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杨睿 </p><p class="ql-block"> 感召于厚重凝实的先贤智慧,撒贝宁跨越千年与先人对话;感念于轻快活泼的古代技艺,刺绣剪纸皮影戏纷纷亮相跃然纸上;感动于一砖一瓦的故宫浪漫,故宫文创风生水起扬名在外。古籍、非遗不再束之高阁、尘灰满面,站在求实求新的十字路口,传统文化更应以独立的姿态,化作堂前燕,飞入百姓家。</p> <p class="ql-block"> 何谓传统?何谓创新?传统何为?创新何为?</p> <p class="ql-block"> 所谓中华传统文化,正是潜藏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里的精气神。它是经子史籍里的向善向美,它是“城春草木深”里的家国情怀,它是一副筷子一串糖球一曲戏文,它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拥有着狂风暴雨的力量。而传统文化创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是把一本厚书读薄再读厚的过程,它是运用现代媒介的手段把传统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转化。古今融合,达到当下认同,正是使传统文化活化的正确打开方式。</p> <p class="ql-block"> 传承至今、布满尘灰的传统文化当以怎样的形式走出高阁呢?当代画家徐悲鸿答,“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p> <p class="ql-block"> 诚哉斯言,吐故纳新,大胆变革无疑是使传统文化活化的不二法门。无论是变单一文字为光声电的独特转换,还是以日常物品去致敬传统的大胆创新都是如此。君且看,李子柒以废旧木床改造成曲水流觞桌,饮兮醉兮逍遥自在;B站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以五百克金箔复刻黄金面具,用当代技艺致敬传统。敢于突破,大胆创新正是使传统文化活化的必由之路。</p> <p class="ql-block"> 然而,创新从来不应是“纵一苇之所如”的随心所欲,也不应是“不指今夕何夕”的浑浑噩噩。创新之路从来不是海波平的坦途,创新的背后总有私欲与贪婪作祟。当今时代,仍有许多人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帜挑战法律与正义的底线。网络世界里,“佛媛”、“茶媛”异军突起,既玷污了网络的净土也抹黑了传统文化的本真;旅游景点,打着创新口号却粗制滥造的文创产品不计其数泛滥市场。这不仅仅是个人利己主义的极致体现,更是透支着传统文化的底蕴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与现代照面,传统与创新结合。敢于创新也慎于创新,心有猛虎也细嗅蔷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使厚重典籍与高新科技兼容,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握手言和,使传统文化之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