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星》,了解毛泽东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三闲杂谭

<p class="ql-block">近日在读日本学者石川祯浩写的《“红星”:世界是如何知道毛泽东的?》(以下简称《红星》)。石川祯浩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书而享誉海内外学术界,其研究信奉“上帝就在细节中”,因为材料丰富,考据严谨,饶有趣味,往往让读者“很有读学术侦探小说的感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奎松的评语是“石川教授的研究总能别出心裁、知微见著,本书的考察就颇见作者抽丝剥茧的功力。”</p><p class="ql-block">《红星》依旧体现了作者这种严谨细致、洞幽烛微的风格。《红星》从一张奇异莫名的照片讲起……</p> <p class="ql-block">如果让您根据下面这幅照片的形象,猜一位中共领袖,相信即使您脑洞大开也猜不出是谁。</p><p class="ql-block">猜不出就对了。因为这张照片完全是张冠李戴,而且照片本尊至今没有查到。</p> <p class="ql-block">那这位胖乎乎的、看上去像阔佬的人是谁?</p><p class="ql-block">说出来,您可能要笑喷了。</p><p class="ql-block">这幅照片,是刊登在1937年8月18日(也就“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的一个月),日本政府公报《周刊》上的插图,注明其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p><p class="ql-block">什么,毛泽东的形象是这样的?真是笑掉大牙了。</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这张照片之所以能笑出来,完全是因为毛泽东后来成了中国革命闻名于世的伟大领袖,他的照片、画像也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在1936年秋冬之前,不要说是日本、苏联、欧美等国家,就是许多中国人也不知道毛泽东是何许人。因为,当时的国民党政权把共产党视作眼中钉,不仅加以严酷镇压,而且严密封锁对共产党的报道和介绍。共产党被骂作“共匪”“赤匪”,毛泽东也被称作“匪首”。有人据此判断他是土匪头目,但他做过什么、长什么模样,都无从知晓。</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1934年,美国共产党编辑发行的</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今日生活》载毛泽东素描画像</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1934年,在法国巴黎印刷和发行的宣传册</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今日之革命中国》载毛泽东肖像</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4年,莫斯科杂志</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苏维埃中国——资料文献集》载毛泽东肖像</span></h5> <p class="ql-block">上面三张1934年的毛泽东肖像,一些中外报刊杂志曾用过,这无疑是毛泽东本人。但仔细比较,从人物的发型和领口等,照片显然处理过,按现在说法P过了。<br>确实,这三张毛泽东的早年照片,来自同一源头,即下面这张合影?。该合影摄于1927年3月,地点是武汉。照片上的人物都是国民党的干部,上方说明文字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开会日纪念中华民国十六年三月十日在汉口”。<br>请注意,用圆标示的就是毛泽东。<br></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1927年3月,国民党干部纪念合影</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圆圈处为毛泽东)</h5> <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早年毛泽东只有合影照,没有单独生活照,也没有专访口述之类的传记。一句话,世界是不了解真实毛泽东的。</p><p class="ql-block">那么,是谁最早向世界介绍了毛泽东的生平和容貌?是谁拍了他的照片并将其传播到全世界?这个划时代的人物,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又译《西行漫记》)。</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陕北采访时的斯诺</h5> <p class="ql-block">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从西安出发了,准确地说是“斯诺们”。因为除我地下党护送人员外,当时与斯诺一同前往陕北的,其实还有一个老外,就是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他的中文名字比较有名,叫马海德。因为这次出访是极其危险的,出于保护自己身边家人和朋友的考虑,马海德希望斯诺在书中不要写到他,斯诺也遵守了他的承诺,因此我们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看不见关于他的记录。