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天坛,闲逛京城(2)

龙之视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祭祀的地方,始建于明朝永乐18年,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过去,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状态,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祀活动应运而生。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夏商时期,就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到了明清时期,天坛,成为皇室举行祭天大典的祭坛,是天子向天帝表达敬意,祈求国泰民安、国运长久的祭祀场所,每年要在天坛举行3次祭祀活动,祈谷、祈雨、祭天。</span></p> <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4日,又是一个冬日暖阳的天气,今年逛了北京天坛公园。乘地铁8号线,在天桥站下车,出C口,出来就是天坛公园西门。冬季是旅游淡季,成人门票才l0元,6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免费进入,在北京这个皇城根下,这个票价很亲民,没有靠老祖宗宰游客,这样一个5A级景区,有些地方门票少说也得近百元。</p> <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从天坛公园西门进入公园。天坛公园西门,是明永乐十八年天坛建成之时,天坛外坛仅有的一座坛门。天坛西门,不仅是临近北京中轴线的一座坛门,也是天坛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座门。西门外就是老北京南城文化集成地天桥。天桥,是天子走的桥,所以称之为天桥。明朝和清早期皇帝来天坛举行祭天仪式时,都是经过天桥,然后从西门进出,因此也称“外西天门”。</p> <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很大,占地约270多万平方米。从西门进入公园,你就会感觉到过去皇家气派,圈这么大的地方搞祭祀活动,尽管过去北京土地不紧张,但也从中看出古人的大气和大中华的魄力。从西门到东门,就有2公里的距离,如果慢慢游览,也得大半天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这段斑驳的围墙,既见证了天坛的久远历史,也透视出园林的宏大。</p> <p class="ql-block">  在西门附近,就是天坛的斋宫。斋宫是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的处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祭天的前3天,皇帝要来斋宫斋戒沐浴,要不沾荤腥葱蒜,不饮酒,不娱乐,不理刑事,不吊祭,不近女人,多洗澡,以此称为“斋戒”、“致斋”。</span>斋宫内设施齐全,实际上是一座小皇宫。</p> <p class="ql-block">  很遗憾,斋宫没有开放,只能在外面看这个小宫殿。阳光照耀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斋宫正殿屋顶琉璃瓦上,红墙绿瓦,分外壮观,彰显出皇家建筑风格的气派,感到</span>这里虽不及紫禁城金碧辉煌,但也幽雅清静。</p> <p class="ql-block">  斋宫,坐西朝东,平面为方形。宫墙两层,外层叫砖城,周长为60多米,内层宫墙叫紫墙,周长为40多米。围墙正东2道宫门,左右各有角门,角门前面有汉白玉石桥。紫墙四周有167间回廊环绕,是守卫宫墙的八旗兵丁遮避风雨霜雪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走过斋宫,往南不远就是神乐署。神乐署,是天坛五组大型建筑之一,是组织明清两代皇家祭天大典乐舞的机构,祭天时负责演奏古乐,平时用于培训祭祀乐舞人员。由于过去战乱破坏严重,仅有部分主体建筑得以保留,目前神乐署只作为古代音乐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很遗憾,由于没有开放,只能打卡路过。</p> <p class="ql-block">  由西向南走了好长时间才来到了南门。如果从纯旅游的角度看,节省时间还是从南门进入。因为,从南门进入,就是圜丘坛、丹陛桥和北面的祈谷坛组成的一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了营造天庭仙台的神秘境界,在圜丘围墙的东西南北四面正中,分别设立了华表式石柱构成的棂星门。门顶部的石枋上雕刻有翻腾的云,好似凡人踏进天界的入口。</span> 棂星门是古代祭坛壝墙专用门式,形似牌坊,以汉白玉石雕造,称“云门玉立”。</p> <p class="ql-block">  圜丘外面是谴墙,采用蓝琉璃筒瓦通脊顶,墙身涂朱。蓝色琉璃瓦据说是最难烧制的一种琉璃瓦。蓝色看着很舒服,龙纹很漂亮,墙头还有脊兽。</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span>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也叫祭天坛。