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班实践活动——“寻访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红色少年”

1805班

<p class="ql-block">  红色精神历久弥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铭记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感受红色旗帜的不朽精神,培养禹娃们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助力“双减”,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最好的课堂,1月16日下午,泰禹二小1805中队开展了“寻访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红色少年”的活动,组织参观“许光达故居”。</p> <p class="ql-block">  青顶白面围墙内,故居、陈列馆、让贤碑、亲水步道,错落有致,花卉点缀,环境清新幽静。</p><p class="ql-block">故居坪院的中央静静伫立着一座“让衔碑”,镌刻着毛泽东题词:“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追忆“铁甲元勋”</b></p><p class="ql-block"> 在故居门前的草坪上,停着一辆62式坦克,编号001。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代轻型坦克,是对“装甲兵之父”许光达永远的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认认真真听着志愿者杨铭霄妈妈的讲解:1908年11月19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许光达,出生于长沙县黄兴镇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p><p class="ql-block">1925年,许光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许光达成为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此后,他在南昌起义中身受重伤,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为人民解放戎马一生的许光达,在战场上成长为开国大将、新中国首任装甲兵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光达受命组建装甲兵。当时,一穷二白,组建一个新的兵种,难度超乎想象。许光达却说:“军委让我搞装甲兵,我拼死拼活也要把任务完成好,我这后半生就交给装甲兵了。”在他的领导下,1951年3月,装甲兵组建仅4个月,一支协同作战的坦克部队就出现在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了军威,展现了国威。</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一个个求知若渴,认真倾听讲解员解说,虚心受教,认真做笔记,并不时地向讲解员说出自己的感受。随后我们还进行了现场互动,有奖竞猜,孩子们热情高涨,看样子提前做足了功课。</p> <p class="ql-block">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和奋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1805班的同学们学习了许光达一生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敢为人先、几番让贤的崇高品质,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汲取了前行的力量,重温他们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红色少年,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p>

许光达

红色

装甲兵

一代人

争做

故居

基因

传承

讲解员

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