</p><p class="ql-block">斯诺幸运地获准采访三个月(其实一年前也申请过,但没有获准)。他带着两部相机、二十四只胶卷及中共地下组织用“隐色墨水”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从西安出发,穿越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和土匪横行的西北内陆,前往迷雾重重的“红色中国”—陕北。1936年7月15日,斯诺到达当时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所在地陕西保安县(即志丹县)。</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毛泽东就接见了他,并与他进行了关于抗战形势的谈话。在历时3个多月的采访中,在昏暗的窑洞里,毛泽东与斯诺彻夜畅谈。毛泽东传奇般的经历,红军英勇战斗的故事,使这位好奇的美国人听得如痴如醉。这是毛泽东唯一对他人讲叙自己的身世。</p><p class="ql-block">期间,斯诺为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拍摄了许多照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幅毛泽东身穿红军蓝灰军衣、头戴八角帽的照片。照片中的毛泽东年轻、潇洒、沉着、睿智,眉宇间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袖的风采和魅力,赢得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好感和信任。看来领袖颜值确实是有亲和力、感召力和杀伤力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毛泽东是很少戴帽子的,据一同前往的马海德回忆,拍照时斯诺觉得毛泽东的头发有点乱,就把苏区发给自己的红军军帽摘下来,给毛泽东戴上了,才有了这张传世经典照片。</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斯诺:1937,我的毛泽东印象</h5> <p class="ql-block">斯诺进入陕北后,外界就开始传言,他已命丧“共匪”之手。但是,三个月后斯诺却突然在北平现身,并据十六大本采访笔记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第一次向世界披露毛泽东的早年经历与中共革命的真实面貌,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识,轰动了世界。</p><p class="ql-block">如果说1936年以前,关于毛泽东的信息还存在诸多以讹传讹的情况,那么1936年斯诺的采访报导则改变了这种情况。可以这样认为,斯诺通过实地采访后向外界传播的信息,按现在网络用语来说就是成功“出圈”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斯诺和毛泽东</span></p> <p class="ql-block">三个月的采访结束时,斯诺把相机和未用的胶卷赠给了新结交的共产党朋友陆定一(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请他拍了好照片寄到北平,然后就踏上了回程。斯诺于1936年10月12日离开保安,10月25日回到北平。</p><p class="ql-block">这次采访的成果,包括毛泽东自述生平在内,于1937年秋在英国、翌年初在美国出版后,立刻成为畅销书。这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这部杰出的采访报告,第一次向世人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人的形象,转述了毛泽东的自述和“长征”故事、共产党根据地人们的生活现状。从此,毛泽东的大名传遍全世界,红军的长征像一首英雄的史诗为后人深深地崇拜着。斯诺也随之声名鹊起,一跃成为世界大牌名记。</p> <p class="ql-block">《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初版以来,畅销至今,而董乐山译本已经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p><p class="ql-block">国内也曾流传着一本叫《毛泽东自传》的小册子,有人称之为“中国第一自传”,发行量非常大。实际上,毛泽东生前并没有亲自写过“自传”或者“回忆录”,这个自传的内容,就是从《红星照耀中国》中节选出来的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红星照耀中国》插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一军团的军官们(《红星照耀中国》插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版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出版业如此发达的今天,足以让一本书被淹没在海量更新面世的出版物中而被人忘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比如:2019年,一年的时间,我们国内出版的图书品种共计约51.9万种。但是,很遗憾,这其中大部分书的生命力也就仅存于这一年了,有些甚至更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幸运的是,这本《红星照耀中国》,它是出版界的一个奇迹。从1938年第一个中文版出版至今,八十多年,在国内销售了两千多万册。