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p> <p class="ql-block">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建造祭坛呢?一是传说,皇天上帝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是古代把单数看作阳数,双数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九"被视为"极阳数"。</p> <p class="ql-block">  在天坛圜丘的中心,有一块圆形石板,站在这块石板上叫一声,你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明亮而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乎来自天空,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p> <p class="ql-block">  站在圜丘中央,向北远眺,圜丘、皇穹宇和祈年殿排列在一条直线上。</p> <p class="ql-block">  从圜丘坛出来向北,就来到了皇穹宇,这里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这是进入皇穹宇的大门,以此琉璃门与圜丘坛分割。</p> <p class="ql-block">  进入皇穹宇门内,一座漂亮的建筑呈现眼前,这座殿宇,屋檐覆盖蓝色琉璃瓦,檐顶有镏金宝顶,殿墙是正圆形磨砖对缝的砖墙,远远望去,就像一把金顶的蓝宝石巨伞,这样的建筑在中国古代是很少有的。</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皇穹宇是乾隆时期改建的,殿高近20米,木拱结构,由8根檐柱、金柱支撑。殿内是圆形穹顶,金柱及四周贴金和描龙彩画,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由于不能入内,只能在外观看,但仍为之而赞叹,不愧是古代的建筑杰作。</p> <p class="ql-block">  皇穹宇是以汉白玉石台基础,东西南三面有台阶各14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围有石护栏,汉白玉围栏上的雕龙久经游人抚摸,显得格外沧桑。</span></p> <p class="ql-block">  皇穹宇内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配殿,是存放从祀牌位的地方。每当冬至大祀之日的五更时分,这些神位被请到龙亭里,按照正位、配位、从位的顺序送至圜丘坛祭祀。</p> <p class="ql-block">  东配殿供奉大明之神、北斗七星之神、木火土金水之神、二十八宿之神、周天星辰之神。西配殿供奉夜明之神、云师之神、雨师之神、风伯之神、雷师之神。</p> <p class="ql-block">  回音壁、三音石、天心石被称为是天坛内的三大声学现象。在皇穹宇就有回音壁和三音石两处景观。这种声学现象并不是古人特意设计的,而是后来偶然发现的现象。在皇穹宇,游人更感兴趣的是回音壁和三音石,家人们相互反复测试,感受其中的奥妙乐趣,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  冬日暖阳下,高大的皇穹宇格外醒目,这个季节游人很少,拍出的片子也很好看,景区卫生很干净,保洁人员得闲休息,在暖阳下享受温暖日照时光。</p> <p class="ql-block">  从皇穹宇出来,走到后面,就是通向祈年殿的成贞门。站在成贞门下,回头再看皇穹宇,依然是那么的庄重和漂亮。</p> <p class="ql-block">  天坛成贞门是圜丘坛和祈谷坛的界门,成贞门门额最初是汉文书写,顺治入关后改为满文,后来又改为满汉双文,1914年袁世凯祭天时将成贞门的满汉双文改成只有汉文。一个门额的反复变化,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和更迭,也从中看出统治者对文化作用的重视,我们的祖宗都懂得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  这是通往祈年殿,贯穿南北的丹陛大道,也叫丹陛桥,是嘉靖皇帝赐谕建造的。明明是道路为什么也叫桥呢?原来,在这条路的下面,有专门给祭祀要宰杀的牛羊通过的道路,因为它们地位太低,不能从上面通过,只能从隧道通过。</p> <p class="ql-block">  丹陛桥是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连接着祈年殿和皇穹宇,长长的大道有360多米米。中心线的石板道称“神道”,神道两侧左为“御道”,右为“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今非昔比,而现在的游人大都很任性的走在“神道”上。</p> <p class="ql-block">  祈年门是祈年殿院落的正门,为庑殿顶建筑,殿宇五楹,中三间为门,中门供皇天上帝专用,皇帝进出左门,百官进出右门。这个建筑是明初原物,历经了600多年的沧桑,<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门制。</span></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每年的正月,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场所。