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命力的气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序张文发郑州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画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周初,“我歌且谣”3000多首民间流行歌曲在中原大地传唱,倾诉内心,昂首呐喊,歌声激越,红尘滚滚——大俗!皇家乐官却删繁就简成305首,分“风”、“雅”、“颂”曰《诗经》,试图演绎庙堂与江湖人生哲学。“国风”105首,郑风占21首,孔子不悦,说:“郑风之乱雅乐。”高拱喜欢。他是新郑人,明代重臣,提前退休以让位年轻人,他在老家听郑风,说:“雅为古调,郑乃新声,新声多悦之,故能乱雅。”郑风有“出其东门,有女如云”,现今版“美女如云”盖源于此。俗的生命力气候!中华历史可分两条线,一条串起的是朝代更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暗淡了的刀光剑影,英雄气短,马瘦毛长;一条线串起民俗民风,商周农人操牛尾歌唱,宋代勾栏瓦肆说评词,近现代郑州民俗圣地老坟岗,坠子、豫剧、拉洋片一起来,卖针卖线、套圈变戏法、说书相声、大力丸二力丸、狗皮膏药治风寒、耍老杆、飞车走壁、武把子,绘成一幅民俗风气民间艺术生活图景,人间烟火,应用文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座城市的成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对自身传统,历史文化的追寻认同和承续,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口述体的历史经典,向人们描述的就是关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人文精神与文化传统,八大古都郑州的历史故事展示出岁月演进中渐次形成的城市个性和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郑州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画,切题,也聚焦在画家张文发身上。张文发画郑州历史故事,也画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得个中三昧是在2017年11月14日,在考古院大会议室的大屏幕上,见张文发挥笔衷情尽染百余幅,在此之前我未曾看过这么多画幅绘出的郑州历史、文化、民俗、艺术、名产,是开了眼的。作为主评审,我写出了我的意见,后又与文发在电话中切磋。2018年4月10日,接考古院办公室小朱的电话,她说顾院让赵老师为张文发即将出版画集写个序,我答应了。一、我评过文发的郑州历史文化风俗风情画,又有微信往来,微信必有新作问世;二、我受聘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对顾万发这位年轻学者慧眼识画家,我很钦佩,他人仪表堂堂,知识结构比较完整。我答应为文发写序。与小朱通话,我正在李子峰的圣水画院聊天,子峰听说我为文发作序,说:张文发会成为大家,他现在的画也少有超越者。我给文发安排一明亮画室。李院长也是惜才,“好乐善施”聘文发为驻院画家。写序者,一般是名人大家,我非名人又不家,且这种专门文体我也不熟悉,我还是文化解读,散点透视。将文发所画梳理为两大部分:郑州历史;民俗民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郑州历史,在文发笔下或画有“子产铸鼎”。子产将法律条文刻到鼎上,这是2500年前的政府对全民的一次“普法教育”。孔子反对,他认为法律只能让贵族知道,“刑不上大夫”,老百姓知道了,那就乱套了。作为小国大政治家,子产不听孔夫子的。画幅中突出了鼎,让人的视线投射到这件青铜器物上。“弦高退秦”,文发画出了新意,突出弦高这个人;他在智慧地追秦兵之后,郑国君要奖他城池与黄金,他拒绝,仍挥鞭赶牛去洛阳交易,第一牛人,中国的第一位爱国商人弦高。“汉武帝山呼万岁”,其实那是山林的呼啸,臣子们恭维山呼帝万岁,汉后各朝拿来致用,升朝时文武百官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已相沿成习。“鸿沟中分天下”,文发画中的汉刘邦、西楚霸王项羽,中分天下的无奈与豪情,他又画老者下棋,这就将公元203年的这场战争永远定格在中国象棋盘上。2017年鸿沟又起烽烟;世界首届象棋大赛在鸿沟开打,冠军桂冠戴在一位22岁的小伙子头上,同时有奖金100万元整。“武则天封禅”画的是大周女皇武则天封嵩山,改嵩阳县为登封县,大功告成,又在石淙河大宴群臣。“列子御风”,列子是地道郑州人,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大寓言家,获嘉人张文发心灵投射,巧手绘列子,这是一种文化追寻。画郑州的历史人物,要有历史的认知,还要有历史感,历史感不是历史,它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我以为文发做到了,比如“子产铸鼎”搞普法教育,我们国家正走向法治,这是一种呼唤和提醒。