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2年1月16日 星期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妈妈带嘟嘟参观位于新疆植物园的昆虫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昆虫世界,是嘟嘟感兴趣和非常喜欢探索的陌生世界。对于昆虫,嘟嘟抱有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自从妈妈说要带他去昆虫博物馆参观,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更好地了解昆虫,嘟嘟提前为此次参观做功课。认真阅读《甲壳虫小百科》,提前储备昆虫知识。前往博物馆时,特意携带书籍《甲克虫小百科》和铅笔,准备记录昆虫知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参观时,一步不落地紧紧跟随着讲解员老师。每当老师提问时,嘟嘟都会迅速举手抢着大声发言回答问题。讲解员老师非常喜爱这个热情学习的小男孩儿,用手牵着嘟嘟进行讲解,参观结束时奖励嘟嘟一辆红色的袖珍玩具摩托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嘟嘟兴趣不减,不舍离去,又跟随讲解员老师参观了第二遍。</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昆虫博物馆,嘟嘟抓蛇,触摸蜘蛛、蝎子,拿蜥蜴……,细致地观察它们的外型。嘟嘟不仅近距离接触所看到的新奇动物,还认真阅读每只动物的说明,了解他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甚至还买了蝴蝶标本—鹤顶粉蝶,爱不释手地捧回家来。</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嘟嘟的昆虫博物馆之旅收获满满。下面记录了嘟嘟此次昆虫博物馆之行所认识的新朋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墨西哥红脚蜘蛛(拉丁学名:Brachypelma emilia)原产于墨西哥的干燥荒漠,是一个经典的宠物捕鸟蛛种类,成年个体背甲上那个显著的三角形黑色区域是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将它与其它Brachypelma属的种类区别开。墨西哥红脚蜘蛛成年体长14~15厘米足展,适宜温度28~30℃,适宜湿度65%,建议使用较为干燥的泥炭、椰砖作为底材。在原产地它们可能挖掘洞穴或者占领其它小型动物的巢穴。</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鬃狮蜥:鬃狮蜥,学名:Pogona vitticeps(Ahl, 1927),飞蜥科鬃狮蜥属的一种蜥蜴。或称中部鬃狮蜥,是飞蜥科的一个日行物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半部,全长约45厘米,最大可达约55厘米。体形粗大。位于体侧的棘状鳞,生长方位均不尽相同。半树栖型。通过鼓胀颚须的方式虚张声势。食物以昆虫和植物为主。鬃狮蜥[zōngshīxī] 背部及颈背上覆满有棘状鳞。当遭受威胁时,这种蜥蜴会以张开嘴及将带刺的咽喉膨大作展示动作,故其中文名即由此而来。</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鬃狮蜥是飞蜥科的一种日行半树栖型蜥蜴,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其身长约为40厘米。长可达49厘米,体形粗大,背部及颈背上布满刺状鳞。它们常常通过鼓胀颚须的方式虚张声势,来保护自己,吓走敌人。其食物以昆虫和植物为主。鬃狮蜥的适应性很强,常栖息于森林甚至沙漠等各种地方。鬃狮蜥有两类变种:一种肚子半透明,身体皮肤类似果冻状为果冻鬃狮蜥;另一种身上的棘状鳞很少或没有,和普通皮革类似,故称为皮革鬃狮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鬃狮蜥,这种蜥蜴的头部皮肤上有许多长而尖的附属物,巴下面有一个囊。在面对敌害时,这个囊就会膨胀开,成为一个刺的大“胡须”,这使它们看起来更具威胁性鬃狮蜥,鬃狮蜥在面对攻击时会亮出“胡须”,同时张开嘴展示里面明亮的色彩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巴拉望巨扁锹型虫:巴拉望巨扁锹型虫是世界上最大的扁锹形虫,体型巨大,身体强壮,长度可超过110毫米大,呈锯齿状,显得修长而有力,而且还容易私养,因此是最受甲虫爱好者注目的品种。巴拉望巨扁锹型虫很耐热,一般在海拔200~500米的低地生活,他的成虫一般可存活15~25个月的时间。巴拉望巨扁锹形虫堪称锹形虫里的“霸主”和“格斗天才”,生性凶猛的他脾气很火爆,在日本各大昆虫擂台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且还夺得日本“虫皇帝”的冠军。</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豹纹守宫:豹纹守宫,学名:“Eublepharis macularius” macularius意思是“有斑点的”,拉丁名为“Eubiepharinae”翻译为“真的眼睑”,属于蜥蜴亚目动物,有可移动的眼皮,所以大部分爬虫饲主称它为“eyelid geckos”有眼睑的守宫,没有脚趾垫。栖息于平地至山地间,凡多岩荒地或草原区等均考见其踪迹。地栖型,以一只雄性守宫为中心,采多妻制的生活形态。在繁殖期间,雄性会为争夺配偶而展开激烈的争斗。白昼多藏身于岩缝间,至入夜后才外出觅食。