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庄园游学感悟

至诚国学

<p class="ql-block"> 作者:姚淑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学有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次游学活动让我们全家都有了不一样的收获,首先是孩子,他在整个游学过程中都很开心,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到很多书本中学不到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马氏庄园的整体布局和文化氛围经导游小姐姐的详细解说,都潜意默化的浸润在孩子心田里。更是让我们学习到很多很多:古人的饮食起居与我们现代人大不一样,它们里面的规矩与涵养让我们成年人很是汗颜;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我们现在人没有做好吧,别说做好了,甚至有时侯与古人完全相反;就是看似简单的桌子、板凳摆放得都有讲究;古人的床铺与我们现在的摆放更是大相径庭,古人处处讲究规矩,我们则处处讲究方便。</p> <p class="ql-block">  庄园的整体布局是“前低后高”,寓意是步步升高;“前窄后宽”寓意是富贵无边,马氏祖先无时不处都在对后世子孙寄于深切的厚望与殷切的期盼!期盼子孙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庄园里的每座房子建筑门前都刻有扁额、楹联,处处彰显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大门的门楼扁额上刻着“整齐严肃”,让前来参观瞻仰者肃然起敬,这就是文字的能量!再往里面进就会看到马丕瑶旧居“修身堂”门前楹联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就是家规家训!同样是马氏先祖对子孙的深切教导。</p> <p class="ql-block">  马氏庄园里的文化从哪里来?规矩从哪里来?张良老师的出场让我们又进一步了解到这些文化、这些规矩均出自“四书五经”。其中有一幅扁额“德有邻堂”就出自《论语》中的“德有邻,必不孤”。 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良老师还带领我们学习了《大学》《中庸》《论语》中的重点语句,寓意深刻,很值得我们深思;又教大家学习吟诵《诗经》中的“周南.桃夭”让我们了解古人是怎么读书的,古人读书是快乐的,能养人的性情。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读书是痛苦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古代人的读书方法,做到快乐读书。</p><p class="ql-block"> 马氏子女中最让我敬仰的是马青霞,她的房间里高高挂着她与民国女英雄秋瑾的画像,画像上面是孙中山亲自题的“天下为公”是对她们真实的写照。至今还流传着南秋瑾北青霞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马青霞是马丕瑶最小的女儿,生活在富贵又殷实的马氏家族里,她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踩的大小姐,但她不仅走出家门还走出了国门,成为女子中的豪杰。当时为了救国救民她不惜家产一次次捐款支持救国运动,解决了当时起义运动时所带来的种种困境,还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建起了华英女校,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有志女士。她的一系列壮举得到了当时国父孙中山的高度赞赏!鲁迅先生也对她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  在参观岳飞庙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岳母刺字”与“银瓶投井”。岳母是为了让儿子岳飞尽心尽力的忠于皇上报效国家而在他背上刻的字,表明了岳母的深明大义博大胸怀与对儿子的深切教导寄予厚望。“银瓶投井”是岳飞小女儿十三岁时在岳飞被秦桧陷害后报仇无门含恨报银瓶投井而死的悲凄故事。听来让我们对她满怀敬意与惋惜。</p> <p class="ql-block">  张良老师带领我们学习吟诵了岳飞的《满江红》,让我们再次升起了对岳飞的豪情壮志英雄气概而无限敬仰!</p><p class="ql-block"> 游学结束了,我们不能只是看看而已,不能只是满怀感慨而已,我们要学习古人们的精神,学习古人的胸怀格局,学习他们的家规家风,从而让我们的家规家风也世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