OK,文发生命力的气候!我还要解读文发的“胡同文化”,郑州胡同在老城,十九世纪初的老城只有五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万,却有38条胡同,文发绘出“代书胡同”、“东里书院”,与教育有关的,郑州有史以来的女教师郑培真。这是文发着眼文化教育之作。文发的触角很长,选“代书胡同”,他着眼胡同的个性,全国678个大、中、小城市,没有叫代书的胡同,胡同里有位文化人,开始代写状子,后来代写家书,“烽火连天日,家书抵万金”托付者的信任,代书文人的温暖,成就了这条胡同的善与美,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建商代遗址公园,明末清初的“代书胡同”保留了下来,足见其文化份量。“东里书院”始建明代,后合并书院街的“天中书院”。1905年,清政府下令全国办中学堂。“天中书院”改为中学堂,开了郑州现代教育的先河,现在的郑州市第十中学,即是在“天中书院”原址上建起的。郑培真,这位郑州私学女校的创开者,是郑州的骄傲,自筹资金、自捐房屋、自备课本,她开学收女生,使她居住的砖牌坊街名声很大,张文发捕捉到这一人物进入他的画幅,足见他的用心。想到了另一种非物质文化和庙会文化。“玉门号子”是郑州市入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发取材这一题材留下墨迹,自有收藏价值。庙会文化,文发是有眼力头的,他选了郑州城隍庙,这座明代建筑千余年来流传着一个故事。刘邦被困荥阳,大将纪信扮他模样,被项羽认出,将其活活烧死。后人为纪念纪信忠勇,修祠堂庙,而郑州城隍庙的城隍神即是纪信,在中国678个大、中、城市中,都有城隍庙神,但无名。唯郑州城隍庙有名有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俗民风,民间艺术,是文发挥毫泼墨的重彩戏。100多年前,是火车隆隆拖来了老坟岗的繁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在这里面酿成一片滚滚红尘。因此,民俗文化是以历史、地理为载体和基础的,民俗文化性格既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标识物,也是中华文化的有机整体,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不断塑造培养的不竭源泉。民俗文化以深厚的草根基础,古老而又鲜明的地域特色,硕大而鲜活的文化身影,构成一个时代的人文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本无庙堂江湖之分。婚俗系列,从问好到尊老到入洞房,幸福的新人第一件事是拜见双方父母,以示孝心,入洞房的激动时刻,是由男方(新郎)掀开女方(新娘)的红盖头开始。河南梆子、河南坠子、这是豫地两大文化特色。河南梆子是1954年改为豫剧的,那一年常香玉是西安狮吼剧团的团长,国家文化部调各地方戏进京汇演,常香玉带的是河南梆子《花木兰》,得了奖。河南梆子也称豫剧。豫剧已成为中国京、评、越、豫四大剧种之一。花木兰中“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已成国内的流行歌曲,哪一年春晚都有人亮一嗓子,唱一段!文发的“民俗圣地老坟岗”,虽是一画,他留下的是情怀,欣赏、告别,老坟岗里的“三刘二马一条于。”“三刘”是刘桂枝、刘明枝、刘宗琴。刘桂枝有钱养20多个逃荒来郑的苦孩子,日本驻郑领事馆让她去唱堂会,她编曲骂老日。刘明枝是郑州解放后,国营说唱团第一任团长,刘宗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代表性传人,“一条于”叫于忠琴,郑州首任市长宋致和在听了她的坠子书之后,下决心将老坟岗的艺人收归国有,成立了郑州市革新曲艺说唱团,“二马”是夫妇,男叫马仲山,女叫马素芳。马素芳是中国近现代第一个说评书的女艺人。现今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曾来老坟岗拜过这位女祖师。武把子,文发画了老坟岗的耍老杆。耍老杆,京津地区叫耍幡,杆上不站人,老坟岗的耍老杆的要有人在杆上飞舞,危险性极大。耍老杆一般都是本家人,出事好担待,文发这幅画出了耍杆者的担心,上杆者的自由,分明是一对父女。</p><p class="ql-block"> 文发的画,绘出我们的来处、记忆,欣赏和告别。我们应当不断地扭转脸去,张望茫茫来路,那里有父辈的劳作,有民间艺人贴近灵性、贴近生活的令人着迷的创造,她们的浓妆艳抹、声情并茂的演唱,她们打莲花落的“嘴上功夫”,武艺人“拳打盖世豪杰,脚踢天下英雄”的豪气和“真家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此文以为序</p><p class="ql-block"> 赵富海</p><p class="ql-block"> 2018.4.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赵富海先生,郑州文化名人,著作颇丰,达29部600万字,写不尽郑州历史文化,仍笔耕不辍,人称“郑州司马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云墨老郑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第二届“天地之中”杯廉政暨文化遗产国际漫画大赛中,有位作者的作品《养莲》获大奖,另一幅作品《请上座》获优秀奖,让我记住了作者名字——张文发。