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课题借鉴荷兰艾瑟尔湖等成功经验,结合黄河三角洲实际,站到历史的高度,面向未来,主动谋划,顺势而为,寻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根本上治理黄河隐患,从整体上发挥黄河的综合效益、生态效益、长期效益。</p><p class="ql-block"><b> 一、 总的思路和目标</b></p><p class="ql-block"> (1)在黄河入海口的莱州湾实施“兜底”拦蓄工程。选取未来必然将被黄河泥沙填平的约3600平方公里海区,构筑拦海堤坝,形成“多湖泊”湿地蓄水模式。以黄河年均约300多亿立方米入海径流量,逐个淡化每个湖泊(库容30至50亿立方米),最终建成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群和湿地,从根本上解决京津冀和山东淡水资源严重缺乏问题,完善优化“国家水网”,大幅度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承载能力。</p><p class="ql-block"> (2)结合“莱州湖”工程建设,下切黄河口深度,彻底稳定三角洲“尾闾”河道,并牵动上游河道溯源冲刷。“釜底抽薪”与“调水调沙”一起共同形成刷降“悬河”的配套联动机制,上冲下引,两头发力,久久为功,逐步从根本上解除黄河下游“悬河”威胁,消除洪水泛滥隐患,恢复内河航运,实现黄河下游“通航达海”,进而激活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p><p class="ql-block"> (3)充分利用“莱州湖”数千平方公里水面空间,阻断环湖地区海水入侵和风暴潮侵袭通道,全面清除原来的莱州湾污染,提高周边地下淡水水位,改造盐碱地和海侵地,精细规划建设高质量生态湿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特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和石油天然气储备基地,海陆联动,内河航运与海运无缝衔接,形成特大型黄河联运港和三角洲环湖城市群,带动黄河和环渤海大湾区腾飞。</p> <p class="ql-block"><b> 二、主要工程措施及可行性分析(略)</b></p><p class="ql-block"><b> 三、兴建“莱州湖”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b></p><p class="ql-block"><b> (一)“莱州湖”是彻底解决京津冀和山东长期严重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工程,对我国北方供水总格局将产生深远持久影响。</b></p><p class="ql-block"> 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长期难以改变。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南水北调”措施,但仍然远远无法满足需求。</p><p class="ql-block"> 即使到2050年“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全部达到远期最终设计供水量280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京津冀和山东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也仅能再增加70立方米左右,仍然是国际公认的“极度缺水区”。其严重程度堪比中东北非沙漠国家,甚至比以色列、约旦、沙特、埃及等国家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要低。</p><p class="ql-block"> 目前由于供水严重不足,“南水北调”远水难解近渴,一些地方不得不“不惜血本”自己筹划巨资兴建新的大型水库。最近,山东省烟台市为解燃眉之急,启动建设总投资83亿元的“老岚水库”,然而,得到的却仅是1.58亿立方米总库容,其中,兴利库容8491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仅为4530万立方米。</p><p class="ql-block"> 京津冀和山东是我国人口最稠密地区(2亿多人)。在全国总格局中,政治地位处于“中央核心区域”,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在未来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可以预见:人口还要增加,经济还要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还要提高,所要承担的国内外任务还要更重。然而,这一切一切都受制于“水”。没有水,一切都无从谈起。 </p><p class="ql-block"> 尤为严重的是“南水北调”可调水量是有极限的,超过承载力就将遭受自然规律更大的惩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仅是比原来的调水方案增加了40亿立方米,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就承受不起了。