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本从废品收购站5元买回来的书,崭新的,不知是哪个不懂的人把它当废品卖了,幸好被我遇见,幸亏他卖了,不然,怎会有如此美好的相遇。💞</p> 1月18日 <p class="ql-block">吟诵三篇:</p><p class="ql-block">季羡林的《清塘荷韵》</p><p class="ql-block">张抗抗的《窗前的树》</p><p class="ql-block">冯亦代的《水仙》</p> <p class="ql-block">“季荷”的生长周期震撼了我!</p><p class="ql-block">一年撒籽,静悄悄;</p><p class="ql-block">二年等候,空寂寥;</p><p class="ql-block">三年惊现,不过五六荷片水上漂,疑是浮莲不是卿;</p><p class="ql-block">四年再现,短短几天,目光及处亭亭玉立无穷碧,及至后来,映日荷花别样红,恍若将西湖搬入了燕园中!</p><p class="ql-block">原来,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一直在悄悄积聚能量,初现时,或许平平无奇,能量爆发时,它的惊艳足以让你讶异!</p><p class="ql-block">不疾不徐,按自己的节奏进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默默是自己的事,轰轰烈烈,对它而言,一如平常!不为取悦谁,只为不负生命,让从容、美丽和怒放,次第绽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抗抗的《窗前的树》,将我的记忆拉近了。我想起了上学那几年,一家人租方住的那家院子里。枣树、槐树,是我四季里的精神伙伴,我喜欢仰头望它们,也爱在夏日躺在树下的躺椅里,看阳光在叶片间金光闪闪。有一年,看着满树莹白的槐花,借了同学的相机,拍了好多照片,留存至今。青瓦琉璃,槐花洁白,蓝天碧莹,那派盛景,流芳至今。</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家,三室一厅,我住在北边的居室。窗外是一片荒地,有人拾荒种了菜,更有低矮灌木荒草丛生,尤其让我惊喜和满意的是,居然有一棵合抱粗的参天杨树!</p><p class="ql-block">从此,我就看它叶长叶落,听知名不知名的各种鸟来此做客、串门或者栖居。有时一只,有时三五成群,或早上,或黄昏,用它们的鸟语丰盈着浇灌着我的耳朵,我在这自然的馈赠中时时泛起惊喜或感动。</p><p class="ql-block">后来,对面要建小区,树被砍了,对面竖起的楼,了无生机。我不想看人家对面的窗户,还是愿意看一片荒草,一棵大树。</p><p class="ql-block">现在居住的地方,楼东边是一片地,有一片片的庄稼,有一片片的树,每当刮风下雨,飘雪落雾,或者旭日东升、明月初挂,我都喜欢走到或南或北的阳台上,向东望,一望有时就忘了时间。</p><p class="ql-block">我觉得,树,之于我,有一种大地的力量,生命的力量!对树,我百看不厌‼️</p><p class="ql-block">窗外如果有一棵树,那是何等的幸福。守着四季的轮回,它一定会给予你满满的惊喜和收获,成为你生命营养的一部分。</p> 1月19日 <p class="ql-block">吟诵四篇:</p><p class="ql-block">张承志《油菜花》</p><p class="ql-block">朱天衣《四季桂》</p><p class="ql-block">耿立《藏在草间》</p><p class="ql-block">司马中原《苔痕》</p> <p class="ql-block">* 关于油菜花,喜欢张承志说的:</p><p class="ql-block">✅油菜花,正在远近的凹地坡麓上怒放,那一派浓烈的黄色,给我说不清的振奋。</p><p class="ql-block">✅在贫瘠、不公、阴暗的季节,油菜花突然跳了出来,给大地涂满了泼辣辣的亮色。宛似热烈的希望,忽然间公开在漫山遍野。山脉横亘在青藏高原的前沿,造物主的巨笔饱蘸鲜黄,涂抹遮断眺望的大山。无论谁都禁不住浮起的快意:一块块的黄彩,闪烁引诱,扫荡了心底的阴愁。</p><p class="ql-block">👉我一直渴望在早春,带着孩子们,走到春天的田野,去感受那铺天盖地的生机勃勃的生命之光。那扑面而来的震撼和感动,非当面无以感受!</p><p class="ql-block">可惜‼️多少年了,从来没去过‼️因为种种种种不是原因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孩子越大,越没时间!希望,我能实现这个夙愿!</p><p class="ql-block">祖国的大江南北,油菜花可以次第由二月开到七月,但是,我们的地方 ,一年只此一次。</p><p class="ql-block">今年过了,明年可以再看。但是,明年再也看不到今年的花,人不同,心境也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p> <p class="ql-block">* 朱天衣的《四季桂》,让我想起了在山东曲阜的那个宅院里第一次见到的桂花。</p><p class="ql-block">“八月桂花遍地开”,早就听说过,但从来没见过。</p><p class="ql-block">山东的那次算是第一次。被浓郁的香气吸引,但是却不知何物。看到满树不起眼的小黄花,才惊觉香气来自那里。听人轻轻说一句:这就是桂树。