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圈圈

<p class="ql-block">  今天听完杨向东教授的《素养导向的测评》我内心五味杂陈,作为一名老师,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需要更新的理念太快;需要掌握的方法太活;需要评价的体系太满!深感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真的要拿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决心;也要拿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恒心!更要拿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心!夜深人静、仿佛孩子们的思想也在跳跃中一样,真正的评价体系的建构,才能将一切为了孩子的遵旨践行和兑现!杨老师的讲座直奔主题,干货满满!</p> <p class="ql-block">一、追本溯源 寻根究底</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在讲解时很注重换位思考,讲到了每位老师的需求,同时也讲到了老师们的心里!任何一种学术的产生,都是有根源的,作为素养导向也是一样的。首先,杨老师谈到了理论依据,主要是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19)》年,让我们这些新入门的老师,更能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同时杨老师对什么是核心素养进行了解释和说明!</p> <p class="ql-block">二、水乳交融 贵在素养</p><p class="ql-block"> 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确立之后,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改革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如何将新课程改革实施下去?如何讲学科素养真正落到实处,是每一位教师、教研员、专家;每一所学校、教育机构都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当今核心素养不再是单科之间,在处理问题时更多的是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是对现实问题的灵活调动之后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在面对未知世界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处理问题,我想疫情期间的教学也是一种探索!杨老师也在摸索和探索中寻求有意义的核心素养评价的特征与结构!</p> <p class="ql-block">三、更新理念 转变思路</p><p class="ql-block"> 人最难改变的就是思想,每个人都在自己“套中人”思想作祟下,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按图索骥,但是作为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最受人尊敬的老师这个群体来说,必须要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和浸润,只有这样才不会故步自封、保守残缺!杨老师在测试模式的转变中,运用对比讲解的方法,一针见血,让老师门从固有的“套子”中脱离出来,对问题的讲解也是拨开云雾、层层深入!</p> <p class="ql-block">四、依据实情 顶层设计</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提及到数学学科中的建模能力,这让我想到了语文学科中的思维导图!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必须要清楚你的学生根据课标的要求,必须要具备哪些核心素养?你又是如何测评这些素养的,这和之前以分数论好坏的思想,完全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设计更符人性化!学生不再是考试的机器,而是成为了一个创新者,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去寻求、探索、解决!</p> <p class="ql-block">五、西天取经 任重道远</p><p class="ql-block">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作为,现代教育理念的先行者来说,真的就是意难平!首先感觉重担在肩、筚路蓝缕;其次寻寻觅觅、知音难觅;再次独树一帜、迎难而上。杨老师在此方面颇有建树,把这种评价体系分为三种:第一种:过程性评价。第二种:单元形成性评价。第三种:终结性评价。对每一项评价进行详细细致的解答!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六、整体规划 合理安排</p><p class="ql-block"> 老师作为一名设计师,无论是在过程性评价中还是单元性评价中 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好比一匹马,必须要带动自己的车轮转起来,因此,部编教材,语文学科中,特别注重单元任务学习建立任务群,这也是很好的渗透核心素养,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好策划者,给学生建设性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七、素养渗透 寻求智慧</p><p class="ql-block"> 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学生也会从学习中感受到幸福感和成就感!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而转化为思维方法,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学习能力。创设情景到自我探究,这里面的深意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八、注重探究 精诚合作</p><p class="ql-block"> 国家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生更需要构建共同体,在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驱动下,合作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能力,要想组建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不是一人一力、一分一秒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学勤思!愿景是美好的,但过程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的,就像荀子在《劝学》中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p> <p class="ql-block">  夜已深,灵魂深处驻扎着一个躁动的小精灵,何去何从?不仅需要感性的知识 ,更需要理性的思维。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的是实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切为孩子的利益最大,前行!思磨!反思!整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