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的街》

孙利克

<p class="ql-block">  好久没有在永康路、永嘉路一带溜达了,刚好闲着无事出门逛逛。永康路、永嘉路在襄阳南路和嘉善路两条东西穿越着似乎像个井字形状,儿时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这里玩耍,不宽的街道两面的人家朝夕相处,街上除了一两家烟杂店外其它啥店都没有,烟杂店里的公用电话(传呼电话)响了,店主满街的喊“阿毛头——侬额电话快来接”!</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晚上街边的人家会用水把门口的地上冲凉,躺在滕椅子摇着扇子和隔壁或对门的邻居“嘎三胡”(聊天),老阿姨们互相传达小菜场里的行情,因为一个勿当心就要“前吃后空”,下一个月“六月里穿棉鞋…热脚(日子)难过”了。小孩子们在几乎没有车辆的马路上嘻戏打闹偶尔有骑黄鱼车(三轮车)路过就会喊“勿要寻希(死),快点走开”,然后这帮孩子又窜到别处去了!还有下班迟的拎着热水瓶显摆的喊“小赤佬,快回来吃冰镇酸梅汤”,一看就是厂里福利好灌了大半瓶回来……,这就是以前这两条马路上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已过,如今街边的民居都变成了“店面”,各种五花八门的店都有,有咖啡店、西餐厅、酒吧、中餐馆、面馆、日料店、韩餐厅、泰餐厅、宠物店、美甲店等真是应有尽有,而且大都成了“网红”店,摩托车车友在这里相聚,“男模”在这里摆尽了各种PES!“小姐姐”们在这享受着夕阳的余辉玩着手机,一台电脑一杯咖啡坐上半天……,这成了沪上不少年青人想往的地方,白天来“打卡”,晚上来“撒狗粮”。有许多操着外地口音的年青人来上海“打拼”,闲暇时来这里打打卡,寻找一下别有情调的地方,说不定还能“偶遇”一段情!对上缘的还能相伴一生……。</p><p class="ql-block"> 几乎每家都是“网红”,店里都坐满了人,还有各别的店门口还排起了长队等待着入座,从外面看进去有成对的、成单的、成群的在那里谈情、说爱、“疗情伤”,当然每人手中的手机是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 相比在边上嘉善路上部分弄堂口还存在实实在在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杂货店、水果店、理发店、修补铺,还有木匠师傅修理旧家具,修鞋匠坐在弄堂口等待着生意,一台老式缝纫机在上街沿等待着缝缝补补的顾客……。老洋房还是老洋房,老弄堂还是老弄堂,大铁门上依然毫无羞涩的挂着红红的短裤衩随微风飘逸……</p><p class="ql-block"> 沪上之大应有尽有,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是老上海人、年青上海人,新上海人,外地来沪务工人……,生活永远是生活,这几乎是不变的定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