从外形上看,这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外,汉白玉栏杆,分为上中下三层,正中的台阶上有龙、凤和云纹石刻。为了保护这组石刻,现在用玻璃罩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外部的地面上,历经风雨洗礼,有的已经破损严重,和主殿艳丽的外表相比,颇有点历史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  环绕祈年殿一圈,从不同侧面看这个祭祀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这种设计受到了“天蓝地黄”传统观念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的门窗,采用的都是大红油漆涂刷,配上金色的装饰,梁柱上配上五颜六色的龙凤彩绘,格外醒目大气,彰显出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后面紧连着皇乾殿,从后面看祈年殿,同样是雄伟大气。</p> <p class="ql-block">  皇乾殿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而后由官员将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和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p> <p class="ql-block">  皇亁殿院内,这个不起眼的小门叫“古稀门”,这个门也有说道。说的是乾隆七十岁的时候,考虑到乾隆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祭祀时减少步行路程,就在</span>皇乾殿西侧开了一个小型角门,乾隆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又恐子孙都走这个门,形成懈怠不恭,便下诏明确今后子孙寿达七十者方可出入此门,因此称之为古稀门。以后,清代各帝均无高寿,事实上出入此门者仅乾隆皇帝一人而已。</p> <p class="ql-block">  在皇乾殿外看这栋建筑,蓝色的屋顶别具一格。而围墙的脊瓦则为绿颜色,和圜丘围墙有所不同。</p> <p class="ql-block">  在祈年殿的一个配殿,为纪念天坛建成600周年,专门设立一个展厅,介绍天坛的历史文化变迁,主题就是《遇见•天坛》。</p> <p class="ql-block">  展厅内祈年殿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  看过展厅图片和文字介绍,才知道600多年经历的沧桑,这里也曾遭遇八国联军的掠夺和破坏。日本侵略军的细菌部队也曾在天坛住扎过。</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天坛占地面积大,房屋多,从推翻帝制后,一直有军阀部队在天坛里驻守。</p> <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解放后,也成为传播中华文华的重要场所,有许多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来此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围墙外看祈年殿。</p> <p class="ql-block">  在天坛公园游览,另一个感受就是这里植物茂盛、古树参天,植被覆盖率高。公园在古树上挂有红色和绿色两种标牌,红色的是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树,绿色的也已经有100年了。这些树是600多年来持续种植保护的结果,来之不易,这也构成了天坛公园的另一个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是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树王之一的九龙柏,也叫“九龙迎圣”,在北京市皇穹宇西北侧,此树冠蜿蜒起伏,树干有纵向褶皱,将树身分为九股,扭曲缠绕,宛如九龙盘旋,森然欲动。据介绍,天坛公园现有各种树木六万余株,其中古树3500余株,树龄三百年以上的一级古柏1150余株。</p> <p class="ql-block">  这些古柏不但是珍贵的活文物,而且是天坛沧桑历史的见证。著名的天坛古柏有九龙柏、问天柏、迎客柏、莲花柏和槐抱柏。</p> <p class="ql-block">  在天坛公园的西北角,有一处亭园,别具一格的亭台,在这个古朴的园林中独放异彩。这些亭子都是从异地迁建的,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  这个亭子叫扇面亭,顾名思义,亭子的形状如同打开的折扇,与近处的双环亭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双环万寿亭,是由一对重檐圆亭套合而成的,结构奇特、造型端庄、色彩明快,是为国内古建仅存的一例。亭子原建于中南海,据传是乾隆皇帝为祝贺其生母五十大寿而建的。1975年由中南海迁建到天坛公园。</p> <p class="ql-block">  方胜亭,也叫套方亭,是两个正方亭沿对角线方向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组合亭。