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神磊磊《红楼梦》同读5-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九、第十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回答之前说的,贾蓉凤姐有没有不当关系。这个事众说纷纭,我只是说个人想法。揣摩曹公创作意图,个人觉得没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回答群友另一个问题,周瑞家的送宫花,次序有没有问题,有没有仗势欺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确定没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送宫花这个差,本身就不是周瑞家的自己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怎么摊上这个差事的,是为刘姥姥的事回一下王夫人,然后王夫人和薛姨妈在一块,她被薛姨妈叫住了,让她代劳去送宫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宫花送给谁,怎么送,本来薛姨妈就吩咐了:给你们家三个姑娘每人两支(孙女,迎春叹春惜春),然后下剩的六支,送林姑娘两支,凤姐儿四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周瑞家的就“顺路”先往三个姑娘处来,注意“顺路”是曹公注意家的,不是她周瑞家的在搞先后,第一本来薛姨妈就明明先说的三个姑娘;然后第二,先给三个姑娘也是“顺路”。我一个下人,送东西我顺路送,有错吗?这里面是歧视吗?不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送完三个姑娘之后,现在问题就是先给凤姐还是先给黛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给凤姐也是顺路,她从王夫人院出来,当然向西先到凤姐院,最后去贾母院(给黛玉),有什么问题呢?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就算是周瑞家的分了个先后,先给凤姐,也没有任何问题。1、凤姐是她领导,2、凤姐毕竟管家,3、而且凤姐总归年长,4、感情上凤姐也亲啊,我是王家的陪房。我先给凤姐有什么错?怎么就认为周瑞家的是在里面狗眼看人低?这个没有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到了贾母处,把花给黛玉。周瑞家有没有摇唇鼓舌说一些过分话?没有。她第一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让我来送花给姑娘戴。有问题?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姑娘于是说:“单送我,还是别的姑娘都有?”想到这个角度也是刁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瑞家的只答了一句:“各位都有了,这两只是姑娘的。”如实回答的。你既然这样问,我如实回答,没有巧言令色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黛玉就“再看了一看,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挑剩下的给我。”周瑞家的吃了这一下,什么反应?“一声儿不言”。她被林小姐刺了,一声儿不言语,有错吗?难道反唇相讥才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宝玉来化解尴尬,说“周姐姐你怎么到我娘那儿去了”等等,问了些问题,周瑞家的如常回答,答完走了。整个过程没有什么过分的言辞,基本都是个本分的回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这也要挑毛病,也认为她有坏心眼,在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那当下人也太难了。如果你站在周瑞家的角度,1、这个送花的差事本来就是天上落到我头上的;2、我顺路送的花;3、我没有说任何多余的话;4、甚至我自己家的女婿出了事(送花途中得知了),我也没处理,先来给你大小姐送花,结果我还被你一通刺,奚落。我冤不冤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今天都说善待快递小哥,那周瑞家这一次充当了快递小哥,有什么问题?我觉得没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再站在薛姨妈的角度,薛姨妈尴尬不尴尬,我好心好意拿出花来,送贾府的姑娘,而且我特意提了林妹妹的名字,给林妹妹两支。结果我反而落了一个不尴不尬。