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不舍农学情

羽禾

<h1></h1><h1></h1><h1><b>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史记﹒文帝本纪》)。<br></b><b> 我是土生土长的扬州城里人,可谓是出生“书香门第”,但是从小与农结缘,一辈子从事这一平凡而伟大的事业,自诩是从“皇宫”(皇宫社区福寿庭1号。光绪七年,两淮巡盐御史洪汝奎曾在此地段建造万寿宫,供奉和祭奠清朝历代帝王,老百姓习惯上称之为“皇宫”。)走出来的“泥腿子”。</b></h1><b style="color: inherit;"></b> <h3><b><font color="#167efb">左:父亲大学毕业照(20世纪20年代);右:祖宅巷名、大门和内院(2021)</font></b></h3> <h1><b> 我的农学生涯包括学农,爱农,从农,恋农四个阶段。<br> <font color="#ed2308"> 学农</font><br> 我的小学、中学阶段(1964-1975)是在“文革”中度过,响应毛主席“学工、学农、学军”的号召,学校常带我们来苏北农学院参加学农劳动,也曾坐在阶梯大教室听劳动模范、水稻栽培专家唐宝铭授课。那时,农学院很大,东至现在华懋以东的二道河边,南至扬州大学中心校区,北至苏农四村都是农学院的范围。1977年,我参加“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届考试,1978年3月被江苏农学院录取,从工厂步入苏农校园,开始农学专业的学习。所以我是农学院的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b><br></h1> <h3><b><font color="#167efb">高考准考证(1977)</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苏北农学院校园全景(20世纪50年代)</font></b></h3> <h1><b> <font color="#ed2308">爱农</font><br> “学一行,爱一行”这是我做事的基本准则。由于来自城市,对农学一无所知,所以进校以后除了刻苦地学习专业理论外,还参加了许多兴趣小组,跟随老师学习实践经验。我曾跟随龚玉麟老师学习小麦栽培,冬天下麦田查苗;与邓德祥同学跟随蒋德铨老师学习棉花栽培,凌晨3点去棉田测温;与邓德祥等同学跟随植保系朱子龙老师学习蚜虫及天敌蚜茧蜂的调查方法。4年的学习让我爱上了农业。</b><br></h1> <h3><b><font color="#167efb">向王宏喜同学(入校前任生产队长)求教水稻生产经验(1978-9)</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跟随朱子龙老师(中)在蚕豆上调查蚜虫发生情况(1980-春)</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农学73班同学毕业合影(1981-12)</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扬州籍同学江苏农学院大门前合影(1981-12)</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扬州籍同学第一教室前合影(1981-12)</font></b></h3> <h1><b> <font color="#ed2308">从农</font><br></b><b> 1982年初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江苏省农科院,在粮食作物研究所跟随汤玉庚研究员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开始了我的务农生涯。在南京的10年中,我得到汤老的悉心培养和指导,特别是汤老严谨做事、诚实做人的作风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1991年为了照顾家庭,我调回了母校——江苏农学院(扬州大学),成为一名农学院教师,跟随顾铭洪教授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b></h1> <h3><b><font color="#167efb">江苏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工作照(1985)</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汤玉庚研究员(我从事水稻研究工作后的第一任导师)90岁生日原课题组成员合影(2006,南京)</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与顾铭洪老师(扬州大学校长,教授)在海南参加水稻考察(2002春)</font></b></h3> <h1><b> <font color="#ed2308"> 恋农</font><br></b><b>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我到了退休的年龄,但还有科研项目刚刚开始,自己总觉得还没有干好、干够,有些依依不舍的感觉,这就是恋农吧。我计划退而少休,只要身体许可,再为国家的农业科研发挥余热。</b></h1> <h3><b><font color="#167efb">不同时期个人照</font></b></h3> <h1><b> 我在扬州大学工作30来年,没有做出什么突出贡献,能在教授这个岗位上退休是我的莫大光荣。要说在扬大从事农业教学和研究这么多年的工作感受,可归纳为两句话:<br></b><b> 做老师真好!出差走到那里都能遇到农学院的学生,每逢节日都能收到学生们的问好,这是一种欣慰。<br></b><b> 从事农业科研真好!这不仅是为国家农业作奉献,与大自然相处,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洗礼,增进钙的吸收,有益身心健康。<br></b><b>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前辈老师对我的悉心培养,感谢同事们在工作上给予的帮助支持,感谢学校、学院领导对我的关心照顾,也感谢曾经相遇农院的老同学和学生们。祝愿农学院、扬州大学的明天更美好!</b></h1> <h3><b><font color="#167efb">退休时农学院领导的祝福语(2021)</font></b></h3><div><b><font color="#167efb">注:三十八年有误,实际是在江苏农科院工作10年,扬州大学工作30年,合计整整四十年。</font></b></div> <h3><b><font color="#167efb">学生的总结评价(2021,武进水稻研究所所长徐玉峰)</font></b></h3> <h5><b><font color="#ed2308">背景音乐:感恩的心</font></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