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学习--“双减背景下,英语课程的六大要素如何实现最佳整合”

沣西雷银娟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为了减轻中小学负担过重问题, 国家提出了“双减”政策。深入开展落实双减工作,主要在于“减负提质”。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教学,打造有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30日晚,云雅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聆听了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力老师一场非常精彩的线上报告----“双减背景下,英语课程的六大要素如何实现最佳整合” 。</p> <p class="ql-block">  1. 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首先介绍了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个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是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并且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在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汲取文化精华,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的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继而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陈老师表示,虽然在课标里分的很清楚,但是这六要素表现在课程里是融合在一起的,最后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英语教学六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位专家解读的角度都有所不同,陈老师认为对英语教学来说,最核心的就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而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方法和结果,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则是英语学习的一个大背景和引领,是课堂学习的依托和载体。</p> <p class="ql-block">  3. 教师们为什么要整合六大要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语言在生活中实际的使用是融在一起的,是一体的。但从教学方面来说,当学生有不会的知识时,教师要分阶段的进行教学,这就造成把知识仅仅当成“知识”去学,学生其实并不懂得真正的意思,学到的是零碎的知识。但是浸入式教学因为课时等因素在我国现实语言教学中很难完美的实现,语言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实在使用上,所以教师们要尽力将英语课堂内容的六大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语言环境,这些零散的知识需要被放到更大的更实用的背景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 英语课程的六大要素如何实现最佳整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六要素在英语课程中的位置是什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根本任务,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们有了英语课程标准,而这六要素就是从课标落实到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核心素养体系包括三个大领域,六个次领域以及18个要点,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英语学科的特点可以进行融合,判断语篇类型时也可以参考。</p> <p class="ql-block">  既然教育最终的目标是立德树人,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通过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这18个要素,这就需要达到英语学科核心四大素养,而最后的落脚点就在于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p> <p class="ql-block">  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的整合。陈老师表示,主题语境是放在第一位的。主题也有很多方面,可以被分为三大类: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三类就包括了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在具体到某一个语篇时,可能不会完全地对应某一个部分,可能会跨部分,这叫做主题交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这个和学生生活的关系很重要,比如情感主题教育,学生通过理解背景,考虑作者想表达什么,教师引领学生去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也是语言学习的整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语篇是依托,是最能够让学生建构意义的。语篇是语言的单位,它和单词句子不同,单词和句子是结构单位,而语篇是功能单位,可以传达具体的交际意义。教师可以用有意义的、有情景的形式让学生学零散的知识。因为所有学科都是育人的,按照学科所承载的信息,语篇概括起来的中心就是主题意义,这是慢慢建构起来的,是内核和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来说,这是英语教学中最核心的部分。而词汇也是英语教学中最基础的部分,教师可以把词汇放在语篇中教,因为语言都是为了用而学,学生刚开始学习词汇的时候,可以在语境中学习,理解会更加准确,使用的时候也更容易回忆起来,所以说教学最终要回到运用中来。另一方面,词汇学多了容易忘,教师可以在期中、期末或一个单元后进行复习,这可以帮助减缓词汇遗忘,直接死记硬背会比较枯燥,可以借助读音、拼写、构词法等根据词汇不同的特点进行复习。如话题词汇编一个故事或思维导图,以词的语义进行复习,让这个词和其他词建立各种联系,形成网络,有语义的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除了教材和教参之外,教师还可以整合课外资料,去辅助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课外资料的选择标准就是文质兼美,要兼顾语言、思维、文化和育人的功能,还要适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在语言上要地道优美,和当前的教材主题、学生基础以及课时进度都要匹配。教师要有意识的去搜寻可用的资源。比如陈老师给我们举的例子,有很多图片都可以复习颜色,如:颜色与水果、动物、家庭等,还可以跨学科,与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相关联,有情景有语境,语境不是非得是故事,主要是和育人要结合。</p> <p class="ql-block">  六要素要更好落实核心素养,就需要进行合力。老师,家长,课内和课外学习都要朝一个方向,教、学、评也要朝一个方向去做。“减负提质”的提出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需要做的事情更多,材料更丰富,设计的活动要融合听说读写,将多种要素和形式串联起来,学生的状态也很重要,要做到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陈老师也提出了帮助老师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式。教师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资料时,内容和形式学生要感兴趣,想要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教师首先得真的感兴趣,要以身作则,把学生的分数和能力结合成一个点,不要高分低能。另外,陈老师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希望老师们能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希望教师能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的将这六要素进行有效整合,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高效。</p>

学生

要素

教师

英语课程

语言

语篇

知识

学习

陈老师

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