张罗。我们学校在北郊,烈士陵园则在东面,路程太远,必须事先用自行车将花圈运到市区存放,以便第二天再送去烈士陵园,这些自然也由学生骨干妥善处理了。那时的共青团员富有朝气,积极肯干,火红年代人人跳动着一颗火热的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扫墓活动顺利完成,事情还没有结束。一天我去开会,遇到十二中的军红老师。她一见到我就表示:我看到你们学校的花圈好漂亮啊!听到夸赞,我会心一笑。我知道其中的缘由:素洁的白花,漂亮的书法,还有那三朵点晴的红花。我有几分得意,更大的是收获十分的满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不想还有后续篇。四十多年后,我和当年的团干部茂华同学欢聚。闲谈中无意中说起当年。她告诉我,那次是她自告奋勇,提议把花圈放到她家所在的宿舍院区里。不承想,她却招来了邻居纷纷的责骂!谁愿意无端在家门口摆上这样一个素白的花圈?多么晦气多不吉利啊!</p><p class="ql-block">此事在多年后的今天看,也许我们会赞赏当年的我们无忌无惧敢作敢为;只是当初,被骂得实在够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是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红陵旭日的回忆,从小学生到中学教师,约共十年的时间跨度。如今的陵墓,不再摆放花圈,却整理得更加庄严圣洁,给人一种祥和安宁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七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在陵墓前建起的高大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下,在英雄烈士的大型浮雕画前,一代新的共产党人庄严宣誓。</p><p class="ql-block">建园六十多年来,无论本地外地的游人,无时无刻,每天都有人在陵墓“转山”,祭谒,如长流不息的川水。近百年前的广州起义,不因时间流逝而被人民淡忘。</p><p class="ql-block">红陵旭日,恒久东升,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落的朝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及资料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写在篇后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在此美篇完成后的第七天,我意外地获得了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我的丰宁一小学妹给提供的。本来,我有个遗憾,总觉得缺少一幅当年少先队员扫墓的照片。但那是发生在四五十年前的事情啊!年代久远,那时摄影局限,于是我断了这个念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推出以后,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我母校丰宁一小及二十四中的校友,尤其是参演《东方红》《高举》的当年少先队员,在他们当中引起热烈的反响。他们在评论中留言,回忆当年他们在红陵旭日的参与活动:除了为烈士扫墓,他们还有不少同学在烈士墓前入队宣誓,还有少先队鼓手,也是在陵园里进行击鼓练习。广州市上世纪六十年代,每年清明节都有学校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还有墓前入队仪式,在烈士墓前宣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州市所有那个年代的学生,不少人都拥有烈士陵园留影的照片,但是,少先队员在烈士墓前的留影,不敢说绝无仅有,也可以视为凤毛麟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奇妙,我竟然获得了一张照片,时间是在1965年。图片显现的是我母校丰宁一小新入队的少先队员在烈士墓宣誓仪式后的情形:辅导员张老师,曹老师和新队员们在红陵旭日前的珍贵留影。感恩天意成全!我终于获得《红陵旭日照路程》的真实有力的佐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是陈赛红同学提供的,图片加小红点标识的是她。神奇之处在合照中还有她父亲的身影——那个旭日墓顶当中侧身站立的人就是!两父女竟在咫尺之间同入画面,不仅巧合,更有天意。她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当天正带领着学生在红陵旭日参加义务劳动。父女不约而同被收入历史镜头里,堪称神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赛红同学,就是当年丰宁一小有机会参演上面大歌舞《高举》40名同学当中的一名。在上面照片中,还有她的同学周美华也有参演那场大歌舞。准确地说,她们在演出舞台展示红陵旭日照耀成长,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想说,此照片为我解开了一直以来的谜团:陵墓顶的郁郁青草,究竟怎样保持其生生不息?原来在当年,靠着人手去精心营造。有师生参加的义务劳动,当然更全凭林园工人长期的绿化护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至此,我为红色经典而写的美篇已全部完成。《唱我时代东方红》《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奋勇前进》《红陵旭日照路程》,可视作红色经典三部曲。我凭借着今日网络及美篇平台之助力,终于了却夙愿,我因此而知足感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篇后故事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又一年清明节来临之际,我再次得到另一张五十多年前少先队员在红陵旭日前留影的照片。那是我丰宁一小校友汤志文提供的。汤志文,还有照片里面好几个同学,参演了当年广州地区的《东方红》。而前面照片中的陈赛红,周美华,在参演了《高举》后,也都有机会参演了《东方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忽然发现,照片无论舞台照还是生活照,其实都在同一时间:1965年。不应看作巧合,这是我们生活年代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广州烈士陵园将世代成为红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红陵旭日,照耀着当年的少先队员成长,也将永远照耀世世代代年青一代成长的路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