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也称南少林寺,位于泉州清源山余脉东岳山下。 据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转引唐《闽中记》云:“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可知唐代泉州少林寺的中心位于东岳山“天坛”之旁。天坛遗址仍存,即位于现存“东岳行宫”前面20米处。天坛之旁,南少林寺遗址仍依稀可辨。 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体,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在东岳山脚的村庄内,原江夏侯周德兴“剪刀剪芙蓉”穴的坟墓稍东,旁通往福 州的古大道,仍有一地名叫“山门”,位于天坛东侧约一里。这便是少林寺的山门。过山门有一条山沟,流水潺潺,名叫“洗脚坑”,传说进少林寺须先在此洗脚,以示清净与虔诚。沿山门而上,可见一片开阔地,是少林寺庞大建筑群遗址,在上世纪70年代辟为“打靶场”。当年辟建靶场时,曾发现古井和古建筑群体墙基遗址。 自661年(唐龙朔元年)前后,“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诏焚少林寺”,1100百年间,泉州少林寺经历了三兴三废的历程。 南北少林一脉相承属于同宗同源,其精神风貌基本类同。南北少林寺都历经劫难,当今很多学者都在拷问少林寺几经劫难,长兴不衰,及至今日风靡全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少林弟子千古传承的少林精神。什么是少林精神?少林精神事实上就是少林寺流传千古的《门风堂规》: 少林正宗七十二艺:<br>01、铁臂功 02、排打功 03、铁扫帚功 04、足射功<br>05、腿踢功 06、铜砂掌 07、蛇行术(蜈蚣跳)08、提千斤<br>09、罗汉功 10、铁头功 11、四段功 12、铁布衫功<br>13、双锁功 14、上罐功 15、石锁功 16、铁珠袋 <br>17、千斤闸 18、鞭劲法 19、分水功 20、玉带功<br>21、鹰翼功 22、跳跃法 23、霸王肘 24、一指金刚法<br>25、拔钉功 26、一指禅功 27、石桩功 28、金钟罩<br>29、铁牛功 30、旋风掌 31、卧虎功 32、拔山功<br>33、合盘掌 34、推山掌 35、踢桩功 36、鹰爪功<br>37、斩魔剑 38、玄空拳 39、金砂掌 40、铁砂掌<br>41、飞行功 42、枪刀不入法 43、五毒追砂掌 44、飞檐走壁法<br>45、一线穿 46、穿纵术 47、金铲指 48、揭谛功<br>49、梅花桩 50、捻花功 51、螳螂爪 52、跑板功<br>53、闪战法 54、金刀换掌功 55、轻身术 56、铁膝功<br>57、陆地飞行术 58、穿窗功 59、泅水术 60、点石功<br>61、琵琶功 62、柔骨功 63、壁虎游墙术 64、门裆功<br>65、翻腾术 66、布袋功 67、蛤蟆功 68、千层纸功<br>69、弹子拳 70、锁指功 71、追风掌功 72、软玄功 新修建的山门。 1992年10月,泉州市佛教界和地方知名人士决定在原址重建南少林寺,至1997年成大雄宝殿、五观堂及僧舍。2002年开始在大雄宝殿正前方复建天王殿。此为泉州南少林寺在新时期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