通水日期被一延再延。最后不得不另外再投入巨资实施“引江济汉”工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 50年之后,我国北方无水可调之时怎么办?</span></p><p class="ql-block"> 另外,“南水北调”的代价是高昂的,无论是调水地区还是受水地区都要承受很大压力。将长江水输往北方,不仅要大量拆迁征地移民,而且还需要常年多级抽水提高水位,昂贵的水价让受水地区望而却步。</p><p class="ql-block"> “莱州湖”工程是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治本之策。它将黄河每年白白流入大海的300多亿立方米淡水资源收入囊中,一个“莱州湖”就超过了“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的合计调水量。并且,这些巨量“近水”远比“南水”成本低廉,不仅可有力保障京津冀和山东的城市供水,而且还可为农业用水提供保障,甚至还可以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用水腾出很大的回旋空间,进而使整个北方地区供水格局发生重大改观。</p><p class="ql-block"><b> (二)“莱州湖”是根治黄河隐患的重大战略工程,为破解千古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b></p><p class="ql-block"> “地上悬河”“黄河摆尾”和三角洲风暴潮侵袭,是随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三大威胁。尽管我们年年投入巨大人财物力,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整体上找到治理隐患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千百年来,为了治理黄河,人们绞尽脑汁提出来很多办法。</span>但是,始终没有走出“河床与大堤竞相抬高”的恶性循环。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下游已经4次加高大堤,当前千里悬河临背高差已达4至6米,最高达10 米以上。黄河下游河道淤积严重,河槽急剧萎缩,行洪输沙能力锐减。1964年以前,河道主槽排洪能力为5000至8000立方米/秒;1973年下降至3500立方米/秒;2002年汛前,主槽过流能力最小处(高村附近)仅为1800 立方米/秒。由于主槽过洪能力降低,中常洪水即出现高水位和水流漫滩。黄河下游滩区居住着190万人,耕地375万亩。仅90年代就发生了三次中常水位大漫滩灾难。其中,1996年8月,洪峰流量仅为7600立方米/秒,河道水位却比1982年(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秒)还高出0.74米。</p><p class="ql-block"> 黄河下游河道高悬于华北平原之上,约束于两岸大堤之内。河道主槽又高悬于河道之内,形成“二级悬河”。随着泥沙常年淤积,发生横河、斜河、滚河的概率大大增加。河道之内的洪水一经漫滩,两岸堤防冲决、溃决的危险性日益增大。如果现在发生1958年(2.23万立方米/秒)洪峰流量,堤毁人亡、一泻千里的惨烈局面将不可避免。据有关专家介绍,在黄河下游极端情况下,仍有发生40000立方米/秒以上洪峰流量的可能,远远超过现有堤防抗御能力。如果我们继续采取加高堤坝治黄的办法,堤会越堆越高,决堤的灾难性风险也会越来越大,终有大爆发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另外,日益抬高的黄河河床在华北平原形成了分水岭,不仅大大缩小了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减少了收纳降水能力,而且还使沿黄城乡近在咫尺也无法将洪涝之水排入黄河之中。2021年郑州千年一遇特大暴雨就是一个例子。</p><p class="ql-block"> 再是在黄河入海口,尽管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固定入海河道,但源源不断的泥沙,不断淤积延伸抬高河口,终难避免再次摆动改道的命运。一马平川的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大部分在海拔5米以下,随时都面临着黄河和海洋风暴潮的双重威胁。</p><p class="ql-block"> 凡此种种,既反映出黄河治理的特殊复杂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在昭示我们:不能再长期固守治黄的老办法了,特别是不能长期固守“下策”,继续靠加高堤坝防洪,必须尽快寻求新的“上策”。</p><p class="ql-block"> 为此,人们提出了不少思路。尤其是近20年来,运用数字化调度手段,联合多水库“调水调沙”收到明显成效。初步遏制住黄河下游河道主槽不断萎缩的状况,河道主槽平均冲刷降低了2.6米,行洪能力恢复到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实践证明,数字化“调水调沙”具有成本低、减沙多、输沙快、实际成效高等优点。