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旖旎的古巴风光🇨🇺

Hawana

<p class="ql-block">古巴是一个非常美丽、充满热带风情和拉美浪漫的国家,这组以风光为主的照片,大多是我在古巴收集和翻拍的。</p> <p class="ql-block">我曾三次到古巴进行过科技访问、学术交流和执行双边合作项目。其中的一次,我在哈瓦那和皮那尔特里奥省等几个地方待了小半年,使我有更多的机会,充分领略了这个遥远的加勒比海海岛的美丽风光和热情奔放的文化艺术,也结交了一些朋友。</p><p class="ql-block">虽然己经过去好些年了,但至今我依然难忘这个美丽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古巴位于北美洲,面积为109884平方公里,其中古巴岛104555.61平方公里,四周的岛礁3126.43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古巴共和国(西班牙语:La República de Cuba;英语:The Republic of Cuba),简称古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古巴国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好地方”。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岛国,哈瓦那是古巴的经济、政治中心和首都。古巴岛是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古巴岛酷似鳄鱼,又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p> <p class="ql-block">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航海发现古巴岛。1510年西班牙远征军征服古巴并进行殖民统治。1868年和1895年先后爆发两次古巴独立战争。1898年美西战争后,被美国占领。1902年美扶植成立“古巴共和国”。次年美国强租两处海军基地。1933年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独裁政权上台。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统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p> <p class="ql-block">古巴全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仅西南部沿岸背风坡为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5℃。除少数地区外,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p> <p class="ql-block">古巴人口1122.1万(2017年)。城市人口占75%。白人占总人口66%,黑人占11%,混血种人占22%,华人仅占1%。</p><p class="ql-block">1847年6月,首批206名中国移民从中国厦门乘船来到哈瓦那,他们是被人贩子作为“苦力”骗卖到古巴的。到1874年,古巴华工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华工为古巴的繁荣和发展流尽了血汗,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当时,华工的地位非常低,他们只被允许同黑人通婚,而且一同前来的夫妻也往往是被强行拆散。</p><p class="ql-block">然而,华人在古巴的历史功绩却被古巴人民广为称赞。我曾去过哈瓦那海滨大道附近的9号街广场上,那里矗立着一个8米高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这是1931年古巴人民为了表彰华人在古巴独立战争中的功勋而建立的。纪念碑后面有古巴政治家贡查罗·德·圭萨达的题词:</p><p class="ql-block">No hubo un chino cubano desertor. No hubo un chino cubano traidor.</p><p class="ql-block">“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叛徒。”多少高的评价!这是鲜血和生命换来的。</p><p class="ql-block">这几十年,古巴的华人新移民非常少。在古巴的华人多是老华侨的后裔,这些华人说,他们感觉自己不但是华人,也是古巴人。</p><p class="ql-block">事实也是这样。我曾在哈瓦那唐人街遇到过几位“华人面孔”,但是这些人几乎不会说中文。</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语为古巴的官方语言。</p><p class="ql-block">宗教:主要信奉天主教、非洲教、新教、古巴教、犹太教等。</p> <p class="ql-block">古巴的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文化程度相对比较高。古巴实行全民公费教育制度,学制与中国大体相同;全国有63所高等教育机构(51所大学和12所分属高教部、教育部、卫生部管辖的独立设置的机构),大学实行学分制,修读本科约4~5年时间;古巴1100万人口中每14个人有一个是大学毕业,450万就业人口中平均每6人就有一人为大学毕业。</p> <p class="ql-block">古巴凭借着78.3岁的平均寿命和99%的识字率,在多年的人类发展指数中达到极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古巴的医疗水平在全球属于一流程度,在世界各国健康程度排名中位列第30位,比美国整整高出5位。</p><p class="ql-block">古巴不是高收入国家,但是他的健康状况为什么这么好?其中原因就是古巴全球闻名的“全民医疗系统”。