于我而言,不啻惊雷:天哪,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名鼎鼎的如雷贯耳的—桂—树—吗❓‼️</p><p class="ql-block">如若不是香气,我大概对眼前的树毫无了解的欲望,听闻大名,才觉有眼不识泰山,轻慢了它!</p><p class="ql-block">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有一种人,可能也是这样。貌不惊人,靠近他,会发现他满腹才华,沉潜至深,不意外露,却是醇香扑鼻。👍👍</p> <p class="ql-block">* 《藏在草间》,一读,就想起了刘亮程,那个行走在乡间的吟哦大地的诗人情怀的作家。</p><p class="ql-block">前年寒假硬着头皮读完了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有什么感受没有?有,却说不出来。就觉得他们村里的每一阵吹过的风,每一片长过的草,每一只从他眼皮底下走过的动物,每一个他翻过的田垄,每一粒他收过的庄稼,每一个他生命中认识的人,都在他的作品里被吟唱成了一首歌。村庄里的一切,方方面面,都没有白来过。</p><p class="ql-block">一介草民,哈哈,这个词语,真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苔痕》啊,看到就想起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应怜屐齿映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p><p class="ql-block">喜欢作者笔下提到的“瓦松”:砖面剥蚀的墙壁,檐间零落的虎头瓦,长廊下雕花的斗拱,生满尖塔型瓦松的屋顶,到处都被苔藓浸染着,有一股沉滞的暮年气息。</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细腻入心的文字,是现在三十岁以下的人写不出来的。</p> 1月20日 <p class="ql-block">吟读三篇:</p><p class="ql-block">李木生《冬荷》</p><p class="ql-block">吴伯箫《天冬草》</p><p class="ql-block">瓦尔拉姆•沙拉莫夫《偃松》</p> <p class="ql-block">* 这篇《冬荷》,着实震撼了我,像一篇铿锵嘹亮的战斗之歌,让我想起了高尔基的海燕。</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我没有注意过的景象,想起荷花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p><p class="ql-block">后来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觉得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太有骨气!荷花已是繁华落尽,枯枝败叶,不堪直视!</p><p class="ql-block">直到今天,看见这篇文章,才惊觉这是怎样一种恢宏的胆识与气魄!</p><p class="ql-block">作者写:“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是不是很惨?!没有任何美感,只有悲惨的处境惹人怜悯!</p><p class="ql-block">作者写:“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p><p class="ql-block">作者写:“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子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p><p class="ql-block">作者写:“在这白色笼罩的湖面上,只有爱的荷在与冰雪较量。冻结与反抗,最为惊心动魄的搏斗,一定是发生在夜里。北风凄厉地嘶鸣着、撕扯着,雪的鞭子狠狠地抽打着,这时冰便阴险地一寸一寸地靠拢来。但是荷在,冰就无法完成它窒息一切的一统天下。到底有过怎样惨烈地搏杀,我们已经无从知晓。”</p><p class="ql-block">作者写:“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莲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露出咯咯吱吱的响声。即使光剩下了头颅,也要与冰撕咬在一处,如眉间尺咬紧了楚王的头。这“头颅”的四周,总是有着深刻的水的漩涡,记录着荷的不屈与抗争,也记录下冰的胆怯与陷落。这是怎样的头颅哇,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于冰雪上昂着,金灿灿的,金字塔般的从容,富士山样的美丽。”</p><p class="ql-block">——这是何尝的酣畅淋漓!自然中从来不缺勇士,缺的是一颗善于发现的心。</p><p class="ql-block">感谢作者李木生,让我的心里,从此多了一个“英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从来不知还有“偃松”。在冬天天空洒下白雪的时候,它弯下身子,把身子贴到地面上舒展开,卧倒,像熊一样,进入冬眠。