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来下排埠的古道与老街

潘旺

<p class="ql-block">不知怎么回事,无论走到哪,最令我迷恋的不是那些喧闹的大街,而是家乡那条几百米长古朴、幽远、深沉的古道。排埠集镇地处吴头楚尾通向修水,行走在这百年的小道上,由然而生出一种踏实,一种安然,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楚古道当初不仅可以通往湖南浏阳,连接修水,通城。明清年代,挑夫走卒来来往往穿流不息,同时,素有“修河第一码头”的排埠还是放排运送茶叶,明笋,木头等农副产品下九江的商货水运之路。沿古道而到下排埠,两边多是屋舍陈旧的老房。斑驳的青砖,错杂的院落,枯槁的老树,一片寂静衰瑟的冬日景象。曾经商铺林立,饭馆酒楼、药铺肉食,应有俱有。而今只有街道后面的一户人家后墙,还冒出一个烟筒,正冒出缕缕青烟,空气中便散发出一股烟火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街,此时充满了安闲,充满了陈静,充满了温暖的旧时光。看着一处处沉静的铺子。就想着,昔日的热闹与喧哗随风而去,物似人非。当下如果在这里安然读书,是不是可以避免尘世的许多烦躁和污浊呢。不会欲望充斥,不会心浮气躁,不会尘垢满面了吧。这样一壶茶一卷书,再品一品红尘烟火,该是多么的舒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街,也曾无数次的走过,十几年的生活,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景一物了然于胸。时过境迁,可是再次相逢,却仍有一种陌生感。万寿宫与天后宫它们大小错落,回环相通,如同大小血脉,共同组成了乡村这个有机体。这些小巷,街道两边毗邻的小铺子,以往,出售日杂百货,早市夜市,熙熙攘攘。以往,也曾在这里走过,看到小巷边散出的灯光,听着里面院落里传出的说笑,还有孩子在巷道里的奔跑,忽然就觉出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觉出这就是生活的味道,时光的味道,烟火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的下街,不仅有最美的生活,更有最市井的家常气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街,太久太久了。它们跟这些房屋一样的古老。古往今来,就如一个瓶子,包容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多少生老病死,多少苦辣酸甜,可它仍然在生活着,仍然在前进着。</p><p class="ql-block">下排埠街两边的房子,你仔细看,也是各不相同。有年代古远的青砖瓦房,这些房子,墙体已斑驳,青砖已经发乌,甚至有的墙体上还长出了虬曲的老树,光秃秃,刺向青天。有的是现代而建两层三层的小楼,挺立在小村之中,呆愣愣的。转眼又是一年,人家门前的春联大都褪色或是脱落,有一户人家的春联却仍很醒目:“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室雅不在大,花香何须多。”字龙飞凤舞,一看就是手写。寥寥数语,显出了主人的雅致,显出了的不俗。</p><p class="ql-block">走在古道之中,感到轻松,自在,不紧张,不压迫,自然舒心。正如老舍所说,老街与小巷是最好的减压器,再多的压力,再大的时代风云,传递到这里,也变得波澜不惊了吧。它没有大街的浮躁,没有大街的诱惑,也没有大街的杂乱,它是红尘的隐者,低调、沉静,不张扬,这才是小巷真正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终日忙忙碌碌,下排埠的古道与老街就像一个梦,压在心底深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过去,老潘就朝我招手,好久不见了,老潘的日子依然平平静静,忙忙碌碌。熟悉的街道,我走过那些小巷,安静的小巷,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两边是栉比的屋舍,白褐的楼房,已经被风雨斑驳,像傻大个一样矗立;还有那些斑驳的瓦屋,青蓝的墙体,散发着岁月的斑痕。孤零零的树或从院子中拱出来,或独立在路边,或者就长在墙头。光秃秃的枝桠,似乎在向老天说些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在这其中,就有一种深沉的历史的韵味,就有一种难言的感动。这老街啊,我似乎嗅到了它的气息,感受到了它的醇香。都说巷道里有最真实的生活,这些小巷,不就藏着最真实的生活气息吗?孩子们遗落的童年笑语,老者们缥缈的童年记忆,还有悠长的叫卖声:“豆腐脑”“卖豆腐”“磨剪子换菜刀”——都在这清亮亮的屋檐上滚过,在这狭小的巷道里走过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时光如水,冲洗过角角落落,还有门首那些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有一户人家的特别新颖,是手写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让心中多了几丝情思生动:时下正是隆冬,梅花开了,但越是这个时候,离春天不越近了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辨证的眼光看问题,一切都有两面性。老街两边人家已经拆了,一片废墟。墙里面还有一方水塘,塘水明亮,泛着缕缕涟漪,倒映了天光云影。几簇苇草,黄褐色,在风中铮铮作响。三两个人,撑了一个铁皮船,在这水中划动,伸铁锨去破初结的薄冰,冰哗啦啦碎了。他们在干什么?我没有问。是不是怕结了冰,对孩子造成危险?但是,如果只看这里,拍一张照,题名为城墙人家,谁会知道这是下排埠的老街呢,谁看到了能不说这是安静恬谧的水乡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过这条古道小巷,就在鸡鸣狗吠,还有缕缕烟尘中,看似山重水复,但在柳暗花明之中,又发现一个新的天地。古道如蛛网,把镇村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小巷就是对接现代生话的毛细血管吧。从小巷终于走上了大街。路开阔了,车流喧攘。你感觉到了现代社会的喧闹,但是如果你没有走过古道,你还不知道吴楚古道幽远深沉的一面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一想,以前傍晚时分也曾经常走过古道,在那一条条明明暗暗、陌生的老街,看着河两边人家的灯光,还有屋里传出的话语声、电视声响,炒菜声,还有油烟气,你就会感到一种浓浓的人间烟火味。一个孩子咚咚跑着从我身边跑过,边回应着远方母亲的呼喊,脚步声把小巷都敲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到巷深处,站在一簇灯光下,我呆了好久。说不上来,迷恋这种气息,迷恋这种烟火味。返回时,在一户人家黑黑的门洞里,听到蟋蟀一声声鸣叫,忽然想起了这样的诗句:蟋蟀蹲门首,眸子炯如虎。这些巷道,说不上多少年了。这些街道,说不定发生过多少故事了。但不管怎样,悲的喜的,大的小的。就像老舍所说,时代的洪流从大街上波及到这里时,剩下的也只是一股股微波了。我常常想着,在这样幽深的巷道里,在这样一处宅院里,坐在古桐下,内心还会有多少波澜,生活还会有多少欲望。它抵挡浮华,它抵挡浮躁,还有人间的滚滚红尘中的种种欲望。——尽管它在红尘中的最深处。可是,红尘最深处恰恰是沉静的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感叹着,一个小村庄,不要说你多么熟悉,随便走一条小道,就会打破你的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过古道与老街,走过红尘烟火,走过一段静美的历史,穿过时光与古人对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