“是单独给我的,还是大家都有”,你说教薛姨妈怎么单独给你?贾府不止有你一个外孙女,还有三个孙女,起码大家平等吧。单独给你,怎么做人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后周瑞家的等等下人,肯定就学了乖,送东西先送林黛玉,或者干脆别送。为什么?别给自己找事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作为读者,对林黛玉有成见?也没有什么成见。这是她的性格,毕竟孩子,小,内心敏感。但是如果把这个事解读成“敢言”“给你们这些下人一点教训,别在我面前摇唇鼓舌”,那就脱离了原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特别赞成一个同读群友引的一句话,读《红楼》,先不要把自己放那么大,把自己放小,把自己的成见、刻板印象放小,林黛玉就是正义,奴才们就是刁奴,这个刻板印象不利于我们读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神磊磊《红楼梦》同读5-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楼梦讨论越来越热烈,我觉得怎么争都没关系,唯独不要人身攻击,对事不对人。想人身攻击的忍一下,你想想你对群友一句话说出去,别人就觉得这个群很膈应了,不温馨了,回吵吧只会搞坏气氛,不回吵心里难受。林黛玉薛宝钗都是书上的人,为了书上的人搞得反目犯不着。不要人身攻击。别的争论都是好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九第十回,先说宝玉上学。宝玉上学是一大热闹戏。但是你看这里有两个宝玉。上学前宝玉辞了好多家里人,见父亲是一顿骂,袭人是一顿嘱咐,一幅小管家婆口吻,都很有看点。特特曹公说他来辞黛玉,忽想起未辞黛玉,忙又到黛玉房间里来辞。忽想起未辞,忙忙来辞,比从昨晚就心心念念要辞似乎还动人些。你看他辞的顺序,辞父亲,辞贾母,你道是最重要的人都辞了,哪知道还有一个别样重要的黛玉在最后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黛玉和他笑着说,”好了,这一去肯定是要蟾宫折桂了,我送不了你了”,你看这就轻松,贾宝玉在父亲那里被搞的无比沉重的感觉这里瞬间就放下了。林黛玉就是这样,你沉重的地方她让你轻松,但是你轻松的时候她又不让你轻松了,说你怎么不去辞你宝姐姐。这就是颦儿的趣处,人生上她绝对让你轻松,但是爱情上绝不让你轻松。宝玉只是一笑,笑而不答,有什么好答的呢,不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者读到这里我觉得都要笑起来。注意后文埋了一句,宝玉是惯会做小伏低的,他在黛玉面前就是做小伏低发挥到了极致。你只不要碰他的逆鳞,就是仕途经济,那就是碰了逆鳞了,别的方面特别爱情上他惯会做小伏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宝玉去上学了,看了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什么玩意,就是辞别黛玉的那个宝玉是一个宝玉,而义学里的宝玉是另一个宝玉。前面一个是纯情的和煦的蓝天白云一样的,后面一个是调皮的浮浪的甚至猥琐的霸蛮的,就是他兼具段誉和韦小宝的双重人格在里面,但这个双重人格又是统一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玉眼里有没有高下尊卑?是有的。你别看他在秦钟面前没有,还恨自己生于富贵之家,但他一和金荣斗起来,第一说的就是“撵出去”,立刻回到了主子的姿态和口吻上,第二问的就是“金荣是哪一房的亲戚”,调查起阶级背景了。听说金荣是璜大奶奶家的,马上冷笑道,我还以为是哪一房亲戚,原来是这个底细。他立刻知道自己撵得动、制得伏、踩得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说宝玉和秦钟,和香怜玉爱,有没有实质的性关系,和香玉没有,因为书上说了没有,碍着薛蟠。那么和秦钟有没有。不知道,不好说。我听了昨天押沙龙说没有。但我的观点是不好说。因为你注意,四个人“缱绻羡爱”,这个关系是曹公定了性的,只是碍着薛蟠,“未敢轻举妄动”“只未发迹”。和香怜、玉爱,是碍着薛蟠,所以没有“轻举妄动”,那么和秦钟不碍着谁,有没有“轻举妄动”?有没有“发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玉和秦钟关系的性质,押沙龙兄说是友谊,我觉得呢,和薛蟠其实就是一个性质。曹公对于薛蟠下笔是无所顾忌的,明着说的,就说是“龙阳之性”,对宝玉则下笔谨慎得多,没有直说龙阳,但性质和薛蟠我觉得是没有两样的,或者说没有太本质的区别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红楼梦是复调的,好小说也是复杂的。宝玉这个人就是有这种多重属性。