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郭建设</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见到滦河,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刚刚考上初中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所在的下营中学为参加县里组织的一次活动,全校师生乘坐着从地质五队借来的四辆解放牌汽车,顺着一条崎岖的土路,颠簸30多公里,来到了龙王庙滦河渡口。</p><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由于我们的居住地离县城较远,加之县域地理知识缺乏,我和多数同学一样,并不知道县内还有一条滦河,当然就更谈不上见过滦河了。</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按老师的指挥一个个从车上跳下来,见到激流滚滚的滦河水时,一个个都惊奇的瞪大了眼睛。那时的滦河上游还没有水利工程,虽然汛期已过,水势仍然汹涌。我见过家乡的赤道河在汛期山洪暴发时泥沙俱下的咆哮,但却从未见过像滦河这样既宽阔清澈又激流涌动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被组织登上了一条大船——人们叫它摆渡。摆渡在船工的操控下,顺流斜插对岸。我们这些学生都没坐过船,虽然站在摆渡上看着湍急的河水有些眼晕,但并不害怕,相反那种随着波浪的起伏微微晃动的感觉,似乎倒是一种别样享受。</p><p class="ql-block"> 摆渡多次来回运送,终于把我们全部送到了对岸。下午,当我们从县城返回的时候,又被摆渡到北岸,之后便乘车返校了</p> <p class="ql-block">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摆渡。从那时起,我的记忆里便有了一条母亲河——滦河,我的梦里也便时常出现大河的壮观美丽。</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我曾乘游轮或快艇游过黄浦江,游过内地的湖泊景区,兴奋之余,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当年摆渡的情景。相比之下,当年的摆渡似乎已是太原始太落后了。然而却让我们见证了劳动人民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条件下,那种勤劳勇敢,不屈不挠,敢于搏击风浪的可贵精神。</p> <p class="ql-block"> 后来,郭沟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桥梁。这座桥梁的出现,宣布了龙王庙滦河摆渡历史的终结。近年,大秦铁路大桥、三抚公路大桥,又如两条巨龙在滦河上横贯东西,俯卧在郭沟大桥南北两侧。此外,位于县城东环的滦河大桥又以彩虹的姿态矗立在人们面前。这些桥梁的建设开通,不仅方便了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大秦铁路大桥、三抚公路大桥和彩虹桥相比,郭沟大桥已显得非常瘦小古老。</p> <p class="ql-block"> 随着家乡的不断建设发展,不仅交通越来越便捷,人文环境也极大改观。迁西境内的滦河因水利工程建设和环境改善,曾经的面貌早已寻之不见。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除了壮丽的引滦、发电及防洪水利工程外,还有一个碧波荡漾,绿荫遮岛,亭台矗立,花草满目,彩虹闪烁,四季游人络绎不绝的滦水湾带状公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当乘车穿越三抚公路大桥、彩虹桥或漫步滦水湾公园欣赏美景时,我总是用目光寻觅当年摆渡的位置,努力在脑海中还原当年滦河摆渡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变,山河也在变。滦河摆渡,虽已成为历史,但那段记忆却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此文刊载于2022年1月17日的《唐山劳动日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 多为王爱军、马迁文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