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双减”之前,学生每天回家都有一定的书面作业,作业量虽然不大,但是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纸笔题型,很少有操作类的作业,缺乏创新。布置这样的作业,“量”达到了,但是“质”没有本质性的提高。渐渐地,学生失去完成作业的兴趣,完全当做一项任务,有的学生甚至不会完成作业,成为让老师头疼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双减”之后,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有些老师以为就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对学生回家的学习完全不管,缺乏指导,导致部分家长比较焦虑;有些老师认为可以布置非书面作业,但为每天具体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而发愁,什么样的作业才能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答案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元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让作业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上的“做一做”,“说一说”,“课堂活动”,“你知道吗”,“综合实践”等设计以下几种类型的作业:</p><p class="ql-block"> 一、书面类作业</p><p class="ql-block"> 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那么学校完成的书面作业必须少而精,教师才能及时批改,学生完成纠错并有所提高。数学书面作业可以利用好延时服务的时间完成2-3道练习题,巩固当天的知识,当面批阅作业,对有错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另外PPT上出示1道拓展作业,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完成基础作业后再完成拓展作业。比如学习了《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延时服务的时间完成3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要求每个学生过关。拓展作业可以学生之间讨论完成。</p><p class="ql-block">拓展题:5=( )+( )=( )+( )=( )+( )=( )+( )二、口述类作业</p><p class="ql-block"> 口述类的作业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有益于提高其读题和解题的能力,还能活跃思维。学生做了很多数学题,但“读”和“说”数学的机会却很少。曾经我向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说能不能每周用一天的早读时间,读数学书上的概念或者一些重要的数学表达,班主任告诉我数学哪里需要读和说,只要会做就行了。其实,数学也需要读,需要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事物,表达世界。</p><p class="ql-block"> (一)说知识点</p><p class="ql-block"> 学习了《比较》后,设计的课后活动是:妈妈摆,我来比;自己摆,自己比。规则:利用家中的玩具或其他的工具摆一摆,说一说。如:碗有2个,勺子有5个,勺子比碗多3个,碗比勺子少3个。想一想:拿走__个勺子,勺子和碗同样多。再放__个碗,碗就和勺子同样多。</p><p class="ql-block"> (二)说图意</p><p class="ql-block"> 学习了根据图意填算式,如何说清楚第二幅图(下图)的图意,对于部分孩子是有难度的。我们说图意时,先说哪里,再说哪里,是要看内在的逻辑顺序。比如下面的题:</p> <p class="ql-block"> 部分孩子说的是屋里有几只鸡,屋外面有3只鸡,一共有9只鸡。所以学习了这一课时就回家考考父母,怎样说才更清楚地表达这幅图的意思?请你说给父母听听。数学书上出现两三个人的对话时,要分清谁先读,谁后读;主题图中那些零零散散的信息,是自上而下读,还是分区域来读。这些都是学生在读与说中潜移默化形成的语感和内在逻辑顺序,这样的学习也有助于我们学习语文的乱句重组和看图写话。</p><p class="ql-block">(三)说想法</p><p class="ql-block"> 除了口述书本上的内容,每周星期四,星期六和星期天要求在父母的帮助下阅读数学绘本。在读的过程中父母适当问问孩子的想法,逐渐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其知识视野和知识面,让其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皆数学。 </p><p class="ql-block"> 口述类作业的检测是利用第二天上午课间休息的时间说给四人小组的组长听,组长根据组员说的情况做记录(如下图),每周都表达流畅的学生给予奖励。不会说的孩子反馈给家长,并指导如何帮助孩子完成说一说。</p> <p class="ql-block">三、实践类作业</p><p class="ql-block">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实际设计动手操作或游戏类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既获得知识,又体验到学习的快乐。</p><p class="ql-block">(一)游戏类作业</p><p class="ql-block"> 没有书面家庭作业后老师们最担心的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的训练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完成,比如玩扑克牌游戏,一人抽两张牌,加起来谁的大谁赢或谁相差大谁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增进亲子感情。学习了《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回家可以布置如下的亲子游戏。游戏要求:亲子一起玩5以内数的分与合游戏。游戏规则如下(示例):第一步由妈妈确定一个数(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第二步孩子说;“我出2(伸出2个手指)”,爸爸说:“我出3(伸出3个手指)”,第三步孩子说:“5可以分成2和3”,爸爸说:“3和2合成5。” 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熟悉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边说边理解。</p><p class="ql-block">(二)操作类作业</p><p class="ql-block"> 学习了《比一比》后,设计的课后活动是:和你的父母一起制作一个简易天平,称一称你的小玩具,比比谁轻谁重? </p><p class="ql-block"> “双减”的路上,要实现真正的减负,教师除了优化作业设计,科学的布置作业,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