在国际上也影响巨大,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文字,传到了上百个国家,不断重印,有人说它甚至影响了一些国家的对华政策。</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h5> <p class="ql-block">现在,中国自不必说,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毛泽东传记不胜枚举。其中不乏细致准确的研究,也有瞎编乱造的,可谓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但是,无论对毛泽东是称赞还是诽谤,有关他出生和成长的记述,无不来自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因立场不同,有的作者对记述加以扩展、发挥,有的则不惜肆意歪曲,此类衍生本在不断引用、传播的过程中,又难免被添油加醋;但细心观察可知,其源头都是《红星照耀中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斯诺和他当时的妻子海伦·福斯特·斯诺</span></p> <p class="ql-block">斯诺前往苏区采访,回来写成《红星照耀中国》时,实际上也才31岁。</p><p class="ql-block">1937年5月,又一位美国记者来到延安采访,她就是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p><p class="ql-block">5月6日,即海伦到达延安的第二天早上,毛泽东和朱德对她进行了礼节性拜访。毛泽东与她握手时说:“我是毛泽东,欢迎你到延安来!”海伦说:“我早就从照片上认识你了。我从西安逃出来时,就带了你的照片和口红这两样东西。”她随手从手袋里取出笔记本里夹着的毛泽东戴八角帽的照片,递给毛泽东。毛泽东接过照片端详着,自言自语地说:“没有想到,我看起来还挺精神咧!”海伦又说:“这是我丈夫在保安为你照的,它是我见你的最好的介绍信。你这张照片拍的真好,我丈夫说,这是他的得意之作。它在报刊上一发表,就吓坏了蒋介石,轰动了全世界。”毛泽东高兴地说:“哦,没想到我的照片会有这么大的威力。斯诺先生让世人看到我们共产党人和红军并不是红毛绿眼睛,杀人放火的‘土匪’,我们感谢他!”</p><p class="ql-block">海伦比斯诺更幸运,在延安4个月的采访中,访问了许多斯诺未曾访问过的军政要人,获得大量“独家新闻”,《红色中国内幕》就是她以尼姆·韦尔斯的笔名在美国出版的关于这次访问的记实性著作。</p><p class="ql-block">海伦写出了名扬天下的新闻报道,不仅表达了她对中国革命的强烈同情和支持,同时也使世界人民更加了解根据地,进而改善了党的生存发展的政治环境。</p><p class="ql-block">后来二人因为一些生活理念等原因在1949年分手了,当然这是后话了。但是在当时,二人确实是互相成就了彼此。</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毛泽东在陕北戴过的红军八角帽</h5> <p class="ql-block">随着毛泽东身穿红军蓝灰军衣、头戴八角帽的照片广泛传播,那顶红军八角帽也被赋予特殊的历史意义。斯诺对这顶红军八角帽有着很深的感情,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带在身边,还为它特别制作了一个十分精致的帽盒。<br>斯诺后来的妻子洛伊丝·惠勒对中国也很有感情,1964年斯诺访华的时候,她也是和斯诺一起来的。<br>斯诺逝世后,斯诺夫人罗伊斯·惠勒·斯诺与子女决定把它回赠给中国。1975年,斯诺夫人应邀访问中国,亲手将这顶八角帽交给斯诺的生前好友邓颖超,转赠给中国政府。<br>这张照片中的红军八角帽,现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见证并述说着旁边那幅著名照片的故事。<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0年10月,北京。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宅的书房里,会见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span></p> <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外国友人中,斯诺无疑是与其友谊最深的一位朋友。</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年后的重逢使他们激动不已,毛泽东与斯诺连续谈了几天,时间长达九个小时。“我们谈到了这些年来发生的事,也谈到了还没有发生的一些事。”斯诺回忆道,毛显得“从容不迫,动作稳重,能迅速领会别人话中的细微含义,眼神虽然不能完全说是闪烁发光,但是却带有一种嘲弄的微笑。他的笑声很有感染力,非常喜欢机智的谈话”。</p> <p class="ql-block">《红星》一书最大的特征在于,将毛泽东早期形象的问题置于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之下进行梳理。全书以“毛泽东照片之谜”作为主要线索,最终引申出中、苏、英、美、日等国出版审查制度之大问题。</p><p class="ql-block">此外,这本书还引出许多故事逸闻,比如:当年日本外务省为什么会刊登这幅离奇的照片,是信息不对称还是故意为之?斯诺是如何到延安的,途中遇到哪些波折?当年沿途护送斯诺有哪些人,这些人后来的命运如何?《红星照耀中国》的前世今生,以及斯诺在中国的起伏故事……</p><p class="ql-block">有兴趣者不妨细读,蛮有味道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