</p><p class="ql-block"> 但是,也有一个突出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如此巨量泥沙送到河口,并没有进入深海,而是在日积月累加速抬高河口河床,不仅加快了尾闾河道“摆尾”的进程,而且还造成对上游河道的溯源淤积,大大抵消“调水调沙”效率,久而久之,最终将逼使“调水调沙”难以为继。</p><p class="ql-block"> 1997年,国家《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针对黄河防洪减淤问题,曾提出“拦、排、放、调、挖”五字方针。目前,五字方针中的前四个字已经基本得到落实,只有一个“挖”字迟迟没有破题。而“莱州湖”的兴建,恰恰就是“挖”字的具体体现,在黄河口“大挖”“深挖”既是兴建“莱州湖”的需要,更是真正落实国家治黄“五字方针”的破题之举。</p><p class="ql-block"> 根据以往经验,河口河道降低3米即可对上游200公里河道形成溯源冲刷。如果将利津以下100多公里河道主槽下切5米,则黄河下游300多公里河道可形成溯源冲刷态势,从而为提高“调水调沙”效率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上冲下引、两头发力”形成配套联动机制,将会大大提高全线刷槽降河效率。</p><p class="ql-block"> 目前我国特大型挖泥船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一艘船一小时可处置泥沙2万立方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天就能够将一个标准足球场吹填成35米高。</span>半年时间就可以在南海造出一座5平方公里的人工岛。现代大型挖泥船有一个非常霸气的名字叫“地形编辑器”。对于这个“国之重器”,我国已于2017年宣布列入战略装备禁止出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据测算,郑州以下786公里黄河主槽, 按照500米宽平均下切5米深计算,淤积泥沙总量也不过20亿立方米左右。如果我们采取“上冲下引、两头发力”的措施,5年内达成目标应不是问题。这</span>是牵一发动全线的“牛鼻子”工程,对于根治黄河隐患、盘活黄河全局具有重大意义。只要抓住这个“牛鼻子”,我们就可以稳稳按住黄河“摆尾”,就可以逐步将“悬河”变为“地下河”,就可以使黄河下游变成黄金航道,就可以使胜利油田和东营市抵御50年一遇的防潮堤坝成为历史,从此再也不必为此筹资筑堤。久久为功,黄河将脱胎换骨,真正变成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诸多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b> (三)“莱州湖”是增加新能源总量供给的重大战略工程,将为我国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辟新的途径。</b></p><p class="ql-block"> 为减少湖区淡水资源蒸发和运行调度需要,有五大可再生能源项目必须配套建设。</p><p class="ql-block"><b> (1)世界最大水面光伏发电基地。</b></p><p class="ql-block"> “莱州湖”工程将海区风浪环境变为平静可控的湖面,无有遮挡,光照时间长,使其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少有的可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站的最佳之地。在这里建设光伏发电站,优势突出,一举数得:(1)与陆地光伏发电站建设相比,这里具有不占土地、投资省、建设快、发电效率高的优势。由于水面冷却效果,电池板发电量增加约14%,并且延长组件使用寿命,降低阳光跟踪系统难度和成本,管理维护方便。(2)与我国西部大型光伏电站相比,这里紧靠京津冀和山东用电大户,无须长距离特高压变电输送,使用效率更高,用电成本更低,大大减少了因输变电设施和通道不配套而造成的弃光弃电浪费。(3)对“莱州湖”的好处是大量减少淡水资源蒸发,抑制藻类繁殖,提高水体质量,有利于鱼类生长。</p><p class="ql-block"> 据测算,在“莱州湖”铺设一千平方公里水面光伏,装机容量即可达1.5亿千瓦,大大超过目前山东全省火电装机总容量。铺设两千平方公里水面光伏,其装机容量将是三峡水电站的13倍之多,超过京津冀和山东装机容量之和。从“莱州湖”减少蒸发量的需要来看,最好尽量再扩大一些。如果铺设三千平方公里,那么,“莱州湖”可再生能源装机总容量(包括湖区风电和低水头发电),就将占到全国燃煤发电装机总容量(10亿千瓦)一半左右。由此,“莱州湖”不仅可使山东省能源结构发生脱胎换骨变化,而且将为全国“双碳达标”做出重大贡献。“世界最大可再生能源基地”桂冠则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b> (2)大型湖区风力发电基地。</b></p><p class="ql-block"> 风速是水量蒸发的重要因素。大型风电场可明显降低区域风速,有效减少水面蒸发。<span style="font-size:18px;">目前山东省已在此地做出建设280万千瓦级风电装机规模的规划。</span></p><p class="ql-block"><b> (3)多级湖水调度低水头发电站。