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现在的生活空间和精神世界充满了过多繁杂的信息和虚满的物质需求,如果你的生活几乎都是重复一样的内容,如果自己的内在精神也一直简单的重复同样的过程,长久以往下来,人的精神就会产生与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自己形成脱离,易产生异化的精神危机。。。。。</div>作者 / 47、汁儿<div>最近听朋友说起一件事:<br><br>“我和同事在吐槽了一天工作后,终于满心欢喜地迎来了下班。可是在下班的瞬间,我们却突然陷入了空洞。在座位上坐了很久很久,也不回家,也不知道做什么,就觉得没意思。”<br><br>上班无聊又心累,可是下班又能做什么?<br><br>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很忙却只是在不断重复,找不到意义;休息的时候打游戏看视频,却体会不到以前的那种快乐;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孤独却越来越深;莫名暴躁、心烦,“迷茫”、“无聊”、“没意思”成为了耳熟能详的口头禅......<br><br>不止我们自己陷入了这种糟糕的状态里,身边大多数人,都浸透在这样的环境中。<br><br>生活中还有很多“看起来过得很好的人”,拿着优厚的待遇,是自己领域的权威,生活方面也是家庭美满。可ta们也经历着强烈的精神压力和抑郁情绪。我认识一个“人生赢家”的朋友,就曾因为严重的躁郁gap了一年,生活和工作都按下了暂停键。<br><br>“我以为大家都挺好,原来大家都不好”似乎成为某种共识,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疲惫,找不到生活的价值,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状态产生的根源是人的异化。<br><br>被异化了的人不再能够感知到自身的存在,时常感觉自己是被设置好的程序,停不下来,却也不知道自己继续做下去还有什么意义。<br><br>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什么是异化,以及如何应对异化之下的精神危机。<br></div> 异化,alienation,也可以说dehumanization,指的是人变得不那么像人的过程,是人的行为脱离人的需要的过程,也是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失去人性的过程。最早对“异化”进行全面阐述的学者是马克思,在他看来,异化指的是人作为客体被动地、接受地体验世界和ta自身。<br><br>异化让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无法感知内心的真实需要,即便感知到了,也没有勇气去面对,我们变成了与自身关系极为遥远的人。同时,异化也让我们难以信任他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益交换,不再能够交心。<br><br>异化通过这个社会的多种机制影响我们,具体说来,可分为生产、消费、娱乐、关系四个方面。我们采访了一些人,ta们跟我们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被异化的感受。<br><br>1. “不仅是螺丝钉,更是毫无感情的生产零件”<br>异化首先表现在生产当中。在庞大的生产体系中,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剥夺,我们只是位于生产流程上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环节前后是什么与我们无关,我们也并不了解,只是机械地按照既定规则进行自己的工作,最终沦为一个功能性的组件。<br>在循环重复的工作里,我越来越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只是在一个早就被决定好的位置,被赋予了该有的功能,随时随地都可以被替代。<br><br>有时候我很羡慕从前的手工匠,ta们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承载着个人思想的作品,而我就像个没有感情的零件,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需要不断地运作。想辞职又不敢停下来,不知道这样虚空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尽头。<br>——Leo,男,27,广东<br>2. “不再是我想要,而是社会告诉我,‘我想要’”<br>社会对于美好生活的要求,已经规训了我们自身的欲望。我们的欲望不再和自身的需求相连接,所欲求的都是这个社会告诉我们应该追寻的目标,以至于我们难以觉察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即便我们实现了世俗意义上的“好生活”,内心依然感到麻木、空虚和无意义。<br><br>29岁的时候,我拿着近百万的年薪,购置了房、车,娶妻生子。我终于在30岁以前,完成了那些所谓的社会要求,可我却感觉不到丝毫的快乐: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完成了这一切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br><br>这一切只是社会对于一个“好的人生”的定义,是社会告诉我我想要,而不是我内心原本的欲望和需求。我就像个演员,按剧本完成了那些本就排好的戏罢了。<br>——jw,29,男,深圳<br> 3. “东西越买越多,却不知道为什么买”<br>消费原本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似乎成为了人的“义务”。