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章/翁海船 摄影/翁海员</p> <p class="ql-block"> “祭扫祖茔回到家,大鱼大肉味香佳。可叹儿孙都不吃,犹念当年蒿子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蒿子粑是清明时节我们乡下最有名的土特产。每到清明前后,家家户户都做蒿子粑。看到蒿子粑,或吃着蒿子粑,我就想起去年去世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节近清明。路旁和田野里的蒿子长得正旺,绿茵茵的,嫩油油的,捏着毛茸茸的,胜过市场的水鲜菜。这时母亲便挤出时间,提着篮子,带我们到野外采摘蒿子。母亲一边采摘一边给我们讲,蒿子因叶子分开有几个叉,状如巴掌,又叫巴掌蒿。又因叶色翠绿带有清香,也叫它翠香蒿。蒿子是草本植物,有明目凉血的功用。晒干可泡茶。鲜嫩叶子添加一些米粉做成粑,吃它既有风味又利于身体。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我认识了巴掌蒿,学到了不少生活知识。现在一到野外,看到巴掌蒿,就引起了对蒿子粑的馋欲。自然而然地想起我那心灵手巧的母亲做蒿子粑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 在乡下,母亲做蒿子粑堪称一流高手,她做的蒿子粑,味道特好,人人爱吃。邻里的婶子、大嫂都来向她请教。她做蒿子粑很有讲究。首先是选择蒿子,将采回来的蒿子再仔细选择。黄叶、老叶不要,有虫蚁侵蚀的不要,专拣又绿又嫩的叶子。再用水多次清洗后,放入石碓中捣烂,挤掉蒿泥中苦涩的黑水。接着将淘好洗净的大米放入古碓中捣成粉末,用精细筛子筛了又筛,粉如白雪,腻若脂膏。最后将米粉、蒿泥加水揉和,加上适量的精盐(因那时白糖稀贵),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做成大小、厚薄一致,又光又圆的蒿子粑,放入蒸笼蒸熟。蒿子粑一出笼,热气腾腾,香气扑扑的,大家便闻香四面拢来,拿着筷子抢着吃。母亲一旁微笑着告诉我们:“吃粑不饱,吃粑不饿”。听此话我甚为奇怪,问母亲说这自相矛盾的话是什么意思。母亲解释说:粑好吃,只顾吃,觉得不饱;吃多了,不易消化,又觉得不饿。我只觉得蒿子粑又香又糍,胜过美味佳肴,吃了很多。结果那天晚上我没有吃晚饭,仍然不觉饿。回想起来,母亲的话哲理多么深刻,是多么好的生活经呀!可惜那时吃粑的情景无法再现了,再也听不到母亲的教诲了。</p> <p class="ql-block"> 母亲对蒿子粑情有独钟,一般人很难理解。她说做些蒿子粑,既能改善生活,又能加深亲朋好友的感情。每天鱼肉米饭吃多了,也乏味。做上几锅蒿子粑,一家人美美的吃几个,再送上几个亲朋好友,让他们分享,其乐融融,其情也殷殷呀。更为重要的,外婆生前会做蒿子粑,母亲的手艺是她传的。因外婆年纪大了,母亲每年就送一些蒿子粑给她。爷爷生前爱吃蒿子粑。如今外婆、爷爷都已经作古了,可是每当清明祭坟时,除了准备鱼肉果品外,总少不了带上一碗洁净的蒿子粑。我曾不解地问母亲,有了鱼肉鲜果,那个祖人还稀罕蒿子粑呢?母亲微笑说:能满足长辈的一点心愿,那就是孝心。母亲的话使我豁然开悟,原来,蒿子粑中蕴含着母亲的一片孝心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都居在城市,没有功夫去做蒿子粑,况且没有材料,也不会做。</p><p class="ql-block"> 清明又到了,母亲,我拿什么来祭奠您呢?想去市场上买些蒿子粑,但与自己做的意义大不同,请在九泉之下原谅的您的儿媳们吧!来年,清明祭奠,我一定亲手做几个蒿子粑,放到您的坟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文章写于2011年清明节前夕,曾刊登于2011年《东楚晚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