</p><p class="ql-block">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浑然不觉。因为,漫天漫地还是无涯的皑皑白雪。可是,在这无望之中,一棵偃松兀然立起,它抖落掉积雪,伸直整个躯干,把它那绿色的、挂着冰晶的、略带红褐色的松针直指天空。</p><p class="ql-block">当一棵偃松率先在北国站立起来,冬天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偃松,还是希望之树,北疆唯一的常青树。</p> 1月21日 <p class="ql-block">诵读四篇:</p><p class="ql-block">李健吾《枣花香》</p><p class="ql-block">林清玄《花燃柳卧》</p><p class="ql-block">刘亮程《树会记住很多事》</p><p class="ql-block">志贺直哉《牵牛花》</p> <p class="ql-block">🌿我们对柳树的印象常常就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两岸晓烟杨柳绿”……</p><p class="ql-block">我是在读到“嘉禾忧夏旱,衰柳耐秋寒”的时候,才有意识地去注意柳树,一看,还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柳树在我的意识里一直是娇弱的林妹妹一样的形象,当我真的去关注它的时候,发现大自然中的花都谢了,树叶都落了,可是柳树依旧青葱,茂盛!</p> <p class="ql-block">这是12月16日拍的学校里的柳树。</p> <p class="ql-block">这是12月28日拍的街上的一行柳树。</p> <p class="ql-block">因为柳树耐寒的形象深入我心,所以在冬天万物凋零的时候,看到柳树,还是莫名的感动,就怀着崇敬的心情为柳树拍照,拍视频。💖</p><p class="ql-block">今天,读到林清玄先生的《花燃柳卧》,看到他也发现了柳树的被我们忽视的英姿,更觉欣慰。先生写到:“在冬风之中,所有的花全部落尽,柳树像一个四处游弋的孤客,猛然在天涯海角的一边走出来。”</p> <p class="ql-block">🎋刘亮程的《树会记住许多事》,应该是《一个人的村庄》里面节选的,我不确定,但是此文和那篇小说一脉相承。他对于农村的那种深刻的透彻的体验,是我依稀感受过,但是无法深刻体悟的!他的《风中的院门》曾给过我无限的遐想和阅读的诱惑,但终究还是没读过,不知道和《一个人的村庄》是不是差不多。</p><p class="ql-block">我曾在无数次的梦中回到10岁以前的乡村,它给过我一些记忆,或美好,或痛苦,是我没法忘却的,但我却没有能力让它深邃,以至于这30年的城市生活,现在想起,往事、人事,都有些浮尘一样的模糊和轻渺了。</p><p class="ql-block">关于树,我亲手栽过的一棵小桃树;我家厕所旁边的一棵构树,红色的果子没有敢吃过;老家老院子里的一棵合抱粗的桐树,粉色的桐花;还有坡上的几棵柿树,我曾爬到顶上去摘小绵柿子、满天红柿子、水klou柿子……树有没有记忆,我有记忆。那些树应该已经不在了,如果在,它们还会记得我吗?</p> 1月22日 <p class="ql-block">诵读五篇:</p><p class="ql-block">叶辛《三棵树》</p><p class="ql-block">席慕容《孤独的树》</p><p class="ql-block">王鼎钧《向绿芽道歉》</p><p class="ql-block">张炜《穿行于夜色的松林》</p><p class="ql-block">彭燕郊《风信子》</p> <p class="ql-block">🌴 到今天为止,读了好几篇关于树的文章了,每一篇里都有作者不同的哲思。</p><p class="ql-block">以前曾幻想,一个人,哪怕把我困在一个房间里,只要给我留一扇窗户,窗外有一棵树,这样,我就能获取无穷的精神动力。</p><p class="ql-block">美国作家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中讲述了一个故事:在医院里,一个病人看着窗外纷纷飘零的树叶,伤感地说: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我的生命也就到头了。随之,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名老画家听说这件事后,就画了一片青翠的叶子挂在树上,而这个病人靠着这片不凋的叶子,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p><p class="ql-block">大自然,真的可以成为人的精神支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叶辛的《三棵树》,从窗前三棵同样的杉树的成长经历,因为位置不同、接受的阳光雨露不一样,慢慢有了不同的状态。最前面的一棵恣意生长,伟岸挺拔,自信张扬。中间的一棵,略有些低,略有些暗淡。最北边的这棵,长得最矮小,枝叶伸展最不充分,就像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的小孩。三棵树,从高到低,依次错落下来。</p><p class="ql-block">一天夜里,暴风雨忽至,雷电把第一棵树懒腰劈断!</p><p class="ql-block">后来的日子,第二棵树没有了遮挡,开始恣意生长,活成了第一棵树的模样。