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舍的《茶馆》以前也阅读过,但那时候毕竟因为年龄小的问题,对里面许多章节的人物关系以及社会深层次的东西理解不够,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着的深层无奈与哀伤。今天再次捧读,却另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在创作《茶馆》时,心中升起的那种既愤怒而又无奈的神情。</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所谓万恶的旧社会里,老舍先生的《茶馆》演绎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人物悲欢,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级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 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茶馆》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各阶层人们的生存状况,他们有挣扎有无奈,老舍先生就好似一个可亲的老者,脸上带着浅浅的忧伤,向我们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悲与喜,忧与伤。从《茶馆》里,我理解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黑暗,从《茶馆》里,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茶馆》里我更是读懂了很多人的悲伤与痛苦,我憎恶有权有势的庞太监,同情可怜的康六和寄予希望的小花。</p> <p class="ql-block">忘不了那个情节,庞太监买媳妇,可伶的老人用十两银子卖了自己养育多年的女儿。这十两银子在当时能不能养活一家人我不知道,但用十两银子卖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只是为了让家里人活下去。多么可悲啊,我不禁呐喊,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还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悲剧?被卖的姑娘昏了过去,庞太监却依旧在旁边大声叫嚣着,“我要活的。”当姑娘醒过来的时候,庞太监大笑着说:“她又活了。”我不禁要问,这是人啊,岂能当玩物买卖?也许在那个年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大概都是如此吧。甚至贫苦人家的孩子还不如富贵人家里的一条狗。我不禁想起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来,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啊?</p><p class="ql-block">小花是下一代人的代表,虽然她是个女孩,但大家都对她充满希望和寄托,她的父亲,爷爷,和康婆婆都鼓励她要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有自己的好生活,看到这些,我是多么庆幸自己生活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衣食无忧,生活美好,而小花为了活下去,不得不与爷爷告别,我读到了老掌柜的无奈,也读到了老掌柜的不舍。这一幕与老人卖女儿的那一幕又是多么异曲同工,离别都是为了过活,都是迫于无奈啊。每每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眼眶湿润,一丝悲凉从心底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时代,人们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在黑暗中苦苦挣扎,每天都在为下一顿饭在哪里而担忧。而上层人则夜夜笙歌,时时丝竹,不关心社稷,更不担心低层人的死活。老舍笔下的三幕戏葬送了三个时 代,这三幕戏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茶馆》只通过一 个茶馆和一些下茶馆的小人物来反映,用这些小人物 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这些混杂着汗与泪,歌与 笑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 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 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茶馆》里,我还看到了国人对洋人的崇拜与佩服,我不禁想问,为什么中国人想象洋人?为什么中国人会想洋人比他们好?在《茶馆》里可以看得到洋人的地位越来越高。比如,马五爷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茶客也说刘麻子的洋服,洋玩艺儿很巧妙,连洋人的习惯都慢慢地变成中国人的习惯了,人们听得音乐有洋味儿,不想再听传统的评书。小刘麻子最受洋人的影响。他说洋人的话很吃香。甚至有洋味的话比普通说的话都有力量。这是多么的可悲,就是在今天,仍有一部分国人信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仍有一些精美精日分子在诋毁自己的国家,为世界霸权为日本侵略者大唱赞歌。这是何等的可悲可恨,我想问,如此尔等为何不离开中国?这明显是典型的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不孝子孙啊!</p> <p class="ql-block">老舍先生是人民公认的人民艺术家,他塑造的很多人物也早已经深入人心。这一篇《茶馆》反映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是多 么悲惨,道出了劳苦百姓对生活的憎恨与不满,写尽了人世无尽的沧桑,历久弥新。但愿这些历史的沧桑伴着我们一直走下去,如警钟长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