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朋友推荐我去位于海口附近的澄迈老城镇的海南省生态软件园看看, 说那里景色绝佳,有很多种鸟。我便去了。果然,在孵化楼的后边,有一片园林,小桥流水 ,绿树成荫,一个个高科技企业点缀其中,与环境非常融合,非常幽静。只有不同叫声的鸟儿在树间,在小溪,在草坪,在石头上跳跃鸣唱。在那里先后拍到十几种鸟。现在整理于此,并且从《懂鸟》上摘录了一些关于这些鸟种的介绍,便于我记忆,也便于朋友们了解。</p> <p class="ql-block">白头鹎(bei) </p><p class="ql-block">雀形目鹎科鹎属鸟类,俗名白头翁。英文名直译为淡臀鹎、中国鹎。是中国南方尤其海南岛非常常见的雀鸟。体长18-19厘米,头顶黑色 眉和枕羽呈白色,双羽橄榄绿色。性格活泼 不怕人。秋冬季节聚集在树林喧叫。这里展示的白头鹎,是海南亚种 ,是中国海南特有鸟类。</p> <p class="ql-block">红耳鹎</p><p class="ql-block"> 雀形目鹎科鹎属鸟类。头顶黑色,具耸立的羽冠,眼下后方具红色羽簇,因而得名,臀部红色。吵嚷好动而喜群栖。喜栖于突出物上,常站在小树最高点鸣唱或叽叽叫。分布于我国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贵州南部、广西西南部、广东以及印度、孟加拉等国和中南半岛等地。</p> <p class="ql-block">黄腹花蜜鸟 </p><p class="ql-block">雀形目太阳鸟科花蜜鸟属鸟类,又叫橄榄背太阳鸟 ,黑喉太阳鸟,黑胸太阳鸟。分布于越南、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在海南常见。体小10厘米左右,性吵闹。这个季节多见于紫荆花树花朵间。</p> <p class="ql-block">拍自保亭</p> <p class="ql-block">拍自九所</p> <p class="ql-block">拍自东方海岸</p> <p class="ql-block">拍自东方海岸</p> <p class="ql-block">普通翠鸟</p><p class="ql-block">是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的鸟类,是最典型常见的一种翠鸟。体型较小,上体金属浅蓝绿色,中央一条蓝带,领侧具白色斑点,颏白。行动敏捷富有耐心,以鱼为食。长时间站于近水处的树枝或岩石上耐心观察,发现小鱼浮至水面,便俯冲到水面中用尖嘴将鱼捕获,飞到树上或岩石上吞食。故俗称“打渔郎”。翠鸟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是一种环境指示物种。翠鸟在中国海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广泛分布。</p> <p class="ql-block">黄眉柳莺</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是中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体长10-11厘米,通常有两道明显的近白色翼斑,纯白或乳白色的眉纹,背羽以橄榄绿色或褐色为主,下体淡白,嘴细尖。常在枝尖不停地穿飞捕虫,有时飞离枝头扇翅,将昆虫哄赶起来,再追上去啄食 ,是益鸟,已列为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灰鹡(ji)鸰(ling) </p><p class="ql-block">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鸟类。为中等体型(19厘米)而尾长的偏灰色鹡鸰。腰黄绿色,下体黄。以蝗虫、甲虫、松毛虫等为食,是益鸟。常停于水边、岩石、电线杆和水中露出的石头上,尾巴不断上下摆动。在水边走动或跑步捕食 ,有时也在空中捕食。</p> <p class="ql-block">鹊鸲(qu) </p><p class="ql-block">雀形目鹟科鹊鸲属鸟类。又称“四喜鸟”,一喜长尾如扇张,二喜风流歌声扬,三喜姿色多娇俏,四喜临门福禄昌。分布于中国华南及长江以南一带。典型的黑白色鸟类。雄鸟上半部为黑色,翼处有白斑,下体前黑后白。时常竖起尾巴,在地上以弹跳方式前进。雌鸟上体灰色。性格活泼好动,不分四季晨昏,高兴时在树枝墙头等处鸣唱。主要以昆虫为食。</p> <p class="ql-block">棕背伯劳</p><p class="ql-block">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长尾伯劳。特征是粗黑的贯眼纹或顶冠,黑翅,尾长尾黑,上体偏灰,下体偏棕,体型略大(25厘米)。普遍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及南部,包括台湾、海南等省,是常见留鸟。伯劳生性凶猛,嘴爪均强健有力,善于捕食昆虫、鸟类及其他动物,甚至能击杀比它自己还大的鸟,如鹧鸪之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