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变了母亲的生活

萧萧落叶

<h3>  “尼郎(您)还没休息,晚饭吃的耸个(什么)?” <br>  “七(吃)过了,吃的好,冰柜还有上次姐姐拿的肉还没动……”电话的那边母亲打了个哈欠。 <br>  “早些休息,没事早上多睡会。” <br>  “好的,不要天天打电话,好着了,不要担心,路远,春节不要跑回来了。”(我们封闭了西安疫情的消息) <br>  不忙的时候,几乎每晚我会给母亲打电话,乡村的夜晚天黑的早,七点多,已是一片寂静,外面也不大会有人走动。这个时候母亲准是靠在床上看电视,偶尔会打盹。2019年12月,武汉突发新冠疫情,在西安的母亲失业了,改变了母亲的生活。73岁的母亲结束了家世界(华润万家)超市的工作,回了湖北老家。</h3> <h3>  2013年,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尽到父亲的责任(孩子上幼儿园就在生活的家属院,陪伴较少),我主动要求把孩子放在工作地附近的西安市实验小学,后面6年里,每天早送晚接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之前,孩子上幼儿园,已处于半休状态母亲来已有些不安心;孩子上小学后,我们每天早出晚归,平日见到母亲常常搓脚捻手,坐卧不安,孩子做作业需要安静,有时母亲在小花园转的很晚。彻底闲下来,母亲心不安了。每天地是拖了一遍一遍,灶台是擦了又擦。有次还好心地将我们的毛料衣堆一起水洗了,弄的媳妇哭笑不得。</h3> <h3>  “能不能打个招呼,院子帮人扫地或饭店洗盘子。”有天下班后,母亲问我。“这大年龄了,谁敢用,再说咱们也不缺那几个钱。”我一口不愿意。我是有私心的,觉得母亲既然在城里生活,就要像城里人,担心母亲太辛苦,让人戳我们的背。我甚至用:如果您要去,单位知道了,领导会找我和小田谈话的,名声不好,弄不好会被开除公职的话吓唬母亲。看电视新闻时还不忘提醒:十八大以来领导重视家风,一个对老人没孝心的干部怎么能重用,何况我在单位还是做组织工作的,让人觉得人品有问题。母亲有点疑惑,也不好再说什么,我劝老人家去公园转转,搓搓麻将。后面也就再没提了。我也留心母亲同院子几个老人走的近,有四川、湖南、河南的,也有西安周边的,都是陪孙子上学的老人。不同的口音,长期在一起带小孩,还是可以简单交流的,老人们也大致知道对方孩子的情况。 <br>  有次,母亲告诉我,想和院子李老太到稍远的地方去一下,我问去哪不能说的很精准。大致能听出在西郊,母亲说就和赶集一样,人很多,隔一周一次,是个叫“鸡子叫”的活动,教人行善。我听出了,估计是基督教的教会活动。我提醒母亲注意安全,前些年,到处都是打着免费给老年体检,听讲座领礼物,免费旅游,养生类的活动,都是骗子下的套。我是不担心母亲上当受骗,母亲还没有那么多钱财。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母亲没去,也从未见母亲参加超市或药店排队领礼物的活动。好多次,下班接孩子路过小花园时,母亲都会窜出来。母亲一直在候我们回家,我才意识到母亲有些孤单和无聊,而我开始把她当小孩去对待。</h3> <h3>  “我准备到华润万家超上班了,打扫厕所,要家属写个说明。”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有天母亲突然告诉我。我知道这个说明其实是个保证书,哪个超市敢用一个快70的老太太。“您这个年龄能行?人家知道您儿子媳妇是干什么的?敢用?”我本来想搬出《劳动法》之类的,想来说了老在太太也听不明白。“6号楼的王奶奶在那干着了,我去跟着去看了好多次,还试着打扫厕所,又没风吹雨晒,比起农村下地干活舒服多了。”母亲看着很坚决,大约等我裁决,又有些忐忑不安的样子。“这大的事情,我一个人不能做主,我得同老大、老二、老三商量下。”院子里有老人在那干我是知道的,超市有一大帮老头老太在那干也是事实。我还是不同意,也没同几位大的商量。母亲说,她给人家说了很多好话才争取的。一夜辗转,我想了很多,很难说服自己。 <br>  第二天早起,我还是手写一份家属同意的保证书,写上了母亲强调的“发生任何意外,超市无责”,郑重签上我的名字。这个免责说明到底有多大法律约束我没去细想,只是看到母亲从被窝中露出了孩子一样的眼神。</h3> <h3>  从此,母亲的生活步入了快节奏,从厨柜翻出了饭盒,孩子贡献出了水杯,既然是上班还得有个包包,从媳妇退居二线包包中选了一个不太张扬刺眼的。