一季可产卵1-5次,每胎可产1-2颗卵,40-60天即可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豹纹守宫是非常漂亮的爬虫类动物,成体全长(含尾巴)约为20cm,最大可达25cm。身体会有紫褐色及亮黄色的条纹(带状),当长大时黑暗条纹开始打散成小点,少数成体会留下一点点条纹图案,现今所被饲养的豹纹有二种最基本颜色“原色”及“高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豹纹守宫属于Eublepharis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一科的守宫都拥有一般守宫所没有的眼 睑,而它们的学名Eublepharis也正是眼皮的意思.美国的繁殖场经过多年的培育,早已培育出许多特殊的体色,孵化的幼体体色为白底黑棕色环状花纹,随着成长色环逐渐被斑点取代,到成年时则完全转变为通体豹斑,这也就是豹纹守宫之名的由来。</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龟纹瓢虫:龟纹瓢虫成虫体长3.4~至4.5毫米,其外观变化很大,标准型龟纹瓢虫鞘翅上的黑色斑呈龟纹状,无纹型翅鞘,除了接缝处有黑线外,均为纯橙色。该瓢虫还有前二黑斑型、四黑班型、后二黑班型等不同的变化。龟纹瓢虫属于益虫,早春时数量最多,一般生活在农田杂草及果园树丛中。龟纹瓢虫耐高温,喜高湿的环境。七、八月份在棉田捕食伏蚜、棉铃虫和其他害虫的卵及低龄幼若虫,7~9月在苹果园捕食蚜虫、飞虱、叶蝉等害虫。</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蝎子:蝎子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 [1] ,蜘蛛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后腹部)。陆地上最早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志留纪)。注:任何蝎子都有毒,毒性大小不同。毒性最小的蝎子:八重蝎(澳链尾蝎)Liocheles australasiae。</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成年蝎外形好似茄子,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脆皮。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大部分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头胸部和前腹部合在一起,称为躯干部,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侧眼,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须,司捕食、触觉及防御功能,其余四对为步足。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蓝闪蝶:蓝闪蝶(学名:Morpho menelaus):又名蓝摩尔福蝶,是蛱蝶科闪蝶属中最大的一个物种,是一种热带蝴蝶,共有15个亚种。属名来自希腊词“μορφώ”,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蒂的称号,意味着美丽、美观。蓝色的翅膀十分绚丽,长约15厘米。成年雌蝶的翅膀上表面呈蓝色,下表面的颜色和纹理与枯叶十分相似,呈现斑驳的棕色,灰色,黑色或红色。幼虫的毛会引起人类皮肤的不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包括巴西,哥达加斯加和委内瑞拉。其硕大的翅膀使它们能够快速地在天空翱翔。日夜活动,飞翔敏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蓝闪蝶翼展13-17厘米,翅上有绚丽金属光泽。闪蝶的翅能闪光要从蝴蝶翅的结构说起。人们用手捉蝴蝶时,手上会粘一些“粉末”,这些“粉末”其实就是各种形状的鳞片。闪蝶的鳞片在结构上则更为复杂,其细微结构是由多层立体的栅栏构成,类似于百叶窗,只是其结构远比百叶窗复杂。当光线照射到翅上时,会产生折射、反射和绕射等物理现象。于是闪蝶翅上的复杂结构在光学作用下产生了彩虹般的绚丽色彩。当一群闪蝶在雨林中飞舞时,便闪耀出蓝色、绿色、紫色的金属光泽,“蓝色幻影”便产生了。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大锹:中国大锹雄虫长32~85毫米,身体为黑色,扁而宽,呈长椭圆形。前胸背板中点最宽,边缘有边框,前缘呈波浪形,背部光滑,有光泽。雌虫体长32~52毫米,身体为褐色至黑色。呈长椭圆形,头部较大,头额中有一对丘突。中国大锹对动静很敏感,白天一般在树洞等处躲藏,夜间才出来活动。</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长颈鹿锹甲:长颈鹿锹甲,成虫体长为四~12厘米,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锯锹,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锹甲,喜欢争斗。在锹甲中,它的上颚最长,锯齿最尖锐,不过雌虫没有上颚。该锹甲的身体呈扁平状,外壳呈黑色,富有光泽,锯齿不对称,且稍弯曲。寿命一般为5~16个月。雌虫会将卵产于阔叶树的乔木内。2013年的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成都华西昆虫博物馆在这天展出了世界最大的“锹甲”——长颈鹿锹甲的标本。