</p><p class="ql-block">古巴的男女预期寿命都很高,男性是78岁,女性是80岁。新生婴儿的死亡率是5.82%,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只有7%。</p><p class="ql-block">古巴是全球人均家庭医生最多的国家,所以很多国际政要出现了健康问题都去古巴看病和疗养。</p> <p class="ql-block">至2008年止,古巴共有8处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是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传奇人物。1997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解密了一份长达705页的档案。根据解密档案和古巴安全部门统计,卡斯特罗曾遭受到634次暗杀,无一成功。老卡为此幽默地说:“如果奥运会有遭受暗杀次数这一项,我是绝对的冠军。”</p><p class="ql-block">我曾在哈瓦那大学的校史展览馆看到过他学生时代的照片,那时候他是哈瓦那大学篮球队队长,相貌堂堂,一表人材;加上他修高气傲,一眼望去,简直帅呆了!可惜后来再也没有见到那张照片了。</p> <p class="ql-block">菲德尔卡斯特罗是哈瓦那大学的法学博士,他是一位非常善辩的演说家,他激情澎拜,往往一口气能即兴演讲好个小时。1960年9月26日,他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在联大讲台上一口气说了4小时29分钟,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演讲时长纪录远不止此。1998年2月24日,他在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上曾发表7个半小时的超长演讲。</p><p class="ql-block">革命年代他曾被捕,在法庭上他为自已作了题为《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强有力辩护。《历史将宣判我无罪》大气磅礴,蜚声世界,也是我年轻时读得最过瘾的书籍之一。</p> <p class="ql-block">卡斯特罗俩兄弟,他们也是古巴革命的领导者和亲密战友。</p><p class="ql-block">哥哥从1961年4月成立古巴共产党,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2011年4月正式隐退。弟弟劳尔.卡斯特罗接任哥哥担任古巴共产党第一书记一直到去年(2021)。</p> <p class="ql-block">巴拉德罗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美沙滩之一,我有幸去过两次。它位于距离首都哈瓦那120公里的马坦萨斯省北部,也是整个古巴岛最北端地区。为狭长半岛,向东北方向斜插入浩瀚的大西洋。半岛宽700到1200米,长22千米,沿岸分布着狭长的沙滩,沙砾细微,水质清澈,明媚的阳光和美丽的沙滩将巴拉德罗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岛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酒店、宾馆、高尔夫球场、超级市场等,拥有加勒比地区最大的酒店群,年接待能力超过100万。拥有一座国际机场,游客可通过巴黎、多伦多、蒙特利尔、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城市转机直达。</p> <p class="ql-block">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在古巴居住多年,即使现在,在哈瓦那老城里仍然可以发见海明威当年留下的痕迹。他最著名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p><p class="ql-block">他在二战期间曾坐船在椰岛附近迷宫般的群岛之中寻找纳粹的潜水艇,该岛主要的地貌是悬崖峭壁、湖泊和丛林。在椰岛的9个沙滩中以佛拉门戈、科罗拉多和哈乌拉沙滩最著名。椰岛周围海域的海底是古巴和加勒比海北部最重要的水族馆。在岛上植被覆盖的地区可以找到大量粉红色火烈鸟。</p> <p class="ql-block">古巴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p><p class="ql-block">制糖业、旅游和镍出口是重要经济支柱。主要农产品为甘蔗、烟草、热带水果、咖啡、可可、水稻等,工业制成品主要依赖进口。劳务输出、旅游和侨汇收入是重要外汇来源。2019年,古巴GDP为1031.31亿美元。</p> <p class="ql-block">新冠肺炎疫情对古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滑坡,进出口贸易大幅下降。2020年古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p> <p class="ql-block">古巴的工业以制糖业为主,占世界糖产量的7%以上,人均产糖量居世界首位,蔗糖的年产值约占国民收入的40%。农业主要种植甘蔗,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的5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巴1938年发现沸石(专家们称为“世纪矿物”),但到1986年才开始大力开发。其蕴藏量估计达30亿吨,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2013年已制出许多活性产品,各有各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其次是水稻、烟草、柑橘等,古巴雪茄烟享誉世界。</p><p class="ql-block">矿业资源以镍、钴、铬为主,此外还有锰、铜等。钴矿藏量80万吨,镍蕴藏量1460万吨,铬200万吨。