不久,我又应邀担任老郑州民俗风情画卷的评委。随着一幅幅色彩鲜亮、用笔繁密、布局合理、构图丰满的画卷一一展开,我不由随着画面步入老郑州的历史中……</p><p class="ql-block"> 画家笔下的一幅幅充满记忆的图景,正是反映当时真实的生活场面:热闹非凡的戏院、烟火生香的饭店、琳琅满目的商铺、香客如云的古庙;踩高跷的艺人、蹬刀山的勇士、扑蝶的夫人、嬉闹的顽童……颇有《清明上河图》的况味和意境。透过画面,可以隐隐约约地感到画家也将自己隐身其中,似乎他以手中画笔,为我们演奏着最抒情的曲子……</p><p class="ql-block"> 就画而言,画作是画家文化素养与人格的折射。回归传统、继承创新是他的创作主线。一手伸向传统,一手紧跟时代,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传统、对经典的理解和继承,以及他对大气雄浑审美境界的追求。他饱含热情,利用经典的资源,寻求着当代审美的相融与沟通,并在技与道、形与神的提高和提升中,展现着历史与画卷的演绎:山水、人物、花鸟之作,画风各异,而能独树一帜:人物的肖像被紧密与疏朗的黑色与空白、虚空与充盈所塑造,花鸟的情节和情怀被一种更为坚实的造型语言所表达;山水的空间感以及孤独感被延伸至画面之外……令人遐思,感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当黑褐色的忧伤飘落而下时,往事像大理石一样的确凿!当我在细品老郑州民俗风情画卷时,似乎在经历一次上世纪初的那种激动。</p><p class="ql-block"> 感谢张文发先生!并祝贺《老郑州民俗风情画集》面世!</p><p class="ql-block"> 程韬光</p><p class="ql-block"> 2018.4.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程韬光</p><p class="ql-block">- 程韬光,1969年生于邓州,中共党员。学者,作家,诗人,编剧。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理事,第七、八届河南省文联委员,第十三届郑州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委员。兼任郑州市文联副主席,郑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武汉书画研究会监事长,洪山区文联副主席;系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授予“杜甫文化推广大使"荣誉称号。著有《诗仙李白》《太白醉剑》、《仗剑放歌一一李太白》《诗圣杜甫》(上、下卷)、《盛世悲情一一杜子美》《长安居易》、《碧霄一鹤——刘禹锡》《医圣张仲景》《天堂里的村庄》(诗集)等,担任电视剧《大唐诗圣》及唐诗系列微电影编剧。其中《诗圣杜甫》系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参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中国当代小说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河南省优秀图书奖、“文鼎中原”优秀长篇小说奖等,系中学生核心素养推荐书目;《碧霄一鹤一一刘禹锡》获第二届杜甫文学奖。《诗仙李白》被评2018年度十大五星好书,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出品微电影《回家》《轩辕谣》等,策划话剧《杜甫》《莲花》《男人邦》等。其作品被广泛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广播剧等,并获得第十二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中宣部“核心价值观”优秀作品一等奖、黄河戏剧文学奖等多种奖项。</p> <p class="ql-block">选部分画集中的作品以飨观众</p> <p class="ql-block">在此,对赵富海先生,程韬光先生的作序抬爱由衷感谢!深感荣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文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南获嘉人,绘画作品及艺术随笔多次发表于《书法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讽刺与幽默》、《求是》网及其它日报,并为《特别文摘》、《特别关注》、《青年博览》、《意林》、《故事会》、《百花园》、《小小说读者》和一些专著创作了大量的文学插图和连环画,出版有画集、连环画《哪吒闹海》、《火神燧人氏》、《玄奘画传》、《老郑州民俗风情画集》等,漫画作品多次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