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白手起家</p><p class="ql-block"> 一维向前的时光,随着时钟嘀嗒……嘀嗒……的声音从耳畔响过,从眼前留走……</p><p class="ql-block"> 正如歌中所唱:“……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p><p class="ql-block"> 感叹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眨眼,往事如昨。来不及回眸已是夕阳西下。而夕阳在完成一天的光照后,也要努力绽放出绚丽的光芒,来诠释着它对万物的施舍与眷顾。</p><p class="ql-block"> 蓦然回首,我和先生转眼已携手走过四十个春夏秋冬,匆匆步入暮年。忆往昔,深感惭愧多多,遗憾累累,年华虚度。即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没有动人心弦的场景,更没有为儿孙积攒下厚重的家业,自觉已是池中物。</p><p class="ql-block"> 百善孝为先。唯有一个“孝”字,尚存于心灵深处,能为儿孙留下“孝”顺的家风,算是对我们夫妇人生的最大慰藉。</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追溯到四十年前,农村土生土长的我,对于找对象这件事退而求其次。只要不是农民,人品好,本分人家就可以考虑。当时农村的女孩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自己找对象是有辱家风的丑事,所以根本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主动追我的男生,我也只能不予理睬,更没有胆量向父母提及,以至错过了好多“最佳人选”。</p><p class="ql-block"> 直到25岁那年(1980年)秋后,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先生”。介绍人说:“他出身干部家庭,父亲是建国前的老兵,专业回乡后相继在几个乡镇当干部。他有兄弟姊妹七个,大哥大姐都已结婚,家里现有七口人,生活靠他父亲的工资来维持,还要拿出部分钱赡养年迈的爷爷奶奶,家境一般。而他刚刚退伍,在地方国营林场工作,是个朴实能干的小伙子。”听条件基本符合我找对象的要求,在媒人家我们见了面,那时候的青年男女相对象也就是相互看一眼,再听听媒妁之言,之后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当场他的父亲就点头道是。我却沉吟不语,自觉有些烟视媚行。当时,青涩的我即不懂得该怎么表达,更不敢阐明自己的想法。随说是媒妁之言,可媒人是自己的亲娘舅,所以什么也没想,一百个放心把亲事就定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订婚的一年间,我俩仍然不甚了解,彼此只去过对方家一次,也没在一起深谈过。我们两家相聚100多里路,从我家去要步行18里,再坐公交车,下车后还要走30里路才能到他家。多远的距离,多好的相互了解的机会啊,可我俩居然无话可说,那真叫“吃冰棍拉冰棍——没话(化)。”“只是相见两不厌”。公交车上我俩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像是互不认识;步行的几十里,不是一前一后的跟随着,就是各自走在乡路的两侧,像是形同陌路。如此这般相对无言,我干嘛还去他家呀?现在回想起来还有莫名其妙的感觉。直到前些天才蓦然顿悟,当年的我纯属个大傻妞,不如现在的小姑娘会谈情说爱。他不是“虎”也是个“熊”那伙的,既当过四五年兵,又在林场上班,竟然不敢主动跟我说一句话。岂不是“黑瞎子敲门——熊到家了!”可我觉得嫁这样的人过日子踏实,心已属他。就这样,没谈过一天恋爱,于1981年8月31日稀里糊涂把自己给嫁了。</p><p class="ql-block"> 婚后,我们和公公、婆婆、弟弟、妹妹们生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1982年春,由于先生工作调动,我们需要搬到离婆家40里外的林场场部安置新家。当时场部的家属房没有空闲,在邻屯张生姐夫的帮助下,我们只好先搬到班德英大哥家闲置的28平米的小房居住。至今,仍然清晰记得3月初六那天,秦玉学师傅开着单位的胶轮车帮我们搬家,婆婆给啥就装啥,全部装完,车的后半居然是空空如也的车厢底板,这便是我俩的全部家当了。还好,公婆没给我们分饥荒,靠先生每月31.5元的工资维持眼下的生活。简简单单的家,简简单单的过……</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在这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在这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小茅屋,迎来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初为人父的先生,满脸的喜悦溢于言表,更加努力赚钱养家。工作积极上进,不久就成为单位的骨干分子……</p><p class="ql-block"> 从两人世界到三口之家,生活更加拮据。