它带给我们的感觉也不再是满足,而是焦虑,我们陷入“必须要消费”的压迫之中,追求不必要的消费欲望,为自己无法实现某种消费而焦虑、痛苦。<br>而这正是一种物凌驾于人之上的表现。<br><br>各种促销节越来越多,感觉天天都在买买买。尤其迷恋上直播购物后,每次看到什么整点秒、限时购之类的,更是控制不住自己。其实很多东西根本就不需要,但总有一种不买就亏了、不参与就和社会脱节了的感觉,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忘了设闹钟,错过促销感到懊恼。<br><br>东西越买越多,却不知道为什么买,就好像有双无形的手,把自己推入了一个不断消费的漩涡里。<br>——是兔丫,22,女,浙江<br><br>4. 娱乐不能带来放松,反而让人耗竭<br><br>我朋友总开玩笑说我是网瘾少女,一休息就泡在游戏里。游戏有那么好玩吗?说实话,没什么好玩的。吃到鸡并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感,多掉几颗星星反而会搞得心情不好,但是,除了这些,我也没别的事可做了。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有时间却不知道可以“玩什么”,可不做点什么总觉得浪费了。对我来说,游戏不过是帮我塞满时间的工具,而不是真的可以带给我愉悦感的事情。<br>——小曼,女,25,上海<br><br>娱乐也被异化。浸染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的娱乐成为被安排好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人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娱乐:打游戏、刷视频、看综艺……我们被娱乐投喂,被线上活动填满,却很难在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愉悦。<br><br>以前不论再忙,我只要有空都会抽时间弹吉他,整个人都能放松下来。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以前带给我快乐的事也变得索然无味。弹一会儿就会心浮气躁,练不熟和弦时会暴躁得想要摔琴,好不容易弹好一首完整的歌,也体会不到以前那种满足感。<br><br>其实琴还是在那儿,生活也如常,只是我越来越难沉浸到一件事情里,越来越难沉下心来,变了的或许只是我自己。<br>——闪,男,36,重庆<div><br>5. 找不到爱情,朋友也不能走心<br><br>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的体验也在被异化。关系从情感性转向功能性,我们需要自己对别人有“用”,也需要别人对自己有“用”,甚至恋爱、婚姻中也是如此。我们不敢追求真实的体验,害怕在过程中被利用或者被看作异类。当人被简化为一个扁平的功能性符号,我们感受到了越来越少的联结,以及越来越强烈的孤独。<br><br>我身边围绕着很多人,ta们都有各自适合的“角色”:名义上的男朋友,饭友酒友,py,打游戏的队友,逛展拍照的伙伴,听live的小圈子……我总是可以在要做某件事的时候,约到适合的伙伴,ta们就好像一个个分工明确的工具人,各有功能。<br><br>所以,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不缺人陪,但ta们却不知道,我每次情绪崩溃难过得要命时,连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人都没有。朋友越多越孤单,生活越热闹越感觉寂寥,人与人的连结在这种浅浅的、功利化的关系中越来越薄弱,越来越难以触碰了。<br>——草莓,女,24岁,上海<br><br>在异化的包裹之下,我们将自己隔离在狭小的空间中,逐渐远离了真实的生活。</div> 异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这个社会持续而高效地运转。在异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像零件一样,各司其职,我们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不停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以换取生活资源。在这种没有创造性的过程中,我们心照不宣地发挥着自己的功能,避免了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高效。<br><br>然而,高效背后的代价是失去人性。我们陷入不断运转、无法停下的工作中,不再感知自己的真实需求,我们甚至不敢面对它,因为我们知道在尝试改变之前,首先需要面对的是无能为力的自己。而同样,我们也不再与他人有联结,在各取所需的过程中,失去了信任他人的能力。<br><br>最终,异化让我们撕裂,成为不再与自己相连、也不再与他人相连的人。<div><br></div> 这个时代有很多难以言说的痛苦,本质都是由人的异化带来的。我们被巨大的空虚和焦虑所裹挟,不再感知自己是否快乐,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痛苦。<div><br>要解决这种空虚感,找寻到存在的意义,我们必须直面异化这个问题,反抗人的异化,重新找到自己作为人的完整性。<br><br>对抗异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br><br>1. 进行生产性的工作<br><br>调整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位,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做事,而不是被它操控。