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璞子</p><p class="ql-block">朗读 雨田笠翁</p> <p class="ql-block">以往过春节总要回一趟老家,去年因疫情没能成行,原指望今年能恢复这个老传统,不料,最近又闹出个“奥密克戎”,计划又赶不上变化了。退一步想,不出门也好,既不麻烦别人,也不劳累自己。再说,老家的老街旧巷早已拆除,即使回老家,也看不到昔日景象,反而会徒生惆怅。还不如呆在家里继续“逛”地图,在微信里和家人老朋友们闲聊聊更有意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图中圆圈处是当铺巷边的灯光球场</span></p> <p class="ql-block">巢城的老街老巷只保存在于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看着地图,聊聊天,讲讲陈年往事,大家都有兴趣。虽说都是老巢县,对地图上的大街小巷的位置也都清楚,可是说到一些巷名,却不一定叫得出。这种情况不止我一个人,我“考”过几个老同学,他们都也语焉不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怎么辨别这些街巷呢?我们通常是用这些街巷附近熟悉的单位名称来称呼。比如,有人不知道“城河街”的名字,就说“印刷厂”那条巷子,立马就清楚了(当年巢县印刷厂在城河街口)。又比如,说“毛家巷”有人反应不过来,要是说成“商业局巷子”,大家也都明白了(过去巢县商业局在这巷子中段)。再比如,把薛家巷说成“工人俱乐部”后面那条巷子;把中后街说成“小戏园子”那条巷子;把大寺巷说成“一中大门口”那条巷子;把艾家巷说成张(玉汉)校长家住的那条巷子;把小西门巷、迎仙巷说成某某老师、某某同学家住的那条巷子……。这种表述方式不正规,但很实用,也只有我们这样年纪的人能听懂,要是跟现在的巢湖人这样讲,年轻人听了定是一头雾水。同样,我现在回老家探亲访友,人家告诉我,他住在某条马路,某某小区,我也一脸茫然。毕竟老巢县和现在巢湖市的城市面貌大不相同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现居合肥的老同学跟我微信闲聊,他问我从东河街到文昌阁那条窄窄的巷子叫什么名字?我知道那巷子在毛家巷南头,却说不出名字。查看老地图,地图上也没写巷名。他接着说:“那巷口有一个茶水炉,巷子走到底就到河边。河边有个木头跳板,是开水炉子人家挑水用的,居民也在上面洗衣服。有个冬天的晚上,气温零下好几度,单位自来水冻坏了,我妈妈只好下河汰衣裳,好久不回来,我有点不放心。那年我才十多岁,但我在家是老大,有点责任感了,跑到河边去找母亲。天漆黑的,河边风呼呼的,河水冰冷扎骨,我妈还在洗衣服。唉,想想那时候,生活真苦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里还有一些巷子就像家门口邻居,人透熟的,却叫不出大名(只知道小名或绰号)。比如,地图中心标注的“当铺巷”,不看地图,我也想不出名字。当铺巷连接中后街和北大街,中段拐了个弯,有口古井,井的四周台面不小,每天早早晚晚总是有人在井边上淘米、洗菜、洗衣服。当年城里老百姓还没用上自来水,那一带住户用水就靠这口井。</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当铺巷”我过去经常走,巷口当年是有名字标牌的,我却从没注意过。既然叫当铺巷,想必那里解放前有当铺。但我只记得巷子西头是县图书馆外墙,东头是“灯光球场”的围墙,却没见过当铺。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已经进入了“一大二公”的公有制时代,哪会有当铺呢? 不过,虽说当铺被取缔了,但城里还有一家类似当铺的国营商店,叫“寄售商店”。地点在十字街到钟楼街那一段(离南门口不远,对面是巢县被服厂)。寄售商店门口挂着牌子,全名很长,记不全了,只记得上有“信托”两个字。寄售商店卖的是旧货,也叫旧货商店。店里柜台和橱柜里摆放着旧手表、旧留声机、旧皮箱,旧大衣等等物件。那年头,手表是稀罕之物,一块上海牌手表要卖一百多块,相当于几个月工资,大多数人买不起。后来,出现了一种南京产的“紫金山”牌手表,26元一块(后升级改名“钟山”牌,卖30元)。这表又大又重,不托人还买不到。我1976年进厂当工人,拿学徒工工资,攒了好几个月,节约下三四十块钱,托人买过一只,如获至宝!可是那表寿命不长,后来也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没想到,几十年之后,我住到了南京手表厂附近,经常去那里散步,手表厂早就不见了,只留下一块路牌,旁边是一座灯红酒绿的饭店。我去吃过一次,价格不菲,那一顿饭钱要是放在当年,够买几十只手表了。要不是朋友聚会,我是不会光顾那样的饭店的。内心检点起来,我还是穷人心态,跟不上形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紫金”表和“钟山”表</span></p> <p class="ql-block">回头说说当铺巷旁边的“灯光球场”,球场六十年代中期建成,上空悬挂着几十只强光电灯,聚光的灯罩像是倒置的广播喇叭,照在场地上,光线互补,不留阴影死角。灯光球场曾是巢城最高大上的运动场地,晚上经常举办各单位篮球比赛。老巢城篮球运动很普及,城内的篮球场很多。