为了添补家用,先生决定在上班之余开荒种地,于是,便起早贪黑开垦了几块荒芜的土地,种上了花生。不料想这生荒比熟地要荒得很多,又没钱买除草剂,全靠人工除草。若是赶上连雨天,不等头遍地铲完,后面便是不分垄沟垄台一片碧绿成荒。先生只好带上午饭,早出晚归的下大功夫去铲。有一天天还没黑他就没精打采的扛着锄头回来了,往天都是铲到分不清草苗才回家,可今天500米长的垄铲个来回 ,竟然发现午饭被狗给吃了!只好饿着肚子早点儿回家了。尽管那时的狗都散养,可没曾想它能跑到山上来。唉!连狗都欺负咱穷人。俗话说:“人敬有的,狗咬丑的。”真是“狗眼看人低”啊!这句俗语用在这可能有些不恰当,可它让我顿感:一个家要想过上好日子,不被人瞧不起,夫妻二人首先要从内心开始奋斗,再凭借自己的双手付诸于行动,去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只有不向今天的困难低头,才能昂首阔步迈向美好的明天。经过先生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秋后我们喜获丰成硕果。</p><p class="ql-block"> 转眼,孩子两个多月了。一天深夜,我起来给孩子喂奶,这孩子吃着吃着不知为什么?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抱着孩子忙跃身下地,来个走场哼唱,东悠西晃,使出浑身解数,累得挥汗如雨,可孩子依然哭个不停。哭累了小憩一会继续哭。就在我无计可施之时,先生说:“孩子是不是没吃饱啊?饿的啊?”他忙起身去屯西头叫开小卖店的门,可卖店根本没有婴儿能食用的食物,只好买回来两根麻花。两个多月的孩子能吃麻花?我心里打个问号,在这束手无措之际,我灵机一动拿起麻花咬了一口,细细咀嚼后,嘴对嘴的喂给孩子,一口、两口,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吃饱了,不哭不闹的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我这个傻妈,居然不知道微量的奶水根本不够孩子吃,光听别人说奶棒了,可自己从没有过那种感觉。孩子一天天长大,食量渐渐递增,靠这点奶水根本吃不饱。80年代正处于物资匮乏时期,什么白糖啊、棉布啊……都要凭票购买。怎么办?第二天先生只好托在供销社上班的姐夫帮忙买了两袋奶粉,补充眼下孩子奶水不足问题。当时两袋奶粉价值5.80元,在那货真价实、箪瓢屡空的年代,这个价格我们也难以支撑。后来靠小米面炒熟加少许白糖打步子,才解决了孩子奶不够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冬季,是农社养猪户杀年猪的时候。一天先生刚下班,邻居李大叔就来叫他去吃猪肉,大婶给我也送来满满一小碗肉。这碗香气缭绕使人垂涎欲滴的肉,是一场味蕾盛宴。锅里已煮好了大碴子粥,喝大碴粥吃猪肉也不搭呀,我便把早晨吃剩的大饼子放锅里一熥,又砸点蒜泥,哇!好香啊!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我把一个大饼子、一小碗肉、一小碟蒜泥,吃的一干二净。记忆中那是我吃的最香的一顿饭!今天回想起来仍有回味无穷的感觉。同时,那种艰苦的日子更使我的心情感到一阵酸楚。</p><p class="ql-block"> 艰辛的生活让我学会了很多,恒久不变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要我和先生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一定会有安闲舒适的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1983年春,场部有调离的职工,我们才得以搬回场部家属房居住。搬家前夕,先生带上仅有的几斤冻梨蛋子和二斤白糖去房东班大哥家道别。当时那种捉襟见肘的日子,实在拿不出贵重的礼物,只是秀才人情感谢班大哥的玉成之恩。至今我们依然保持着友好往来。</p><p class="ql-block"> 搬到场部,日子总算有了些许安定,为了减轻先生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家务活我尽量全包。边带孩子边精心侍弄房前屋后菜园子,喂养家禽,力争能吃上自己养的家鸡蛋,尽量每年也能杀头猪。生活渐渐有所改变……</p><p class="ql-block"> 公婆也因为又见一个孙子的面儿而高兴!不时捎来问候。倒使我们觉得不在老人身边尽孝、无力奉养双亲而感到内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未完待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初稿于2021年9月16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整理于2022年1月16日</span></p> <p class="ql-block">80年代于小林场家属房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85年于扶余照相馆(今天的松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