</b></p><p class="ql-block"> “莱州湖”及黄河口航道拟设计水位海拔5米至10米。自河口航道进入湖区各个湖泊的堤坝均可建设低水头发电站。按照黄河年均径流量300亿立方米测算,水量流经各个湖泊周转运行过程中,可实现多级多次发电。粗略估算,蕴藏的年发电量约为200亿度左右。</p><p class="ql-block"><b> (4)大型湖区抽水蓄能电站。</b></p><p class="ql-block"> 可再生能源具有明显间歇性特点。尤其是“莱州湖”光伏和风力发电规模巨大,一般电网难以调峰填补,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同场多个湖泊水电蓄能优势,灵活调节,削峰填谷,实现光电、风电、水电和蓄能电站“四位一体”同场配套联动,使“莱州湖”所发电能具有更高使用价值。</p><p class="ql-block"><b> (5)绿氢储能。</b></p><p class="ql-block"> 氢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干净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绿氢”是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制造的氢气,被认为是解决碳排放问题的终极方案,无论生产过程还是使用过程完全没有碳排放。“莱州湖”凭借巨大的规模优势和廉价场地优势,完全可以把发电成本降的更低,在“绿氢”产业大显身手。按照目前技术水平测算,2500平方公里光伏发电列阵,一年即可产氢气1亿吨。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或3亿吨汽油,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1亿吨。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99亿吨,汽油总产量1.3亿吨,其中,中石化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公司,年产汽油5800万吨。一个“莱州湖”就可实现我国2060年“绿氢”规划目标,相当于又增加了5个中石化,使我国汽油总产量增加两倍多,大大增强我国能源抗御国际风险能力。</p><p class="ql-block"><b> (四)“莱州湖”是有效抵御海水入侵的重大战略工程,将为数千万亩粮田菜园果园稳产高产创造有利条件。</b></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是全国海水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华北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目前,莱州湾周边海水入侵面积已达2500多平方公里,盐碱地15万公顷。由于严重缺水,农业用水受到严格限制,粮果菜林生产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无奈的是,这种状况单凭这些地区自身的节水和生态保护是无法改变的。如果没有大的“客水”引入,这种恶性循环还将进一步加剧。</p><p class="ql-block"> “莱州湖”的兴建,将有效阻断海水对周边陆地的入侵通道。特别是“莱州湖”和利津以下100多公里黄河河道,提高水位至海拔5米以后,巨大淡水体量一方面逼退地下咸水锋面,使海水入侵面积逐步缩小;另一方面将大面积提升周边地下淡水水位,使数百万亩盐碱地和海侵地恢复生机,使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p><p class="ql-block"><b> (五)“莱州湖”是治理海湾污染的重大战略工程,为彻底清除渤海最大污染区提供了治本之策。</b></p><p class="ql-block"> “油池子”“尿盆子”“国家级海洋垃圾场”,这是人们对“莱州湾”无奈的调侃。莱州湾是渤海最大的污染区。多年来,尽管投入资金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始终无法从整体上扭转被动局面。</p><p class="ql-block"> 通过建设“莱州湖”,可以将每个湖泊的水体全部予以置换,把现有已经污染的海水全部排走,全部更新为源源而来的黄河之水。据《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目前黄河干流水质全部达到优质水的标准,2018年以来I~III类断面比例均为100%。</p><p class="ql-block"><b> (六)“莱州湖”是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的重大战略工程,将使原本已经渔业资源枯竭的“污水湾”变成高产出的“金鱼湖”。</b></p><p class="ql-block"> 由于严重污染,目前莱州湾渔业资源几近枯竭,渔场已经消失,仅剩近岸零星捕捞和滩涂贝类,6000多平方公里海洋国土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渔业产出很低,社会贡献很小。