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的这一生,不知道有多少人帮助过自己,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因为有了别人的帮助,自己才能够顺利成长,甚至走向成功。帮助过我的人也很多,但是给我精神鼓励最多且能指引我人生道路的还是我的叔父陶金诚。</p><p class="ql-block"> 我的叔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县级老领导,退休后在老家居住,但他一点都不摆老干部的架子,常穿粗布短衣,留一口浓密的花白胡子,看起来就像马克思的画像,精神矍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总是闲不住,喜欢喂一些牛羊,每天天刚亮就把牛羊撵到山上去放养,自己还背个萝筐,割一背青草,牛羊回圈后还要加餐,他喂的牛羊个个膘肥体壮,毛光滑亮,成了养殖户的榜样。他无论走到哪家,看到那家的牛羊毛长体弱的,他就要数落主人家一番:你家放勤快点嘛,喂个牲口都不像人喂的一样,又瘦又脏。我小的时候也放牛,总要学他同时割一萝青草回家,把牛儿喂得肥肥的,那时我喜欢喂牯子,每天放上山去若遇其他牯子打上一架,自家的牯子打赢了,感觉非常得意,回家后都要犒劳牛儿一番,割把青草,喷上盐水,牛儿吃得一颗都不剩。由于我们家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平时基本开销都很困难,他就叫我们把牯牛卖了,重新买母牛来喂,那时的母牛一般都是三年两头下,也就是下崽之后要隔一年又才下崽,小牛也要喂一年半才卖到好价钱的。从我十来岁的时候起,我家就一直喂母牛和母猪,就靠卖牛崽和猪仔来补贴家用,日子也勉强的过下去。他常到村里村外那些很穷的人家去教育年轻人,要求他们学勤快一点,如何把庄稼做好,如何把牲口喂肥,如何找钱,如何存钱,帮他们找思路想办法,人们都很尊敬他,听他的意见。从六七十年代起,他所在的那个村没有一个人外出乞讨,也少有违法犯罪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叔父是一个很睿智的老人,他会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他发现我爱读书,就常跟我讲很多读书方面的事,鼓励我努力学习,我后来参加了工作,他又教会我很多工作的方式方法。他不是古板地说教,而是讲故事,举例子,摆一些村里寨中哪家两口子如何勤劳,一年杀了几头年猪过上好日子,哪家又因为懒惰穷的叮当响,裤儿巾巾都穿不上,哪家娃儿又是如何的发奋读书考取大学参加工作。让你从中受到启发,自个儿去努力。他对年轻人有一套教育的方法,对中年人,对老年人都有他的说话方式,他说的话,别人爱听,对那些不争气的年轻人,他也不惜用挖苦讽刺的话去刺激一下,但都晓得他的良苦用心。他说,要想让别人听你讲话,你要了解他想知道什么,喜欢什么,人家想听什么你就讲什么,千万不要对牛弹琴。他也爱说,“到哪个山头唱哪一首歌”,“什么将军打什么旗号,什么老者戴什么毡帽”。这些浅显易懂的话包含着很深刻的哲学思想,凡事都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客观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叔父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很大,如果没有他的教诲,我在社会上不知要碰壁多少次跌倒多少次,感谢我最敬重的叔父!</p><p class="ql-block"> 我的叔父是一个心胸宽广的老人,他说一家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像他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人,自然是这个家族的族长,他是这个大家族的主心骨,家族中哪家有事总要找他商量,有困难总要找他帮忙。我记得从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起,家族中的人,哪家有困难,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他都要号召大家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在不行就出一升包谷(约10斤)或豆子。家族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每家都要有一名主要人员参加,商议家族的发展和扶贫济困的问题,要求家家都要送子女读书,都要遵纪守法,形成了一个优良的家风传统,正因为有了这个优良传统,这个家族有很多子女先后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有不少走上了领导岗位。要是每一个家族都能够这样自强自立,团结奋斗,遵章守纪,爱国爱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那国家将会减少多少麻烦事啊!</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听说叔父病重,我专程去看望他,看到他慈祥且消瘦的脸,心痛不已。尽管已是86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他思路仍很清晰,说话也不含糊。他再三嘱咐我,要努力工作,堂堂正正的做人,干干净净的做事。不久,叔父安详的走了,永久离开了我们,我含着泪和堂哥们一道,披麻戴孝磕头了几天,以表达我对老人无比的爱戴和无尽的哀思!</p><p class="ql-block"> 不可回转的人生,不可回转的启蒙、教导和鼓励,不可回转的音容笑貌!感谢叔父!我可亲可敬的叔父,愿您在天国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