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悬空寺

天天锻炼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五岳之一——北岳恒山山势巍峨,从北仰望,层岩叠嶂、灵峰秀立,虽不十分险峻,但原始古朴之中透着神秘和苍凉,给人清静绝尘之感。作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的悬空寺,则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2021年5月20日我和太太在儿子的陪同下,再一次来悬空寺参观。(我和太太曾于2016年九月到此一游。) 儿子给我和太太合影。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换句话来说,就是让人们上了这处寺院,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烦恼抛掉。 从天师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他的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将陶宏景(公元456-540)明确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体现于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 对悬空寺的这种独特造势,寺内外的峭壁上有诸多名人题咏给出了千古评说。唐朝诗人李白赞美其为“壮观”,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则叹其为“天下巨观”。明诗人汪承爵在《望悬空寺》中说它“刻石成香地,凭虚结构工”。清朝诗人邓克劭在《游悬空寺》中又说它“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 远远望去,有“天上寺院”之称的悬空寺像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在一百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建筑有40间大小阁殿,之间用曲折回环的栈道连通。 太太和儿子在悬空寺门前留影。 这座重达数十吨的3层寺庙孤独地悬挂在半空,似乎只有几十根立木支撑整个楼体,这是因为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并不是这些立木,而是深深插入岩石的横梁。北魏时期的工匠们利用简陋的工具,在岩壁上打出两米多深的石孔,然后将27根直径50厘米的横梁一根根插入石孔,横梁的大部分都在石孔内,露在外面的横梁只有1米。这就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杠杆,轻松地挑起了悬空寺的绝大部分重量。工匠在这些露在外面的横梁上铺上走廊,通过绳索将建筑材料运上90米的高空,最终组装出一个壮丽的悬空寺。 令人称奇的是,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遮蔽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br> 进入悬空寺大门后,太太和儿子环视寺外远景。 这座古建筑曲折回环、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参观起来颇有些不容易。由于地势所限,建筑结构特殊,其连廊、楼梯等处十分狭窄,很多地方甚至仅能容纳一人,参观者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移动。 寺内布设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佛像80余尊,皆可可怡人。 地处寺最高层的“三教殿”,内中供奉着佛、道、儒始祖释迦牟尼、老子和孔子的塑像。这在其他寺院是较为罕见的。史载,北魏有好几代皇帝广泛接触中原文化,对佛、道、儒三教也都较为尊重,但三教之间却争强好胜,“斗法”之事频频发生,搞得国家动荡不宁。悬空寺戏剧化地将三教最高首领置于一室,荟萃一堂,这是否是为迎合皇室统治的需要不得而知,但让他们相安而处,保持安定团结,也不失为一段宗教佳话。 得益于鬼斧神工的建筑技术,经历1500多年的风雨和几十次的地震,悬空寺始终牢固屹立,并在201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危险建筑之一。它从选址、设计,到宗教内容无不超越了寇谦之的初衷,成为一处融建筑学、美学、宗教学于一体的人文奇观。 半空中悬空栈道上边的崖壁上,刻着“公输天巧”四个大字。公输就是指古建筑的巧匠鲁班。 悬空栈道恰当的将两楼全线贯通,可以说是惟妙惟肖。 在此处,可以见到两尊北魏阶段的凿刻佛象,为测算悬空寺的建筑時间提供了根据。 参观完毕,也许最能抒发我们对悬空寺惊叹之情的,还是寺栈道上方的这四个石刻大字:“公输天巧”!<br>   注:考虑安全,有关部门规定悬空寺最多可以同时容纳100人。但我觉得悬空寺为了挣钱(门票125元),好像没有执行这个规定。同时进寺参观的人很多。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和太太走在第一层和第二层栈道时候,虽然觉得脚下木制楼梯晃悠,但心里还能接受。但到第三层栈道的时候,由于人多都害怕,都在着急走,这时明显感觉脚下的木制楼梯在颤抖。那时候我有点后悔进悬空寺,我不由自主的说一声:这能不能把人挤下去?没想到我太太前面一个大约40岁的女同志随口就说:去年(2021年)疫情悬空寺不要票,她来的时候看见挤掉一个女性。啊!我问:人咋样?回答:人多顾不上看。几十米高掉下去你说呢?顿时我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