</p> <p class="ql-block">  虽然是冬天,这里有许多老人在晒太阳,闲聊天,可见这里很受欢迎。这里游廊相连,凉亭、画廊,风格各异,色彩斑斓,多彩多姿,成为天坛公园中一处美丽幽静独具特色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  尽管在天坛公园游历了大半天,但仍然有些地方没有看到,有的地方没有开放,留下的遗憾只能过后有时间再弥补。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认为天坛公园没有什么意思,不热闹,但对于热爱历史,热爱古建筑的人来说,难得有这样精彩而又清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从天坛公园出来,来到附近的天桥,寻觅当年皇帝祭祀出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天桥,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城的一种记忆,自己记忆中的天桥也是停留在一些影像之中。到了天桥这个地方,印象中的场景不在,在过去天桥的位置,看到了当年天桥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年间,天桥的高桥身被拆掉,改成了低矮的石板桥。直到1934 年全部拆除,桥址不复存在,天桥只作为一个地名保留了下来。这座天桥的复制建筑,让人们联想到当年那座桥,桥下的龙须沟。</p> <p class="ql-block">  在附近寻找老天桥的影子,看到了老天桥的标志性建筑“四面钟”。这个建筑建于民国初年,解放后被毁,2003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  有一句俗话叫作“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天桥因市场的繁荣发展,兴起于平民大众,它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历史上的北京,一部分是以皇城为中心的皇家贵族的北京;一部分是由天桥为代表的平民的北京。过去的天桥,一些穷艺人在这里卖艺求生,现在这里仍然是北京的演艺中心,只不过演艺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演艺的内容更多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 天坛问天  祈福吉顺 <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6日,今天是大年初六,北京又是一个艳阳天。上次来天坛,兴芝没有来,今天陪兴芝再次来到天坛公园。今天是大年初六,又是6号,到天坛也有祈福之意,借吉祥之日,祝福家庭和孩子们六六大顺,国运昌盛。</p> <p class="ql-block">  同上次来不同,再次从西门进入,这里有了节日气氛,天坛公园的吉祥图标也立在门口,周围正在维修的围档已经拆除,一些商店等开门纳客,来游玩的游客明显多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上次没有拍圜丘全景,这次补拍上,天坛的圜丘和地坛的方泽坛,一圆一方,寓意天圆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回音壁喊上一声,体验一下神奇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在灿烂的阳光下,天坛是那么的壮美,不论从什么角度,怎么样拍,都能拍出良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祈年殿内的景物。</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坛基的排水兽是鱼头,和在太庙看到的螭龙头完全不一样,有的已经风化很严重,看不出原来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天坛祈年殿的东南角有一个绿色琉璃砖砌成的圆形砖炉称“燔柴炉”,是用来焚烧供品用的。炉北边放置了八个燎炉,是给清朝的前八位皇帝焚烧供品用的。藩柴炉和燎炉之间,有一口井,是用来存祭品血液用的。</p> <p class="ql-block">  从祈年殿东出,是通往神厨库和宰牲亭的长廊,这个长廊与中山公园的长廊有明显不同,这里更宽大,造型更粗犷,图案也不太精美。</p> <p class="ql-block">  左神厨和右神厨是在祭祀之前准备供品的地方。神库则是祭天前夜用各种道具盛好供品,由皇帝亲自验看的地方。现在大院已经成为相关主题的博物馆,展出各种祭祀用品。由此可以对中国古代的礼文化加深认识。</p> <p class="ql-block">  这里现在是天坛文物展览的场所,有许多精美的祭祀器皿,还有仪仗用品,古典乐器在此展出,基本上都是真品,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天坛北宰牲亭是天坛公园的一个建筑群,位于东侧,西侧是北神厨建筑,北宰牲亭、北神厨建筑,是天坛公园最后修复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七星石是在天坛七十二长廊东南的场地中,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块巨石。七星石是明嘉靖年间的镇石,这些石头在这里已经470多个年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