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教育的沿革

福祥💝

<p class="ql-block">  龙口市东南一隅有座山叫做莱山,莱山周边,是红色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一代教育人的努力,这片革命老区已经形成村村有初小、区片有完小,既有公办正规中学-黄县五中,又有社办农中的完整教育格局。后虽经“文化大革命”的洪流荡涤,又经拨乱返正、改革开放的洗礼,再加上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的不懈努力,莱山教育在“建党百年庆”的今天更加显得欣欣向荣、风华正茂、焕发着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我1967蓬莱师范毕业,1968年在田家公社后迟完小,任五年级数学语文兼班主任。当时班上的学生,记得有王兴属、曲爱莲、曲树和、王在幸、王在宏、苏廷发等,苏廷发是班长。学校一至六年级各有一个班,还有一个农中班。初小四个班都是本村学生;两个高小班及农中班,生源则来自前、后迟家,大、小草屋,及常伦庄、店埠曲家、小院夼、苏家、阎家共九个自然村。教导主任姜振厚主持工作。教师除了我还有林学助、迟香菊、王树义、迟元峰、迟殿贵、周德林,农中老师是陈桂荣、王兰芳;陈老师任农中班主任,极能干的一位职业女性;学校除正常上文化课还根据毛主席“五七”指示“学农”“学工”:勾花、养猪、农中还有“学农”基地。此外,学校还排节目搞宣传。大家干得正好好的呢,十一月八日,即有山东省嘉祥县小学教师侯振民、王庆余“农村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倡议信在《人民日报》发表,各大省报争相专载;这就是当时有名的“侯王”倡议又叫“一鞭赶”。一石激起千重浪,咱龙口(黄县)各公社“革委会”纷纷跟风,十二月农村小学、农中公办老师全部卷行李卷回村挣工分,半年后停发工资、粮管所粮油断供。莱山教育顿时陷入无政府状态……</p> <p class="ql-block">  我回到老家鹰口王家,春节后就有常胜庄书记陈兆源、革委会主任陈日道到我家来,雇我到他们村代课;说本村陈淑荣老师教一至四年级,要我负责五年级和初中班。就这样,在这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我吃了一年的百家饭;上半年还能给户主粮票,下半年就只能给粮食啦。国家的工资、粮所的粮油只供应到六月底,下半年要村里开工资、分粮食。那一年我教过的学生,记得有陈紫兰、陈祥宽、陈日庆、杜华等等;其中数杜华学习最用功:上课认真听认真记,课后曾经问过我因式分解数学题。常胜庄原来叫将军营,山深林密、民风淳朴,抗战时期庄木松的队伍常在这里活动,是远近闻名的红色老区;春天到了,常胜庄满山遍野盛开着樱桃花,小河里清清的河水哗啦啦地日夜流着,这水来自山涧干净无污染,打回家就可以喝。</p> <p class="ql-block">  1970年春节后恢复教育,教育助理张晨钟同志主持“莱山公社”各学校组建工作;当时莱山设有七甲、北谢、西林三处联中,王屋、郭沟两处七年制学校,每个自然村一处小学,改秋季始业为春季始业。学制: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黄县五中改为“莱山高中”,招收高中生,学制两年。张晨钟助理王屋老家、调动教师时专捡不顾家或没成家的老师往王屋七年制学校按排;我师范毕业不久未婚,顺理成章地到了王屋。和我一个调令调去的还有刘永昌老师,我们接替张清松老先生负责七年级班,刘老师教数学,我教语文还当班主任。当年的七年级学生如张永凤、张风芹(姐妹)、张爱芳、张清珍、张清建、张树志、张清设等,至今仍有印象。</p> <p class="ql-block">  1974年我在姜家店小学任一年级语文数学兼班主任,随驻村干部吃派饭。主任教师姜廷举同志,任课老师除了我还有王桂英、姜洪鹤、姜登琦、姜春英等四位老师。一至五年级分五个班;都是本村学生。此时,又遇莱山教育由春季始业改秋季始业;我教一年级教了一年半,我这个班的孩子们,学习一年级课程也学了一年半。秋季开学时教育助理朱良经同志重新调动教师,姜生老校长把我要到了王屋七年制学校教初中班的物理化学(当时称工业基础知识)还当学校的事务长。</p> <p class="ql-block">姜生老校长(中)</p> <p class="ql-block">在北谢联中。自左向右,后排王春君、张清梓、王思海;前排我、姜延富、林学洪。</p> <p class="ql-block">  1979年我在北谢联中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化学课并兼任事务长,又遇学校由联中改为“完中”。除了四个初中班外,学校又招了一个高中班:林秀兰老师教语文兼班主任、数学王永增老师、物理朱子顺老师、我任化学,校长王厚铎先生;另有院下王恭法同志代表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生源来自姜家店、院下、南谢、北谢、王沟、王屋六个自然村。此外,咱莱山还在山前邹家设立了一所九级制学校,一至八年级都有(九年级暂缺),包含小学、初中、高中,生源来自鹰口王家、山前邹家、朱家、山前郭家、山前杨家五个自然村,校长路振堂先生。