试用3天后,经超市有关部门考核,老太太正式上岗位了,有了工服(只配上衣外套)和胸牌,定期还要参会议,大约考勤讲评什么的,也有了自己的组织,母亲这个时候也有正式职业称呼“老曾师傅”,最显著的劳动成果是月底有了张有生以来属于自己的银行卡,就是这张卡每个月初会有来4位数的进账,几年后母亲已有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老人家从来没有过这多存款。</h3> <h3>  母亲就这样过了7年,2019年年底武汉疫情来的太突然,相比西安这次疫情算不上什么,毕竟心里有底,没有那样恐慌。因为严格的管控,母亲已不能正常上班,加上那年到处对打工湖北人的排斥,母亲失业了。赶上春节,好好的在家同我们一起过了个团圆年。想想那段日子,午后阳光下,老太大做起了针线活,居然做起了纯手工的鞋垫。正好给孩子买了套精装四大名著,母亲也会一个字一字读《红楼梦》,有时还读出声音,老太大是上过私塾的,当年也是个才女。春暖花开,疫情平稳,我们恢复上班,老太太因为是湖北人已无法再入职,又开始一段难熬的日子。</h3> <h3>  其实一直以来,几位姊妹都希望母亲回去。一方面我们工作忙,不能陪伴;另一方面传统的说法落叶归根,更主要的是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母亲想着要回去,并且回老屋(我们出生的旧房子)生活,我们也极力挽留。那时,我还不能从思想上接受,母亲已在这生活了13年,习惯西安气候;我们现在生活条件相对好些,赡养老人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中间二姐同和我聊天中说到了她的婆婆,老人几家轮着住,五个儿子都很多孝顺,但老人去世前说了句“最后悔的是一辈子没有一个人独立生活地。”对我触动很大,老人到底怎样生活才幸福?老人心里想的可能和我们理解的不一样。母亲生性善良、勤劳,就是胆子小,还没自己作主决定过大事。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他们对子女只有付出,不图回报。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但有多少父母能心安的把子女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因为他们奉献一辈子,住子女家养老归宿感不强。在母亲一再要求下,2020年4月母亲同卫哥一起回了仙桃。同时,二姐联系师傅张罗着翻修了老屋。</h3> <h3>  母亲在西安时,我是很少回去的,至此我又多了一份牵挂。母亲走时,妻子开通了亲子电话。好在2位姐姐虽然一个住在省城,一个在县城,都是2个多小时可以回老屋的行程。尤其大姐,会经常突然袭击的回家,给母亲惊喜,增添些生活用品,帮助洗澡、理发,同母亲一起入睡,温温儿时的梦。就是有点辛苦,第二天大早就要赶回市区上班。二姐跑的也勤,其实她是想找回娘家的感觉,过过农家生活,再扫荡下母亲的菜园子,这是母亲快乐开心的事,劳动成果得到认可,个人价值得到体现。母亲房前屋后都种上了菜,春天的油菜、茼蒿,夏天的豆角、茄子和各类瓜果,秋天的东瓜、南瓜、丝瓜,冬天的白菜、萝卜、土豆等等;空中的、地面的、地下的都有。吃不完的除了送人外,母亲还会制作干豆角和萝卜皮等干货,需要用开水煮熟,然后晾晒,很费功夫。在母亲面前,我表现的不喜欢这些东西,如果喜欢母亲会更加忙碌。我也曾突然回去过,邻居都说你妈妈种的菜很好,排列整齐,长的也好。邻居们都很好,上午没见人时,还会敲门问问,有时头疼脑热时帮助买药。还让我们安心在外工作,他们会帮助留心的。真心感谢!中国好邻居!其实那些菜,加上种子、人工费可能本钱都收不回来,二姐电话中告诉我就让她朗(老人)弄吧。我似乎明白了,因为有耕种、有希望、有收获,母亲才有了精气神。 <br>  隔三差五也会有小辈回来,捎点小礼物,顺便蹭饭,母亲身边多了些陪伴。湾(村子)里还有母亲有很多老德义(好朋友),她们在一起打腰子牌(一种老年人玩的纸牌),还带彩,一天输赢3、5块,听说母亲已是牌队长了。有时我打电话,母亲正好打牌时我就会故意大声说让母亲多输点,对面会哄堂大笑,母亲就会说我是苕(傻)儿子。母亲不会挂断电话,通话结束后我还晚挂一会,听听直播,母亲有时嗓门很大,感觉比在西安底气足了很多。晚上电话中我就会提醒,输赢不重要,玩的高兴就行。电话中母亲会说:逢年过节别人朌孩子们回来,我不想让你们跑!我能听明白母亲的意思:路太远,开车辛苦了,不安全。依目前疫情,看来是不能回去同母亲一起过春节了,待到春暖花开,满眼油菜花开放时,是家乡最美丽的季度,我们期盼着春姑娘的到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