</p><p class="ql-block">而第一棵树,在树折断的地方,又抽出了新芽,倔强地生长,虽然底下格外粗壮,上面新芽纤细柔弱,极不协调,但是它就那样不放弃,一直在尽力——生长!</p><p class="ql-block">第三棵树,还是像以前一样,别别扭扭地、施展不开手脚地、全力以赴地,从来没有停止地,一直在——生长!</p><p class="ql-block">这三棵树,就像一曲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在不同状态里,在各种境遇里,或恣意,或努力,或执着,却都不曾放弃!</p> <p class="ql-block">🌴看席慕容的《孤独的树》,就想起来我以前拍的视频中的这棵树,在田野之间,一树雪白的梨花,和周围各种树的灰头土脸和暗淡,形成鲜明的对比。</p><p class="ql-block">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孤独。</p> <p class="ql-block">🌲张炜的这篇《穿行于夜色的松林》,不足以代表他的水平和思想,但也能看出他对工业文明对原野的野蛮入侵所保持的批判态度。</p><p class="ql-block">张炜,曾是我大学时代的唯一的偶像,一部《融入野地》,几乎让我全部抄写了下来,那个黑皮的本子至今还放在我的书柜里。</p><p class="ql-block">他让我感动的就是他对工业文明对大地、原野的野蛮入侵,因为他的思想和我的思考有相同之处,我曾经写了一首诗《凶手》,来表达我同样的愤怒。</p><p class="ql-block">他,一直在执着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思考,对他的家乡山东龙口的变迁的反思,他用原先稚嫩后来成熟的文笔呼唤的某种文明的消失,他在小说里展现的主人公和现实的斗争,都是他的泣血思考。至今仍能想起来读《家族》时候的酣畅淋漓。</p> 1月23日 <p class="ql-block">诵读五篇:</p><p class="ql-block">孟超《枫叶礼赞》</p><p class="ql-block">苇岸《去看白桦林》</p><p class="ql-block">刘庆邦《麦秆儿戒指》</p><p class="ql-block">龙应台《一株湖北的竹子》</p><p class="ql-block">王统照《青纱帐》</p> <p class="ql-block"> 苇岸,这个作家,第一次听说他,是在上大学时的一节现代文学课上,那个胖胖的、可爱的、特别感性、特别容易动情的女老师(曾经那么喜欢她,我以为我会一直记着她的名字,结果现在发现,真的会忘☹️),她说,她要给我们介绍一个作家,他是一个大地的观察家,他写的文字极其细腻动人。</p><p class="ql-block"> 接着,她就给我们朗读了一段《大地上的事情》里的一段文字,好像是写麻雀。我忘了内容,但是我记得那种感受,就是如遇天人,佩服至极,觉得他怎么可以写出如此细致传神的事情,他是怎么观察的呀。</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就记住了他——苇岸,记住了他的那部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我一直想买这本书,但是大学毕业快二十年了,我还没有买回来。记得前几年竟然在新华书店里看到过,好像四十多元的价格阻止了我购买的冲动,唉!</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2022年,我一定会买回来读一读的,也算是了了一桩夙愿。我看到他已经在1999年去世了,活了仅仅39岁,好可惜。我2000年上大学的时候,他也是刚刚去世。我不知道,我的现代文学老师,可爱的小胖老师,是不是也是在极其惋惜她非常欣赏的一个作家英年早逝,现在突然想起,她那天读着读着,竟然哭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为什么觉得老师可爱?就是因为她的感性常常感染我们。我不晓得,那天,是老师的哭感动了我,还是苇岸的关于大地上的事情的细腻入心,感染了我,让我至今对《大地上的事情》这本书,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刚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输入拼音,只有“伟岸”,没有“苇岸”!可见,他真的快淹入历史的长河中了,因为一些当代的作家,但凡有些名气的,在输入名字的时候,自动就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忘记这个名字,今日再见他,我并不了解他,但是,我会买本书,去看看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天的时间,读了25篇大家的小文,写下了以上洋洋洒洒的一些琐忆,我读得很浅,很多文章看不懂,没有去深究,很多文章引起了我的追忆。有一些少年的时光,又重回心头,让我觉得温暖而心动;有一些记忆,遥远而飘渺,真的很难再拾起;有一些感觉,牵引我继续去追寻……</p><p class="ql-block">在阅读中,会遇见更真实的自己;在阅读中,也会慢慢追回有些迷失的自己。这上面的用心酿造的文字,虽平淡,但是都是自己珍贵的心迹,慢慢回忆,慢慢记录,慢慢酿成自己的酒,在未来贫乏的日子里,可以在风中对酒当歌,长饮一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