该甲虫标本长12.3厘米,和吉尼斯纪录的世界最大锹甲长度相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广西薄荷蜈蚣: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在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蓝舌石龙子:蓝舌石龙子(巨柔蜥),世界上第二大的石龙子,是一种非常温顺而且容易饲养的蜥蜴。分布于澳洲大陆和附近岛屿,印尼和新几内亚也有分布。顾名思义,他们的舌头是蓝色的,平时会不时向外一伸一伸的。他们是地栖性的石龙子,在澳洲,它们经常出没于家庭后院的墙脚缝隙,野外数量庞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蓝舌蜥的外型不但少了一般蜥蜴类的狰狞 ,反而还多了一份滑稽,加上那特殊的蓝色大舌头,自然也吸引了不少爱好者。蓝舌蜥在澳洲共有六个亚种分布,最常见的亚种就是俗称东部蓝舌蜥或是斜纹蓝舌蜥的Tiliqua s. scincoides,主要分布在澳洲,少部份分布在印尼和新几内亚等地。族群和数量都很多,可以算是澳洲最普遍的蜥蜴,经常在住家后院出没。蓝舌蜥很活泼也很容易驯养,只要常接触,很快就会失去警戒心而变得很温驯,是很适合初学者当宠物的蜥蜴。如果饲养得当,通常都能活上20年以上。类似的亚种是Tiliqua s. intermedia 称为北部蓝舌蜥,外型与东部种十分相似,主要以眼后的黑斑来区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长戟大兜虫:长戟大兜虫成虫体长约为15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甲虫,也是甲虫收藏中的珍品。它的贝壳儿呈浅褐色,上面缀有星星状的斑点,胸角极长,而且很粗壮、黑亮,有个别的背壳呈浅灰色,稍微发蓝。长戟大兜虫属于夜间活动的昆虫,有趋光性,攻击性较强,经常和较大的蜘蛛和蜈蚣进行格斗。长戟大兜虫是昆虫界的巨无霸,在格斗中也是出了名的“暴脾气”,能举起超过自身体重几十倍、上百倍的东西。它的种名是赫拉克勒斯,这是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一个儿子的名字,而他被誉为“大力神”。</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吉丁虫:吉丁虫成虫的大小和形状,因种类不同而差异较大,头较小,触角和足很短,身体色彩绚丽,有独特的金属光泽,受到人们的欢迎。很早就被应用于各种装饰品中。被比作“彩虹的眼睛”,有“昆虫界的灿烂宝石”的美誉。吉丁虫飞行力强,紧急情况下会装死,是果木、林木的重要害虫。日本人喜欢吉丁虫,常常将吉丁虫的鞘翅镶嵌在衣柜、化妆盒上。他们相信吉丁虫艳丽的鞘翅能够把害虫驱赶走,并招来财运。存放于奈良法隆寺的日本国宝“玉虫厨子”子,一共使用了9083枚吉丁虫的前翅。</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白边布鲁克王蛇:布鲁克王蛇,又称佛罗里达州王蛇。之所以称之为“王蛇”王蛇必有其过蛇之处,其自身本无毒,但却以毒蛇为食,原因就是它对毒蛇的毒性几乎免疫,在原产地经常以响尾蛇或铜斑蛇为食。当然其他如蜥蜴及老鼠,鸟类等小型哺乳动物也是它的食物来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王蛇一般都是以蟒蛇的缠绕方式使猎物窒息死亡后再吞食。如果有人住家区域有蛇类为患,只要养条王蛇保证方圆几公里之内蛇鼠绝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虽然王蛇属于温和的蛇类,可是如果受到生命威胁,它也会发出嘶声并反击,有时也会卷成球体并以排泄物喷向敌人。饲养时只要不过度用力抓蛇,它极少有咬人的情形发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星天牛:星天牛是中国、日本和韩国所特有的一种害虫。成虫最喜欢吃苦楝树的枝条和树皮。主要危害紫薇,柑桔,悬铃木,柳树,榆树,枣树等多种树木,破坏性较大。它体形健壮,体翅均呈黑色。有金属光泽,鞘翅上布满白色斑点,长触角引人注目。上颚强壮而有力,能一口将铅笔咬断。星天牛的下颚强壮有力,使人望而生畏。其实在一般情况下,星天牛不会主动咬人,当我们捕捉星天牛时,如方法有误,可能会被它咬伤。一旦被它咬伤,要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清洗干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鹤顶粉蝶:鹤顶粉蝶 (Hebomoia glaucippe Linnaeus)是粉蝶科、鹤顶粉蝶属节肢动物。翅展为7.5至11.0厘米;雄蝶翅表白色,雌蝶的翅黄白色;卵呈炮弹形,浅黄色至橙黄色,表面有隆起的纵脊线;蛹体近梭形,黄绿色至黄色,将羽化时前翅近顶端各有1个鲜红色斑;幼虫体色为绿色,前胸足较退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鹤顶粉蝶是中国的粉蝶当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卵特别大,是中国的蝴蝶中最大的,其卵长达3mm。幼虫也是国产粉蝶中最大型的,体长可达76mm;成虫由春天的3月末至入冬的12月末都可见其疾飞的身影,是粉蝶中飞行最快的蝶种。多见于林区和丘陵地区,飞行速度快,较难捕捉成虫。如受到刺激,即流出绿色体液,易导致受伤或死亡。取食多种花蜜。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期,主要寄主于鱼木和槌果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打开昆虫世界的大门,让小朋友们尽情探索昆虫的奥秘,感受昆虫世界的乐趣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现在看似平常普通的一天,都是宝贝快乐成长的足迹。弥足珍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