</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两处学校的高中班并入莱山高中,林秀兰、王永增、朱子顺等老师到莱山高中任教;莱山地区的“九年制学校”及“完中”昙花一现。</p> <p class="ql-block">我在北谢联中</p> <p class="ql-block">在西林联中。自左向右:林士爽、王昌歧、我。</p> <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在北谢联中又适逢莱山教育重大调整:北谢联中撤消、设立北谢小学,生源来自姜家店、院下、北谢家、南谢家、王家沟五个自然村,初中班学生合并到七甲联中;同时王屋和郭沟两处七年制学校的初中班学生也归七甲联中,学制仍然是两年;王屋和郭沟两处“七年制学校”变成“王屋小学”和“郭沟小学”;我也由北谢联中调到西林联中,任六年级数学、班主任兼八年级化学,西林联中生源没有变,但学制则改成三年制;校长王永贤、教导主任林学助、总务主任林化仁。第二年,七甲联中也改两年制为三年制。</p> <p class="ql-block">我在西林联中。</p> <p class="ql-block">  1984年莱山教育又发生新的变化,西林联中、七甲联中和莱山高中合并为七甲中学,校长张玉书、副校长兼总务主任王永贤、教导主任姜延富。我由西林联中调到七甲中学,任七年级四班代数、几何,班主任兼八年级四班化学。</p><p class="ql-block"> 1985年秋,教导处成娟荣老师(原七甲联中化学老师)下班级任课,我服从领导按排,接替成娟荣老师进教导处管图书、管仪器管理学校的实验室。两个月后,学校上音乐课的老师不知为了点什么事一时想不开,竟然趁人不备寻了短见,撇下全校学生的音乐课没有人去上;为了安抚学生,我又临危受命兼音乐课。我找人帮忙把风琴抬进了实验室,在指导学生理化生实验的同时,插空给全校十三个班级的学生,每周上一节音乐课。</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音乐课这一兼,我一发不可收,1998年反而转为专职音乐老师,并且一直干到退休。从1985年兼音乐课到我退休,时间二十余年!这期间,从七甲中学走出来的学生,大都上过我的音乐课;日后又继续深造并且至今还在从事音乐事业的,有王丽老师、姜佳宁主任等。</p><p class="ql-block"> 也正是我转为正式音乐教师的1998年,七甲中学学制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p> <p class="ql-block">王丽老师(右)</p> <p class="ql-block">姜佳宁主任(左)</p> <p class="ql-block">  想想上世纪未莱山教育的沿革,再看看如今这新世纪的莱山教育:宏伟大气的教学楼、实验楼,明亮的教室和理化生实验室,崭新的课桌凳,洁净卫生的学校食堂和宽大整齐的饭厅,一排排现代化的校车,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有理念有担当的领导班子,功能齐全的操场和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校园,我们莱山儿女豪情满怀、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党的光辉指引下、莱山人民经过上下一心不断努力,莱山教育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而这一切,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是我们这一代老教育人,连想也不敢想的。</p> <p class="ql-block">七甲学校教学楼(中学部)</p> <p class="ql-block">七甲学校教学楼(小学部)</p> <p class="ql-block">  我是土生土长的莱山人;八岁上学、十七岁黄县五中毕业考入山东省蓬莱师范学校,是莱山教育的受益者。二十岁我蓬莱师范毕业从教一直工作在莱山周边地区,又是莱山教育的亲历者和莱山教育沿革的见证人。莱山的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我把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莱山教育。我是多么地热爱着莱山这方热土,热爱着家乡的父老乡亲,热爱着为之奋斗四十载、退休十五年后仍牵肠挂肚的莱山教育啊!不时地回首一下往事、时刻不忘来时的路,听党话、感党恩、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在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幸福祥和地度过往后余生。</p> <p class="ql-block">我(前排右)珍藏至今的教师合影。校长张树奎(前排中)副校长谢玉娥、林士敢,教导主任姜福美,政教主任史丙波,团委书记张兵(前排左),总务主任谢洪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