</p> <p class="ql-block">雪茄</p><p class="ql-block">古巴正是当年欧洲人发现烟草的地方,是世界上出产最好的烟叶和最著名的雪茄。古巴文化深深地扎根于醉人的烟草香味之中。古巴人每年要吸掉2.5亿支雪茄,另有6500万支出口国外。大部分古巴雪茄都是手工卷制的,以保持其上乘的质量。古巴现存的雪茄品牌约有35种,许多人都认定“哈瓦那”是全世界最好的雪茄。</p> <p class="ql-block">在哈瓦那的古巴最大也是最著名的(国营)雪茄厂。</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朗姆酒的原产地在古巴 。它在生产中保留的传统的工艺,并且经过一代一代的相传,一直保留至今。</p><p class="ql-block">古巴朗姆酒在国际消费市场的影响很大,在欧洲和拉美市场占据了重要的份额。知名人士喝了古巴朗姆酒后,对其品质无不啧啧称赞,深表满意。</p> <p class="ql-block">古巴音乐是西班牙民族音乐和黑人歌舞文化的混合产物。颂乐是音乐形式的中心,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许多其它音乐风格,如萨尔萨、恰恰恰、伦巴、曼波舞曲等等。</p> <p class="ql-block">古巴有7000多公里海岸线和300多个白沙海滩,其中巴拉德罗洁白细沙海滩是世界上著名的八大海滩之一。</p><p class="ql-block">海明威笔下的古巴海滩、世界闻名的古巴雪茄和蔗糖、棕榈树下富于拉美情调的酒吧和歌舞以及热情好客的古巴人民,令这个加勒比海上的国家充满了神秘情调。</p> <p class="ql-block">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是:人们在古巴看到最多的是切.格瓦拉,而不是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画像。</p><p class="ql-block">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1928年6月14日出生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极富传奇色彩的拉丁美洲马克思主义革命家。</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旧城是古巴首都哈瓦那在西班牙人殖民统治时期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地区,同时又是21世纪初哈瓦那城15个行政市中的一个。1982年,哈瓦那旧城及其防御工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旧城位于哈瓦那湾西侧的一个半岛上,面积不大,街道狭窄,如今的哈瓦那旧城,还留有许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是总统府所在地,大部分华侨也集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的地标“革命塔”。塔前有何塞·马蒂的塑像。</p><p class="ql-block">何塞.马蒂是古巴著名诗人、作家、民族英雄,他是古巴为摆脱西班牙的统治,争取独立的象征。他为争取古巴的自由而献身,使他的名字在拉丁美洲成为自由的同义语。</p><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有诗歌《自由的诗》,散文《我们的美洲》、《惠特曼》等。</p><p class="ql-block">1895年5月19日,何塞·马蒂在组织与联合古巴争取独立运动的战斗中牺牲,年仅42岁。</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古巴的旅游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并超越制糖工业,<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span></p><p class="ql-block">古巴旅游资源丰富,几百个风景点像翡翠般点缀在海岸线上。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海水、白沙海滩等自然风光使这个享有“加勒比明珠”美誉的岛国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和疗养胜地。古巴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p><p class="ql-block">旅游业是古巴第二大外汇来源,对古巴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古巴政府多次表示,期待年接待外国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大关。但2019年,赴古旅游人次最终停留在430万,同比减少约10%。</p> <p class="ql-block">古巴的森林覆盖率约21%,到处可见几百年以上的树木。</p><p class="ql-block">古巴盛产贵重的硬木。</p> <p class="ql-block">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离美国佛罗里达半岛顶端仅217公里,天气好的时候,可以隔岸相望。 1959年1月,卡斯特罗领导起义军,推翻了亲美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新政权。美国对卡斯特罗政权采取敌视态度,两国从此断交。自那以后,有大量古巴人偷渡和移民到美国。这些古巴人大多都居住迈阿密沿河岸地区,于是这里有了新地名“小哈瓦那”。这些移民中有很多人选择了贸易,他们利用语言优势,与同为西班牙语言区的拉美国家展开贸易,加强了迈阿密作为通往拉美地区门户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古巴全国就一千多万人口,却有100多万古巴人在美国,成为美国最大南美裔群体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