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

徐立信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於胶济铁路:</p><p class="ql-block">1898年3月6日,中德两国《胶澳租借条约》签订。一系列早已虎视眈眈许久的财团,获得了山东德国铁路的建筑和经营权。</p><p class="ql-block">1899年6月14日,由德华银行、德意志银行、德意志国民银行和柏林商业银行等14家大型银行共同出资54OO万马克,在柏林组成了专门负责铁路营建和日后进行事务管理的山东铁路公司。清政府也投资了4O万两白银,名义上是"德华"合办,实际上完全由德国人把持和拥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多年前复建的青岛站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珍贵的界石,更是屈辱的记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这块"德境"界石,我想起了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一一王培佑,平度邹家坡人。光绪九年中进士入翰林,后历任监察御史、顺天府尹、太常寺卿、宗人府丞等职。</p><p class="ql-block">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次年划定"租借地"界约时,德方企图进占即墨、胶州、平度、高密、诸城五州县的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时任御史的王培佑和工科给事戴恩溥,也是平度人。共同联名上奏朝廷,终使清廷通过外交,迫使德方如约划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98年,第一份城市规划中,拟将(青岛)火车站建在前海栈桥附近。大港建成后,栈桥将不再使用。最后确定现在青岛站更为合理的选址方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胶济铁路施工前的测绘人员</p> <p class="ql-block">19O2年的德国钢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制铁路信号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青岛站塔楼大钟残存的部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租占时期下水古力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东铁路公司铜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东铁路公司投资157.8万马克,在下四方村南,兴建胶济铁路四方工厂,厂区占地12.5公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胶济铁路接受纪念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这些曾经的老物件,挺眼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