</p><p class="ql-block"> “莱州湖”的兴建,将使这片“国土”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片比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还大的水面,将使黄河刀鱼、黄河鲤鱼等濒临灭绝物种大显身手,用不了多久,我国就将增添一座“北方鱼仓”,源源不断的为人们提供优质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 “莱州湖”的渔业发展,要借鉴国内外生态养殖经验。“生态渔业”不但不污染水质,反而能起到净化水质,增加水体透明度,活化水体功能的作用,完全符合“以渔净水、绿色发展”的政策要求。</p> <p class="ql-block"><b> (七)“莱州湖”是优化黄河及环渤海交通网络的重大战略工程,将为加强“陆海联动”开辟新的通道。</b></p><p class="ql-block"> “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沿黄民众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也是沿黄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p><p class="ql-block"> 据黄河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恢复黄河下游航运功能,可沟通京杭运河,连通海上运输。按照四级航道测算,未来货运量可达2亿吨以上,相当于增加了3条重载铁路的运力规模。每年至少能够替代600万辆次的公路货运车辆运输,大大缓解陆路交通拥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幅度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据航运部门测算,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1200亿元。</p><p class="ql-block"> 结合“莱州湖”建设,我们采取“上冲下引、两头发力”配套联动措施,完全可以建成更高标准的三级航道,使黄河下游具有更强大的航运能力,真正实现陆海联动,为沿黄地区增添一条便捷出海通道,加强各大经济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p><p class="ql-block"> 届时,黄河三角洲将占尽陆海空交通地理优势。内河航道与海运港口无缝衔接,机场、高铁和高速公路密布,腹地广阔,运力强大。由此,黄河口具备了不亚于鹿特丹港的发展条件,中国“黄河枢纽港”将以崭新的姿态崛起于世界航运舞台。</p><p class="ql-block"><b> (八)“莱州湖”是完善“国家水网”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将为优化配置全国水资源提供更灵活的回旋空间。</b></p><p class="ql-block"> “莱州湖”工程提高了我国水资源统筹存量、增加总量能力。以往,我们把统筹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南水”上,对黄河流域关注不够。“莱州湖”工程的兴建,使我国统筹调配的水资源“总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它的位置就在严重缺水的北方,而且这个水量比“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的总量还要大,还要便宜。这一举措必然会对我国水资源调配思路和总布局产生深远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莱州湖”工程完善了国家水网的“短板”。黄河下游“悬河”、尾闾河道“摆动”、三角洲生态等问题,是国家水网安全的重大短板。“莱州湖”工程的兴建,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契机。结合“莱州湖”工程的实施,运用“调水调沙”的成功经验,借助大数据和现代科技手段及装备,形成“上冲下引、两头发力”的配套联动机制,完全可以使黄河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使其真正变成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p><p class="ql-block"> “莱州湖”工程增强了国家灵活调配水资源能力。“莱州湖”大大提高了国家水网的战略储备能力。巨大的库容可有效调节丰枯蓄水和资源分配。丰水年可将更多的水存储起来,或为黄河中上游地区腾出更多的用水空间。枯水年可通过黄河这条北方“总干渠”得到“南水”的补充。由此,“莱州湖”将发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存储和调配供给“总枢纽”的作用,再也不必为“调水调沙”用水而纠结,再也不必为滚滚流走的洪水而惋惜,再也不必为“南水北调”高昂的输送成本而心疼。有“莱州湖”最后兜底拦蓄,有黄河这条“总干渠”与全国各水网互联互通,我们可以设计出投资更省的“西线”调水方案,可以放开手脚,更灵活、更便捷的规划未来“国家水网”蓝图,可以更有效的缓解北方水资源供求不平衡矛盾,全面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保障能力。 </p><p class="ql-block"><b> (九)“莱州湖”是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可靠保障。</b></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黄河哺育了华夏文明,然而,却始终没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莱州湖”的兴建,将翻开历史新的一页,使黄河步入生态文明良性发展的轨道。</p><p class="ql-block"> 通过实施这一宏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将对黄河下游以及华北漏斗区产生重大深远影响。“地上悬河”将逐步消失。千年洪水将被彻底驯服。黄河下游流域面积扩大。黄河上游可用水量增加。黄河不再断流,绿色植被覆盖率提高,下泄泥沙量减少。黄河入海口彻底稳定,尾闾河道不再“摆尾”。华北地下淡水水位得到逐步补充提高。河口地区再无风暴潮侵袭之忧,海水入侵面积逐步缩小,盐碱地得到改良,海湾污染得以清除,三角洲湿地得到保护和扩大,农林菜果及城乡绿化用水有了可靠保障……生机盎然的黄河及三角洲将产出更多氧气,为“碳中和”做出更多贡献,大幅度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承载能力。</p><p class="ql-block"> 由此,黄河将真正变成一条“幸福河”。内河航运开辟了沿黄民众新的生财之路。华北平原有了可靠的淡水资源保障。新能源基地源源不断的输出充足电力。“北方鱼仓”丰富了人们的美味佳肴。大型“黄河港”将拔地而起,诸多产业将增加数万个就业岗位。数千平方公里淡水湖泊群将与绚丽多彩的湿地组成一个完美生态系统,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并把黄河人民引向世界远方……</p><p class="ql-block"><b> (十)“莱州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将为沿黄及三角洲地区插上腾飞的翅膀。</b></p><p class="ql-block"> “莱州湖”工程是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重要的是,它集十大战略工程于一体,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综合效益和长期效益显著的特点,可以说是一个超级划算的综合工程。</p><p class="ql-block"> “莱州湖”工程不用征地拆迁移民。这在寸土寸金、人口稠密的山东和京津冀地区实为难得。如果换成在陆地建设,仅百万移民就难以承受,更别说还要占用大片粮田,拆迁大片城镇,天文数字的投入……如果按照山东省烟台市的“老岚水库”投资推算,要想获得300亿立方米年均可用水量,总投资将高达54960多亿元,淹没土地1780多万亩,搬迁移民650多万人。</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如果我们在治理黄河、能源结构调整、防海水入侵和风暴潮侵袭、盐碱地改造、三角洲生态维护、莱州湾污染治理、内河航运、港口和石油天然气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等方面分散投资,零打碎敲,不仅难以实现预期成效,而且其汇总投资可能将超过10万亿元。</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莱州湾则远远无须如此昂贵的代价,可能只需上述投资的一个“零头”,即可把“湾”变成“湖”。一字之差,化害为利。一片未来的盐碱沼泽,摇身一变,成为一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宝地”。这一举措可谓“画龙点睛”,低投入高产出,一揽子解决了诸多重大难题,一举擎起“黄河龙头”,为诸多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p><p class="ql-block"> 总体上看,“莱州湖”工程经济上很划算,施工难度也不算太大,而综合效益却很高。特别是在新能源、港口、内河航运和水产养殖等方面,对企业家们很有诱惑力。如果给以相应的配套政策,将会吸引各路资金大显身手。</p><p class="ql-block"> 环“莱州湖”周边一万多平方公里陆域内,拥有7个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有胜利油田、全国最大金矿、全国最大蔬菜基地和煤炭、化工、建材等丰富矿藏资源,工业门类齐全,粮果菜鱼肉蛋产品丰富,经济实力雄厚,再加之未来完备的陆海空现代化交通设施,世界最大的新能源基地,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和“北方鱼仓”,这里完全具备加速崛起的客观条件。如果中央在体制和政策上给予配套,环湖各城市形成合力,那么,未来在中国黄河三角洲必将出现一个新的“龙头城市”,环湖经济区将为黄河腾飞、为环渤海大湾区腾飞、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重大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