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转眼就到了腊月,我的爷爷奶奶和姥姥都是腊月去世的,往年自己并没有太多感觉,因为进了腊月总要忙于孩子假期,忙于过年,少有闲瑕,今年依然很忙,但是心里却总是浮现出早年和老人们在一起相处的点点滴滴。年龄和经历会教会人很多东西,有些感觉到了一定年龄自然会有,不到那个年龄即使别人告诉,也还是体会不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印象中最难忘的是爷爷长年咳嗽,每年冬天他总是坐在炉子旁烤着火,看着火上的锅,旁边有一个音质很差的半导体。早上起来,脸盆里会有很少的一点洗脸水,冒着热气,但是已经很黑,脸盆要倾斜放置,否则水太少根本没法洗脸,爷爷总是在旁边喊着,“水别倒,省着点,脏水不脏脸”现在想来,当年的画面就象老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一样,亲切有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奶奶则是很温和的,爷爷脾气急,总是吼她,她很少烦恼抱怨,总是笑眯眯的,还时时照顾爷爷。她耳朵背,心里很单纯,有时候别人故意骂她,她听不到,也还是笑眯眯的。有一次,奶奶擀面条,我问她,“奶奶,要煮面条吃呀?”奶奶说,“煮点热汤面”“可是我想吃捞面,奶奶”“这些面条煮捞面不够吃,家里面不多了”“奶奶,你擀了那么多,肯定够的”奶奶禁不住我哀求,就煮了捞面,可是盛饭的时候,奶奶的碗里只有面汤,没有面条,我还傻乎乎的问,奶奶你怎么不盛面条吃,奶奶说:“你吃,你吃⋯”唉!当年我是真混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奶奶教过我一句话—-有活抢着干,有饭让着吃。这两句话,我一直做不到,于先生总批评我,说我只会说,啥也做不到,好吧!我接受批评。至今为止,我离这两句话差得很远。我学不来奶奶的与世无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说姥姥,姥姥的干净整洁是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八十多岁了,头发梳的一丝不苟,在后脑勺挽个发髻,用卡子卡住,没有一丝凌乱。平时只要一走进姥姥的房间就会感到神清气爽,桌椅板凳、茶壶茶杯,一样样各就各位,一尘不染。姥姥性子慢、干活慢、说话慢。那么慢的一个人,她啥时候把屋子弄的那么干净整洁,这是我存在心头很多年的一个谜。她上炕的时候从来不会把鞋脱了扔在地上,而是在炕头上放一个小小的扫帚头,上炕后把鞋脱下来,两个鞋底相对,用小扫帚头扫扫,再放在炕头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姥姥出身大户人家,生活殷实,但是从不浪费,她经常说,不要祸祸东西,祸祸东西有罪,自己用不着的东西可以送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姥姥做菜很讲究,即使在艰苦的岁月里,每餐只有咸菜下饭,姥姥做的咸菜也放几个小碟,毎个小碟里整整齐齐放着几根腌豆角、腌黄瓜,那个黑色的小炕桌永远干净锃亮。至今想起来,那些定格在记忆深处的画面,愈来愈散发出陈年的幽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爷爷是腊月十六去世的,我的奶奶、姥姥是2004年腊月初四同一天离开人世的,几位老人走的都比较安详。感谢你们留给我温暖珍贵的回忆,感谢你们留给我朴素善良的品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