不必把过分的道德感寄托在他身上,他不是一个什么富贵浮浪子弟里的不粘锅,也不是什么现代意义上的道德上的洁癖人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只是有一个更高级的精神世界的人,或者说有一种“痴性”的情种。同时他的浮浪还是有底线的,相比于薛蟠之流来说他远富有同情心。他是有门第阶层观念的,其实也是熟稔欺人压人那一套的,生气的时候偶尔也一样踹下人、骂奶娘,然而在对待女孩子的时候,他绝大多数时候能够把这一层放下,尽量人格上平等待之,呵护之关爱之。这是他的闪光之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3</p><p class="ql-block">学校里打架事件,金荣觉得吃了亏,然后璜大奶奶去找秦可卿闹事不成,情节引到了秦可卿的病上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可卿的病,在有的解读那里成了一大篇诡秘文字,仿佛红楼狼人杀。这个先不表。其实我觉得阴谋论文字蛮好看的,只要能够部分自圆其说,看得挺乐呵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我自己的看法简单得多,为什么看病一段写得稀里糊涂,两个原因,1、因为这一段是补丁。补丁稀里糊涂,是正常的。众所周知关于秦可卿的从病到死的部分,曹雪芹是有大量删改的,甚至可能一改二改,有大量的情节的删减涂抹,所以造成稿件上的一些矛盾、含混和脱节。你改了之后和前面就对不上了,或者接榫的时候文气断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秦可卿,众所周知判词里是自缢,有一个“淫丧天香楼”的情节,后来写着写着因为别的因素的干扰,曹雪芹被把秦可卿的形象往回捞,淫丧没了,自缢没了,这么大的一个大手术,大改动,不但要改后面,还要补前面的。因此十到十三这几章的文字里,关于秦可卿的内容,有的是“焊接”的,有的是“补丁”的,比如瑞珠触柱,就是“补天香楼未删之文”,所以你感到突兀错乱、不接榫是很正常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万万不要觉得曹雪芹是大作家,大作家写东西出现错乱不接就一定就有大阴谋在里面。一部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小说,重大情节又被改来改去、涂抹来涂抹去,更容易错乱。金庸也是大作家,金庸小说里乱七八糟接不上的多了,甚至金庸改了几次都没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曹雪芹作为原作者,也会有意留着这些错乱没有完全补缀,用这些稀里糊涂的补丁告诉你“本来不是这样的”。他要告诉你他的真实创作意图。毕竟秦可卿的“淫丧”,以及和贾珍的关系,这都是很关键的情节设计和关键意图,不会因为一两个人让改我就彻底改了,我一定要曲笔告诉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判词留了,种种诡异之处也留了,包括秦可卿之死“合家皆知,无不纳罕”,等等,都是曲笔告诉你他的真实创作意图,就是天香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就是关于秦氏的病和死,情节突兀,那是大幅的改动所致,同时也是曹雪芹有意曲笔所致,不是什么“有一个天大秘密藏在这里的”必然证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这一段为什么改?在没有更有力的证据下,注意这一句——在没有更加有力、更加直接的证据的情况下——目前只好认为就是畸笏叟(姑且认为吧)命芹溪删去的。这是通行法则,如果有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证据,那么我们可以采信。但在没有更直接、更有力的证据的情况下,只能采信目前最直接的证据,人家白纸黑字批的,天香楼一节就是曹雪芹被要求删去的,因为秦可卿死后托梦,表现不错,感动了批书人了,要保全一下她形象名节,就命令曹雪芹删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真是这样,我觉得这真是够昏的。这是对伟大创作的重大影响和干扰。批书的人,脂砚斋也好,畸笏叟也好,都是具备一定的批评鉴赏水平的,但归根结底是水平有限的,无论视野、眼光、意识,都和写书的曹公,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对文学的理解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因为他的一个道德冲动,把小说创作当成了一种道德评价,被秦可卿的托梦行为感动了、赞赏了,然后就要给秦可卿一种“道德奖赏”,就要求曹雪芹往回“捞”,然后我们无数的读者都要承担这一个“捞”的后果,就是《红楼梦》的关键情节被大修大动,第十章到十四章出现多处脱榫、混乱,补丁处处,可见低水平干扰高水平的恶果。真正是恶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