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冯祥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老家在水冶镇西南三里地,村名叫黄口村,从前村里大街中间有条水沟,据说是泻洪道,每当下大雨,从村西边来的雨水通过此沟流到村东边的关坑,拐弯向北流去。我家就在沟南岸中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放前家里很穷,地无一垅,有三间破草房。老爷爷、奶奶走的早,姑奶奶嫁人后,留下了爷爷孤单一个人,以帮别人卖蒸馒头度日。奶奶十六岁从水冶北关来到黄口,嫁给了爷爷,生育了兄弟姊妹九个。父亲叫冯家兆,是家里老大,一九三六年出生。下面有五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他们相差年龄大,最小的六叔和我都是一九六二年出生,和父亲相差26岁。于是帮助大人挑起家庭重担责任就落在了父亲的肩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小时候除了帮爷爷干活外,其余时间跟着爷爷给别人,扛长工,打短工。终日吃不饱,穿不暖。经常要饭到山西、河北观台。有一次爷爷在别人家干活吃饭时,东家给了一个馒头,舍不得吃,偷偷给了父亲。父亲怕被主家发现,就藏到墙洞里。最后还是被主家发现,把馒头喂了狗,把爷爷和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吃尽了旧社会苦,受尽了土豪劣绅的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放后,穷人当家,做了主,过上了好日子,爷爷在村里工作,父亲参加扫盲班,学习文化,积极参加村里活动。入党入团,到乡里当通讯员后到白壁棉织场工作。后来回到村里工作,担任村团支书和生产队队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里根据家庭人口给我家分了新宅基地。需要给每个儿子盖房子,才能娶媳妇。每当家里盖房子,爷爷和父亲叔叔、姑姑们总是到河边检石头、河滩里取沙,然后用小推车推回来。所用土坯,总是利用闲暇时间加工而成。盖房时,只是请几个大工工匠,全家大小都是小工。这样先后总共盖了22间新房子。让其他兄弟五个都住进了自己的房子,成了家,有了子女。我父亲仍坚持住在老家的三间房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性格开朗乐观,非常喜欢文艺演出。经常看到他和村里几个大人在家里吹拉弹唱,喜欢拉二胡和唱戏。他积极组织参加村里宣传队,每年春节文艺演出,在戏中扮演主要人物。这样活动坚持了十几年。我还受他的影响,小小年纪就在村里春节演出时,说起了快板。后来,父亲在闲暇时间、田间地头经常唱上几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尊老敬老、乐于助人成为典范。在平时的日子里,每天晚上无论回来多晚,都要到新家去看望爷爷奶奶和叔叔姑姑们,和爷爷奶奶拉家常。当看到奶奶着急发愁时,总是劝慰奶奶:现在总比以前强啊,现在不管怎样有了吃的了。劝奶奶不要着急。对弟弟妹妹更是关爱有加,有好吃东西总是让给他们,他们都很尊敬他。他还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有孝心、尊敬师长。每当家里改善生活、过节过年,第一碗饭总是让我去给爷爷奶奶送去先吃,同时还让我们把食物送到学校,让老师品尝,然后回来再吃饭。每当邻居家修房盖屋、红白喜事、有困难时都是放下自己手中的活计,前去帮忙、解决困难。干活时捡最重最苦最累的活干,从不喊苦叫累,推推让让。在过年初一上午,总是带着我们前去街坊邻居、本家拜年问好。直到父亲年龄大时,本应该在家,接受小辈们拜年。但他也总要抽时间到老叔老婶家去看看,拜拜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兆救牛”在家乡传为佳话,父亲是人们称颂舍己救人的楷模。那是一年夏天中午,父亲刚从地里干活回来。当快走到村东南园坑,看到坑边有一架牛马车放在那,没有人,感觉情况不妙。快步跑到坑边,就看到园坑有一头牛和一个人在水里扑腾。二话不说,就一头栽下去,先把人救上来。然后就回到水里去救牛,由于牛太重,使出很多力气,硬是拉不上来。这时父亲体力实在不支。还好救上去的老乡喊了起来,周围听到喊声的乡亲们,赶了过来。共同帮父亲把牛救共同帮父亲把牛救了上来。这时父亲已精疲力尽,一上岸晕倒在坑边。乡亲们把父亲抬到了家里。第二天,被救的临近西岗村的老乡,买了点心牵着被救上来的牛来感谢父亲,要将牛给了父亲。父亲笑了笑“不用,应该的”,一口回绝了人家。父亲救人救牛的事,深深感动了大家,乡亲们给予了高度赞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在生产队担任生产队队长,生产队技术员,号称“农业技术能手”。工作总是以身作则,积极负责,所负责的工作总是高质量完成。父亲平时爱学习、善于钻研、总结,注重培育种子。生产队所种的实验田以及后来我家的小麦、玉米,总比别队和别人种的长势和收成要好很多,在当地影响很大,县乡多次组织农业技术员到田间参观学习。