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天上网我看到了马逸芳老师,于2018年11月受约参加了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善教育公益吧”活动。马逸芳老师1958年9日到1961年7月就读于义乌师范,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老师。她虽年逾古稀,却初心不改。参加活动时,与实验小学老师热心交谈,使老师们感悟颇深。她还与家长促膝而谈,共同探讨孩子如何自觉完成家庭作业问题。她音容笑貌依旧,还是那么和蔼可亲,那么平易近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最早见到马老师是在一九七八年。那年刚好是抓教学质量之际。马老师在义乌市实验小学开课。我和几位同事作为我们镇小代表前去听她的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大早起来,紧赶慢赶,终于按时来到实验小学。随着人流来到开课的礼堂,哇,怎么这么多人?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课桌前坐着三四十个学生,马老师在讲桌前作课前准备。课桌周围的櫈子上已座无虚席,且外面还围着三四层听课的老师。我们好不容易挤到坐着的老师边上,找个位置站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授课开始了,别看马老师瘦瘦弱弱的,一讲起课来就仿佛演员进入了角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她教态自然得体,声音平缓柔和又不失抑扬顿挫。她提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引入了学习课文的热烈氛围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记得她那天给我们上的是高年级语文一篇讲读课文的完整课。从初知课文內容到细读全文,再到明精神,进而课外延伸。 那时的马老师正当年富力强之际。她一口气给我们连上三堂课,还作了课后评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整整四个小时的教研活动,对于我们这些从未见识过如此精彩的课堂教学的民办老师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一点儿也不冗长。整个听课现场几乎没人高声议论的,大家都在边听边认真作着笔记。教研活动结束了,大家还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老师的课更是深深地震撼着我。初中毕业后回乡被村民推荐当了民办老师,自以为对教学工作也算认真负责。可比比马老师的课堂教学,自己真是在误人子弟。教会了学生生字新词,只做到了会读课文,根本末曾做到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明精神,更谈不上课后延伸,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老师的课给了我启迪,使我略微懂得了应如何去教学一篇课文,如何去安排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这也使我在后来几年的教学中不至于无所适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求实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撰写的论文与经验总结更是师资培训的好材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义师毕业后我分配在义亭区校任教。义亭教办与我们学校只隔一块小操场。有一次我去教办有事,正逢领导们在会议室开会。我在办公室等人之际,看见了马老师撰写的关于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分析的一份资料。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资料中,马老师对小学三四年级课文的篇章结构作了详尽的阐述,如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和承接关系等。同时通过罗列比较,再给以归类,哪些属总分关系,那些属并列关系……而后又系统地讲述了不同类型旳课文应怎样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最后还对如果进行课后延伸作了提示,让学生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去。马老师通过研究,把教材横向作了比较,更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有的放矢地选择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真的是被马老师这种敬业精神震惊了!因为我知道马老师当时正在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改实验。她一边担任如此繁重的教改实验工作,一边还要对部编教材作如此详尽的研究,编写如此实用的辅导材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下发的许多辅导资料都是马老师编写的,我所见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只知道名人头上的光环有多耀眼,很少有人去想他们为之付出了多少,承受了多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马老师好像成了教研讲座的代名词。许多老师一听到到城里听课听讲座,就会打听是不是听马老师的课或讲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也会在听课讲座现扬见到她。大家都会恭恭敬敬地叫她一声“马老师”,马老师也会不厌其烦地一个个跟我们点头微笑打招呼。她那么忙,每天会踫上那么多人,我们不奢望她认识我们。我们叫她是因为心里对她的那份尊敬。她会那么亲切地跟我们回应,这也正是她人格魅力所在,也是她受人尊敬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进城后所在的香山小学原属实验小学分部,后单独为香山小学。许多当时同马老师共事过的老师提到马老师总是充满崇敬之情,说马老师不管在教学上,还是为人处事上都堪称楷模。几个人称赞你不难,难的是众口皆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老师致力于教书育人,为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她永远是我们教师心中的典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照片/感谢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文/素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