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庄绍光也是《儒林外史》中极叫人称赏的一个人物。他和杜少卿相熟,性情也相似,都富有才学、淡薄功名、乐善好施。但其做派却有所不同。杜少卿是清高傲世,锋芒毕露;庄绍光则踏实沉稳,交接有节。</p><p class="ql-block"> 同是被皇上征召,杜少卿是装病不就;庄绍光则闻命便行。其妻怪而问之。他说:“我们与山林隐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礼是傲不得的。你但放心,我就回来,断不为老莱子之妻所笑。”可见庄绍光这个人虑事持重,不为轻狂。他到京城后得到皇帝召见,天子问政,正欲奏对,忽觉头顶一点钻心疼痛,着实难忍,只好恳请细思之后再为启奏。回到下处看时,原来头巾里一只蝎子。次日他焚香卜筮,卦辞乃是“天山遁”。他便知其道之不行,故为皇上献上教养十策,旋即请求“恩赐还山”。</p><p class="ql-block"> 大学士太保欲“收之门墙,以为桃李”,他不肯。惹得太保不悦。后来皇上欲委之辅弼,征询于太保,太保以其“非进士出身,骤跻卿贰,祖宗无此法度,且开天下以幸进之心”为由否了。虽然听来言之不缪,忠心体国,总归是前面庄绍光不肯俯就的缘故。其实太保是看“皇上颇有大用之意”才欲收之门徒的。也是要笼络他巩固自己势力的缘故。其私心昭昭,不以为国进贤为重,这种老师不拜也罢,免得以后生事受牵连。</p><p class="ql-block"> 幸而皇上恩厚,将个偌大的元武湖赐予了他,供他著书立说之所。仙境一般的一个所在,实在叫人羡煞。</p><p class="ql-block"> 他去京的路上遇到一奇人奇事。</p><p class="ql-block"> 一解饷进京的解官名叫萧昊轩的,其有一绝技,百步之内用弹子击物百发百中。第二天黎明,有响马来劫财,萧昊轩扯弓发弹,不想弓弦迸为两段。原来是昨夜被店里做线的老板给动了手脚。他逃到一小店,灵机一动,扯下一缕头发,续好弓弦,追上劫匪,拉弓发弹,弹无虚发,将响马贼击退,重新夺回饷银。堪称传奇。</p><p class="ql-block"> 他返乡途中又遇到一奇事。</p><p class="ql-block"> 晚间他投宿无门,走小路遇见一六七十岁的老者家,老者只有一间屋,又恰死了老婆子,无钱买棺材,还停尸在床,庄要借宿,须和老者及死尸挤做一床。这庄绍光也不嫌弃,竟然应允了。着实大胆。</p><p class="ql-block"> 晚上不想老婆子诈尸,先是在床上坐起来,然后就下地行走。庄绍光慌了,去推那老者,发现竟然也死了。</p><p class="ql-block"> 他只好跑出屋子,叫起车夫,将车拦了门,不放那死尸出来。先是懊恼不该出来这一趟受此虚惊,后又转念一想:“生死亦是常事,我到底义理不深,故此害怕。”</p><p class="ql-block"> 包括前面他欲为皇上进言时被头顶的蝎子蜇痛,再加上 这两番稀奇遭遇,窃以为《儒林外史》一书到此章节小说笔法渐浓。而人物细腻转折的心理活动更描写得具体生动,合于人之常态,不由使人想到《水浒传》中对武松打虎的描写。作者施耐庵没有将武松塑造成一个神人,不知害怕,勇武非凡。而是也写了他内心的复杂变化,证明着武松也是一个凡人,有着人在危险情境下的一般害怕情绪。</p><p class="ql-block"> 这庄绍光并没有因为受此虚惊就逃之夭夭。而是发善心给这两个老人买了棺椁葬地入殓了,又买牲醴、纸钱,写祭文亲自祭奠。他与老者素昧平生,只有借宿一缘,况且受此大惊吓。非但不一走了之,反而花钱厚敛老人,其宅心之仁厚令人叹服。</p><p class="ql-block"> 他做的第二件大善事是救了卢信侯。卢信侯来元武湖看他,不想因私藏《高青邱文集》被人告发,官府来人欲拿人。被庄绍光止住,称明日叫他自己去投监。然后他遍托朝廷大老,将卢信侯救了出来。其善良高义令人佩服。</p><p class="ql-block"> 总之,无论人物形象塑造之鲜活,还是小说笔法之曲折,庄绍光人物是精彩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