我记得印刷厂门口有两个,邮电局、商业局、银行、粮食局等单位的院子内也都有篮球场,因此这些单位的篮球队都很不错。各队的尖子队员经常组成联队在灯光球场举行对抗赛,吸引了大批观众。巢湖地区成立之后(大约1965年),体委调来一个陈光斗老师,那球技可了不得。在他的带领下,巢县的篮球水平提升了一大截。我上学放学路上经常去看球,那感觉就像现在看NBA。</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想当年,巢县一中是城里最高学府,一中学生的篮球队赫赫有名。球员都是高中学生,主力队员有王大真、黄长安、王剑秋、沈德州、梁振宇等几位同学。他们在球场上个个生龙活虎,骁勇善战,各具特点,一中同学都喜欢看他们比赛。记得有一次一中篮球队去灯光球场与县里的成人队比赛,好多同学去当“啦啦队”。我们在球场靠图书馆后墙的看台上为他们助阵呐喊。那场球打得很精彩,上半场比分咬得很紧,但毕竟是与成人球队对决,打到下半场,一中球队体力不支,输了比赛。赛后,陈光斗老师现场给他们做了辅导。 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那比赛的场景我至今难忘。最近听说一中篮球队有的球员已经离世,真叫人伤感!我不由地想起苏轼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雄姿英发……。”我觉得“雄姿英发”是他们当年的写照,即使有人已被生命的浪花“淘尽”,但他们确是当年的“豪杰”和“风流人物”,值得记录下来而不被忘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篮球比赛对抗性强,多半是男子参加,老巢县好像没有哪家单位有女子篮球队。女篮运动是从中学开始的。我曾在一中山下的篮球场(靠大寺巷围墙)看过巢县几所中学的女篮比赛。虽然技术上还比较稚嫩,但她们敢拼敢抢的泼辣球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讲到当年的中学生女篮比赛,知青朋友邓平在微信群里晒出一张女篮球队的老照片。她是柘皋中学女篮主力球员,柘中女篮曾拿过在全县比赛的冠军。但这张照片上的球员身穿的是印有“巢县”二字的球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柘皋中学女篮队,还是巢县女篮队?”我问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回答:“是巢县女篮队。70年代初,我下放在农村,巢县成立县女子篮球队,参加第一次举办的全巢湖地区篮球赛。队员中知青有六人(原先的巢县二中两个,柘中四个)。另四位球员是中学体育老师。夏永笑老师是女篮教练。这是我们几个知青拍的留念照片,邀请夏教练参加的。那时头脑简单,就没想着把四位体育老师也邀上一起合影,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饶有兴趣地听了她这番回忆,说:</p><p class="ql-block">“这照片很珍贵啊!为巢县女篮运动留下了历史记录,你再多提供一些资料,我把这段历史写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邓平听了很高兴,继续说道:</p><p class="ql-block">“当时巢湖地区的中学篮球赛,有无为、肥东、庐江、含山、巢县五县参加。我至今记得肥东县女篮是赤脚参加比赛的。我们巢县队也不知夏老师从哪找来几双高帮旧球鞋,我们穿上心里美滋滋的。晚上去洗澡,澡堂职工认出我们是打球的,对我们很客气。我把红色球衣领翻在棉罩衫衣领外,觉得美极了,后来其他几位也都把红领子翻在外面,人家一看清一色红翻领就知道是女篮队员,听着别人的议论,心里不知多自豪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听着邓平的讲述,看着老照片,我忽然觉得这是巢县篮球界的“红色娘子军”合影!那照片上的“洪常青”(夏老师)也是当年球场上风云人物,不仅球打得好,还时常当裁判。我还记得他当裁判时边吹口哨,边做手势那副干练的样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其他队员有的我也觉得面熟,我好奇地继续问邓平:</p><p class="ql-block">“你还记得队友的名字吗?”</p><p class="ql-block">邓平说:“17号是王剑秋的妹妹王晓梅,知青中的另二位是陈光斗老师选的二中女篮队员司绍兰(前排中)和王金玉(后排左一),中间是中锋杨德华,我的发小,前排左一是柘中的潘晓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她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了,其中有两位是我在新城小学时的同学,怪不得面熟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们现在还有联系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几年联系上了。我们一直想去看望夏教练,可这疫情一耽搁,又不知何时能实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年1月17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