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开篇就有高潮:桃园三结义。这个千古流芳万古不亡的佳话,书中记述却很显简略:刘备看完招兵榜一声叹气,张飞正好在旁,责问他为何作妇人状。两人一聊即感相见恨晚,约去村店喝酒。正碰杯间关羽进来了,大声吆喝店小二摆酒。刘备见其雄壮,即邀过来同坐。酒过三巡,难分难舍。张飞兴起,就说俺家后院有座桃园,花正娇艳,我等三个去烧个香结为兄弟如何?一齐叫好,就去,就烧香,就拜,就齐诵誓言,事就成了。似乎也没什么出奇,天下结拜的义事多了去,但特别就特别在誓词里有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使得这结拜不同凡响,惊天地泣鬼神,义薄云天,壮阔江海,成为千年江湖义举的最高典范。</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誓词谁撰笔的呢?张飞肯定不可能,他不读书,整天就喝酒屠猪打豆豆,要他下笔写文章如同叫西施拿刀屠猛兽;关羽倒喜读书,却是个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耿直汉,绝对想不出那等煽情到极致的话。只有刘皇叔,上怀鸿鹄之志,下揣巨滑之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来,寥寥壮语就绑定了两个盖世英雄从此生死与共。</p><p class="ql-block"> 刘备自幼即怀帝王梦,为此不懈努力,文武兼修,广交朋友。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仕途不顺,朋友也没见提携,沦落到靠织草鞋编草席为生。其实当时他有些朋友事业还是不错的,比如卢植,已是朝廷钦命中郎将,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如果看得中刘备这个人的话,提携到手下做个参将什么的小菜一碟,但没有。特别是刘备起兵初战告捷后,带五百兵卒主动投奔卢司令。卢司令其时正率五万兵马与张角的十五万黄巾大军对峙,缺兵少将,对刘备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增援应倍感欢欣拼力留住才是。可是很奇怪,卢值表面先致欢迎,随后话锋一转劝他带兵去增援另一路由皇甫嵩和朱隽领衔的官军。刘备只得去了,半路上正遇皇甫、朱率军击败敌军,见面说明来意,奇怪的事又来了,他俩丝毫没有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之意,直说卢植那战事紧,更需要人,你还是回卢司令那去罢。</p><p class="ql-block"> 刘备能力那么强,但很明显这几位官朋友都看不上他,那一定是刘备自身有什么重大瑕疵让他们望而止步。估计跟他自称皇亲,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有关。姓刘是真,皇叔称号是真是假,却无据可查,只有天知道。他虽然在朋友圈反复炫耀,但点赞的不多。这些显贵朋友都选择了不相信,对一个冒充皇亲的家伙,官场上的老奸巨猾自然有多远躲多远了。此事从朝廷钦差的督邮口中也可知其一二,督邮向刘备索贿不成就叱责道: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刘备居然不敢申辩,只诺诺而退。</p><p class="ql-block"> 关羽张飞却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相信,又都是有万夫不挡之勇的人中豪杰,对想成就帝王事业却又恨力卑微的刘皇叔来说,只能讲吉人自有天助了。</p><p class="ql-block"> 但无论怎么说,这个生死结义成得太快了,三个陌生人几个小时内就肝胆相照,同生死共命运,快得令人怀疑,虽凶猛如奥密克戎也自叹不如。倒是另一个版本更令人喝彩:三人相识后,张飞关羽更觉性味相投,喝酒棋逢对手,比武将遇良才,所以哥俩走得格外亲近,把刘皇叔凉在一边。皇叔也不恼,仍旧卖他的草席,只是生意惨淡,就经常过来蹭吃蹭喝。时间一久,哥俩恼了,财主家也没这么多余粮呀!张飞一拍桌,关哥,咱干脆剁了这厮算。关羽是被官府通缉苦了的,赶紧说此法不妥,不如这般这般。于是哥俩抬张小桌至一井旁,好酒好菜摆着,在井囗盖张席子,打扮成贵宾座样,他俩却一面一个席地而坐装谦恭状,邀来刘备同吃。刘备大喜,想不到这两厮如此敬我,一屁股坐上“贵宾座”就大嚼起来。关张本想等他跌下去就赶紧伪造现场,报他个酒醉不慎自跌落井了事。不料皇叔稳坐钓鱼台,吃得直叫过瘾。哥俩惊掉下巴,待他走后,揭开席子一看,井里居然盘着一条青龙。哥俩醒悟了,真龙天子啊!从此拜倒在刘备脚下结了生死兄弟,一心一意上下求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