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伯昌|书法为他敞开一片新天地

火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何伯昌,1951年生,6岁提笔写字,对书法和文学的热爱,不仅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也留下了在精不在多的沉甸甸的荣誉。1993年,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中,他的作品《七律▪长征》获得全国一等奖。2003年,其作品《卜算子▪咏梅》获得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2005年,其作品《清平乐·会昌》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成为广东第三个获此殊荣的书法家。由于在书法方面成就斐然,他被广东省文史馆聘为终身馆员,为中国民主同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南方分院副院长、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南山书院特聘艺术家、广州市海珠区文联副主席。2011年举办"华甲正年华"个人书展获得成功和赞誉,展览期间捐出五幅作品拍买,筹得善款113万元人民币,用以资助梅州大埔村的饮水工程,国内众多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何伯昌老师不仅书法功底厚实,对诗词歌赋更是信手拈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感知。他觉得学书法离不开诗词,离不开文学,书法就应该和文学结合在一起。比如,大学的书法系应该归类到文学系里,而非艺术系。书法艺术不是单纯的写字,写字必然涉及中国的文学和文字。通过学书法,不仅接触了中国的文字和文学,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水平和文化水平,相得益彰。</span></p> <p class="ql-block"> 何伯昌自幼学书,师从岭南书法泰斗秦萼生先生和书法名家梁锦英先生、吴洪源先生,进师门,临碑帖,博览群书,跋涉万里;不断探究书艺渊源,撷取达者精华,再融会贯通,抒写性情。 他在师从前辈继承古法,努力熔古铸今,不断变化创新,以实现自己“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追求。如今,他集众家之长,既写得一手漂亮楷书,也书写得出大气洒脱的行草。他糅合众长,把秦鄂生书艺中的古掘和梁锦英的流畅潇洒运用得当,作品韵味十足。他以独特的想象塑造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字的造型上写出了自己的理解与感觉。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何伯昌参加2022年广东省文史馆书画家送文化下乡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和几位书家看何伯昌书法作品时,对他书法的风格感到兴趣。自然、放达、随性、真切,没有刻意与造作,却看到他愈来愈注重书写的章法,行气,节奏,笔墨的变化与呼应。这一半来自他对前人书法的领会,一半还是出于他的悟性。我看到的这几幅尤其好,很放弛,大气,也精意;愈加注重笔情墨趣和行笔中用线条直接表达心绪。这种主观性和意象性正是中国书法艺术所特有的。</p><p class="ql-block"> 书法缘自书写,书写是工具性的。初始无法,书写的内涵重于表象。而后,人们在书写中渐渐将天性的美融入进去,得到认可,形成规范,有法可循,书法遂生。中国的书法重法,这便带来事情的两面。正面是玉律金科,考究又经典;负面是一大堆手镣脚铐,博大精深的传统往往将书家的个性与人性囿于其中。故而,面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巍巍大山,李可染先生说:“要以最大的力量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可是如果打得过深过死,失去自信,就打不出来。由是观之,何伯昌的书法看得出是有来头的,但这种来头不是从小趴在桌上描红,而是来自长久对书法的兴趣与心领神会,因此在他的书法里有传统的元素,却决找不到怀素的眉毛、黄庭坚的胡须或是郑板桥的“马脚”。书法于何伯昌,既是他个性的艺术方式,也是他人品性情的一种表达。他已在当代书法中自辟一块天地,书法也为他敞开了另一片新的随心所欲的世界。 ——<b>当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冯骥才。</b></p> <p class="ql-block">  何伯昌先生曾说:艺术贵在创新,贵在自成一派。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何伯昌的字能得到许多人的追捧,除了有水平外,还有自己的面貌。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以线条为手段的一门抽象艺术。何伯昌的书法为个人独创,风格迥异,特点鲜明。郑板桥创六分半书,如乱万铺街,世称板桥体。红军书法家舒同创舒同体,启功创启功体,艺术是多元化的,各有各的美感。在此弘扬中国艺术的大潮中,何伯昌的书法着实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观赏何伯昌书法艺术,发现他不仅诸体皆能,而且更擅长并且具有特色的则是楷书。他没有囿于长久以来大多数人以偏概全的学楷的经验,自觉对柳公权、颜真卿等有了全局的学习继承。他不仅以统观的眼光审视楷书,而且笔下还有帖学修养的流露。即他充分地发挥书写工具的性能,突出了一个“写”字。他的书法艺术,既然得自古人,又分明是他自己。既是以审美眼光和创变勇气,又充分利用了新近的发现,从正反两方面参照了前人书写的经验,又有前人所不曾具有的气息与面目。这是名副其实的创新。 <b>——中国书协原主席苏士澍</b></p> <p class="ql-block">▲自出机抒,独出心裁。我见伯昌之字,览其总貌,但觉字势雄距傲岸字如其人,巍然丈夫气概生机勃勃。其实细加把玩,亦不乏莞尔嫣然之妙,其行楷皆有斜倚,转侧之姿,时而浅笑,小露逸趣,其草书于奔放挥洒之余,有时也略展俏丽,可见他之心于莽莽之中自有纤纤情在。<b>——中国书协顾问 邹德忠</b></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他的书法艺术有两个特色:第一个特色是多方面探索,他主攻楷书,行草书写得也非常可观。二者皆可观,他从多方面丰富自己积淀成自己的青藏高原。第二个特色是他强调抒情性,很自然,很适度,随意挥洒,不造作,这是非常可贵。岭南艺术界圈里有一种说法,如果搞艺术得有二气:一是要才气,看是否真有才华,二是要真心诚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人家评头论足,要有点真气,另外还应该有点人气,就是人缘,随缘是福。<b>——林岫 中国书协原付主席、北京市书协主席</b></p><p class="ql-block">▲何伯昌的书法艺术应该说是继承发扬传统书法艺术比较好的一位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我直观感觉质朴、浑厚、藏秀、大气,让人感觉为之一震。 <b>——原中国书协付主席 张飙</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0多年前,原陕西省雕塑院院长、雕塑家、书法家王天任先生为何伯昌题写“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何伯昌依此为动力,勤写苦练,终有所成。</span></p> <p class="ql-block">▲他临帖、读帖的功夫做的比较深,因为有的字的结体,他吸取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是很值得称赞的。其行书风情独标,别开生面,雄伟中含姿媚,厚重中寓劲秀;用笔精熟丰厚,提按顿挫,和律中节,纵横畅酣,结字如峰峙塔矗,扶疏浓郁,自我作古,创以粘结法,块面映照,点线相和,极具视觉冲击力与构成张力。是为卓尔不群。 <b>——中国书协付主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培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