<br><br>其实大部分工作都有重复烦人的内容,换工作不能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调整自己面对工作的方式态度。从被动完成任务,到主动写规划做优化,尝试无人涉足的创新项目。虽然还是会累,但心里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是作为一个人在实现价值,而不再像一个机器去运作。<br><br>——Rust,女,28,北京<br><br>2. 让消费重新变回“需求的满足”,而不是“必须要消费什么”<br><br>很多时候,简化生活才能够丰盈生活。我们需要听从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让每一次的消费成为为自己服务的活动,让消费变成我们的主动选择,不再因外界声音嘈杂而忽略了自己的心声。<br><br>30岁我做出的第一个改变,就是调整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年纪大了越来越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多余的钱没必要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算贵一些也会买。生活变简单了很多,质量却提升了不少,购物重新和自己的需求关联在一起,对生活有了更高的掌控度和幸福感。<br><br>——三老师,30,女,江苏<br><br>3. 尝试一些非电子化、有创造性的娱乐方式<br><br>当娱乐活动成为被安排好的项目,我们对娱乐的认知会简化为对不同app的使用;然而,过于依赖电子设备,会让我们越来越丧失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尝试一些线下娱乐活动,做做手工,比如玩乐高、拼图,在动手的过程中,感知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性,从而获得满足感。<br><br>前阵子我闲着没事在家做旧物改造。旧衣服做成洗衣机罩,玻璃瓶串风铃,旧杂志拿来折纸……虽然这些东西可能也没啥大的用处,但在这个过程里我异常投入,能感觉到自己在“创造”东西,贼有成就感。这是一种虚妄的网络世界给不了的快乐,大概就是找到了和生活的连结吧。<br><br>——蜗牛,男,32,山东</div> 4. 尝试建立深入的关系,缩小人际圈<br><br>为了获得存在感,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结,但只有小而深的人际圈才能够抵御异化,大而广的交友模式不仅耗费精力,还会让关系浮于表面,更加难以收获深入的、可能产生的灵魂碰撞。<br><br>以前我每周末都会强迫自己认识新朋友,但是我很难从中感觉到快乐,甚至会觉得像kpi一样充满了压迫感。直到我强迫自己削减社交,大部分时间和几个老朋友呆在一起,我逐渐找回了那种和人之间亲密、深入、信任的感觉。有了一个稳定的小圈子,心里也有了安稳的依赖和归属。<br>——109,女,29,上海<div><br>5. 简化你的世界,切断不必要的联系</div><div><br>在信息过载的当下,我们不缺信息,却缺乏安宁。我们的精力被分割成片,仿佛所有的事都与自己有关,反而在线上生活的拉扯中,脱离了自身的真实生活。而当我们只关注当下的生活,只与自己需要联系的事情相连,才能够有效地肃清生活,获得快乐。<br><br>我曾经一度因为嘈杂的外界信息频繁的情绪爆炸,逐渐迷失了自己的节奏和规划。于是我做了个实验,尝试关闭社交:不看朋友圈,卸载微博和社交软件,退出闲聊摸鱼的群聊。刚开始不太习惯,但渐渐地,焦虑和烦躁好像也随着这些东西一起被清理掉。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热闹”,舍弃不必要的碎片,给自己的心留出空间,才能更接近真实的自己。<br><br>——铃木,男,23,北京<br><br>6. 用私人化的、微小的事情,对抗千篇一律的标准<br><br>异化与全球化有关。我们比以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却只是将自己变成了毫无特点的人,发挥着功能,却丧失了情感。我们需要通过私人化的、充满烟火气息的事情来对抗宏大世界的异化,活在此时此地,与身边的人产生联结,体验到脚踏实处的落地感。<br><br>北漂五年,我放弃了在北京的一切回了老家,这个决定很难,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庆幸。我找回了很久很久以前的发小,花时间和父母待在一起,我的爱好变成了逛菜场,从外卖生活回归到了在家一日三餐,踏实的烟火气让我身心都变得“满满的”。人要找到自己的根,找到和这个世界真实的连结,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不是一个被社会塑造的角色。<br><br>——安姐,女,33,湖北<br><br>这是我们对抗异化的意义所在:当我们不再能够感知生活的美好,我们需要去做出行动,让自己重新回归生活,立足于自身的内在力量,主动与他人联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踏实而丰富的人生。<br><br>此外,还可以通过冥想、身心运动、书写练习等方式进行自我觉察。</div><div>⊙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旨在向广大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div><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心沁源心理学拥有另一个知识的开启<br>心沁源心理学换个角度认识自己<br>心沁源心理学解读并消除困惑与烦恼<br>心沁源心理学学习成长与提升自己</font><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