他被选为劳动模范先后随县、乡去首都北京和山西大寨参观学习并参加全县农业生产会议,在会上做经验交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母亲很勤劳,生活很俭朴。母亲嫁给我父亲后,先后生下了我们姊妹四个,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为了拉扯我们四个,每天起早贪黑,没明没夜,辛勤劳作,省吃俭用。下地干活,不管到什么时候,甚至到了过了吃饭很长时间,总是以活做完才结束。有时候一起去地里干活,总感觉受不了,父亲总是自己推着东西回来,让自己空手回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常常在夜里听他们为了没钱而犯愁。当时生产队工分价钱低,叔叔姑姑们又多,爷爷奶奶又帮不了我们,还得供我们吃穿、上学。当时只能吃红薯、玉米面、红薯渣、康窝窝头,一年吃一次白面馒头,还吃不饱,生活确实很苦。就这样,父母亲还计划我们子女及家庭的一切。实行承包责任制后,父母亲除多承包地以后,还对荒土坡地开荒种植。父母亲用十几年来生产队分来以及攒下的钱与别人顶账,将我家前后左右四家邻居地方整合到一起。再用生产队分来的麦子、棉花与别人换盖房子用木料和砖灰。利用中午、下午吃饭时间到山里推石头、到河道筛沙、在空闲地方托灰土坯。由原来的三间房子盖成了十五间房子独门大院子。看到新盖的房子,感受到父母亲一生的勤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很慈祥、和蔼可亲,很少吵我们。为了我们姊妹四个将来有出息,和母亲一起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拿出钱来供我们读书,从不耽误我们时间。我上师范以后,父母亲舍不得吃穿,省出钱寄给了我。小妹上师范时急需用钱,当时家里没有钱,父母亲很为难。不过和母亲一起求爷爷告奶奶,东拼西凑,借钱给小妹交了学费。如今我和小妹都成为了教师,并且还担任了学校的校长、主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小时候,由于当时文化生活较少,村里很少演电影和唱戏,要看就需要到邻村去。村南龙山煤矿演出比较多,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总是带着我们步行三、四里路到这里去看电影,父亲背着我,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有一天正看着天就下起了大雨。父亲怕我着凉,于是脱下衬衫蒙着我的头,背着我冒着雨,一路泥泞、步履蹒跚回到了家里。父亲被雨淋的浑身打颤。父亲爱着我们,从来累并快乐着。对孙辈们也不放弃,我儿子在老家,父母亲看到了九岁。九年里,父母亲疼爱有加,寒冬腊月,温暖其身。对其他孙辈也是如此,现如今,家里有四个党员、6个本科生,三个成为研究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一年父亲在村委会值班,突然生病住进医院。当时我已在水冶教办室抓业务,为了不影响我工作,住院后几天才告诉我。住院两周后,病情加重。转到市中医院后,我由于几天的劳累,晚上在病房躺椅上不禁打起了呼噜。父亲听到后,问母亲:“是谁在打呼噜?”当母亲说是我时,父亲就说了声“啊,让他睡会儿吧”,不在说话了,父亲在病重时,还在关心着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是那么的伟岸、坚强。有两件事对他来说打击最大。弟弟妹妹和子女的幸福对他来说,尤其关心。那一年,小姑姑由于生重病,在二十岁离开了人世。作为大哥,在小姑姑生病病危期间,父亲既要对妹妹的的陪护,又要对爷爷奶奶的宽慰,还要担当目前的情况处理。当时我还小,看到父亲忙的不可开交,身心显得很憔悴、疲惫,痛苦万分。但很坚强地帮着爷爷奶奶度过了痛苦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天有不测风云,更大的打击是大女婿的车祸身亡。女婿的身亡,对女儿的家庭简直是天塌下来。两个孩子还小,这家今后该怎么办?父亲以及我们全家都沉浸在无比的痛苦之中,父亲考虑的更多。父亲经常帮助妹妹去干农活,晚上去地里浇地,解劝妹妹。这几年,父亲老了,头发白了许多。喜欢唱戏的他变得默默无语。但父亲还是给了这个家庭生存的力量,让女儿硬是坚强挺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63岁那年,一场急病离开了我们。这二十多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总是出现在我的脑海,父亲对我们的关爱、谆谆教诲永远留在我们心间。父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在我们眼里父亲永远是那么的慈祥、高大、善良、伟岸、坚强!在我们儿女心中竖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1月18日凌晨于水冶)</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