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宋姑苏、追寻美好

老罗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寻宋姑苏”究竟是追寻什么呢?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也许,寻宋就是要追寻宋代的灿烂文化,就是要体悟宋人的生活美学。这种美往往是细微的。只有用心品味方能从一池一亭、一匾一联中感受到生活之大美。</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前,我与老同学重游了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对其亭柱上的集句联,反复吟诵后都大为赞叹。来自欧阳修的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意境是那样雅淡、疏朗;出于苏舜钦的下联“近水远山皆有情”情韵是如此缠绵、妩媚。古往今来,有缘识读者都能在审美中获得生活的灵感。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看始建于宋代的被园林大师陈从周评述为“苏州诸园,此园构思最佳”的网师园,历来都被认为是“苏州传统建筑中艺术含量最高”。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的“明轩”就是仿造了网师园的“殿春簃”后迁移过去的。我们环绕“彩霞池”,穿过“射鸭廊”,来到“看松读画轩”。举首细读匾额,旋身欣赏门外,不经意间与诗情画意撞个满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是腊月隆冬,然行走在这样精致的园林里,岁寒心暖,如沐春风。</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 🌸 🌸</span></p> 🔻 沧浪亭,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始建于北宋年间。 🔻 游览沧浪亭先不要入园。隔河观赏,方能品味其园内景色与园外小河互为借景的独特的造园艺术。 🔻 黄石垒起的驳岸边,小舟横斜 🔻 未进园林已经隐隐望见绿树掩映中的沧浪亭的飞檐翘角 <p class="ql-block">🔻 园子的尽头是一栋欧式风格的“颜文樑纪念馆”。他是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在这里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为中国美术界培养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纪念馆与沧浪亭并联彰显了古今文化的传承。</p> 🔻 进入沧浪亭必经一座三孔平板古石桥。这也是苏州园林中独无仅有的。 🔻 入园往左就能看见大名鼎鼎的沧浪亭耸立在山石垒起的高坡上 🔻 常读常新的集句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 老同学围坐在沧浪亭,让欧阳修、苏舜钦的名句浸润心田 🔻 闲吟亭楹联: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 🔻仰止亭 🔻 游廊上有108扇漏窗,无一雷同,独树一帜 🔻 翠玲珑,以竹命名。取自苏舜钦“秋色入林红黯淡,月光穿行翠玲珑”的诗句 🔻 “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清朝诗人何绍基句) 🔻 粉墙竹影,滴翠脱俗 🔻 石笋两支、修竹数竿<div><br></div> 🔻 幽兰飘香、清雅嫣然 🔻 据说以前“看山楼”能够看到虎丘,现在却是一片高楼了。 🔻 与沧浪亭一河之隔的“可园”是苏州仅存的一座“书院园林”。 🔻 始建于南宋的网师园,被认为是苏州传统建筑中艺术含量最高的。 🔻 轿厅里挂着网师园全景图 🔻 彩霞池呈乌龟形状,这座苏州最小的拱桥叫引静桥,正好锁住乌龟的脖子<br> 🔻 引静桥长2.4米,宽不足1米。桥顶刻有圆形牡丹浮雕,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弓形小桥,不愧为佳构之作。 🔻 桥身藤萝缠身 🔻 黄石叠砌的云岗,上有青枫、玉兰。 🔻 南国红豆播撒着浪漫的芬芳 🔻 墙角小景 🔻 这里曾是西游记取景地,孙悟空化作青烟从古井中升腾而起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雅致的“看松读画轩”匾额 🔻 屋里屋外都是画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看松读画知神韵 🔻 “看松读画轩”门前的古柏已有930年树龄 🔻 “月到风来亭”,三面环水,是临风赏月之佳处 🔻 此处是网师园标志景点 🔻 万卷堂 🔻 殿春簃 🔻 虽腊月隆冬,却岁寒心暖 <font color="#ed2308">谢谢朋友们的观赏!</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