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月映万川:老莱子传说非遗联展之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老莱子传说公布列入湖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三周年(网络联展之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办单位:荆门市民俗学会圣境山老子老莱子展示馆</p><p class="ql-block">•联展策划:李林林 荆门市老莱子传说代表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学术顾问:李 健 文学博士 西安老子学院研究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联展致词】</p><p class="ql-block">冬去春来,天地豪迈。转眼间,荆楚非遗老莱子传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三个年头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预示这个项目的无尽隐显变化过程,深深敬畏不已。老莱子非遗保护传承也历经三个冬春的风风雨雨,炎炎寒寒。百年大变局迫近,尤其荆门经历新冠病疫数度封城清零,硕果仍然显著。加强非遗传承,全民共享,是我们保护单位与传承人恒久不变的宗旨。初步梳理,凸现其主要线索与基本内容推送于美篇,与大家共享交流,盼美友不吝赐教,以利于我们保护单位——新一届荆门市民俗学会提高非遗传承技艺,光大中华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联展专题】</p><p class="ql-block">01《月映万川:老莱子传说项目概略》(已展)</p><p class="ql-block">02《 道行天下:瞻仰老子三大圣地》(已展)</p><p class="ql-block">03《双面大圣:老莱子传说远近》(已展)</p><p class="ql-block">04《从书斋到田野:老莱子传说访谈》(本展)</p><p class="ql-block">05《问道荆门:圣境山老子老莱子展示馆访谈》(待展)</p><p class="ql-block">06《绝代双藏:老聃南隐~老莱娱亲古图》(待展)</p><p class="ql-block">07《大象无形:老莱子传说故事》(待展)</p><p class="ql-block">08《圣境咏老与天地大道》(待展)</p><p class="ql-block">09《唯道是从:老莱子传说传承人剪影》(待展)</p><p class="ql-block">10《独仰斯人:老莱子传说联展反响》(待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题【非遗联展3】</p><p class="ql-block">从书斋到田野:老莱子传说访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年道童青牛鼻,</p><p class="ql-block">书斋难解莱子意。</p><p class="ql-block">犹如一弯穿云月,</p><p class="ql-block">人间万姓说传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外一首)</p><p class="ql-block">从书斋,到田野。</p><p class="ql-block">探文明,可穿越。</p><p class="ql-block">尽信书,不如灭。</p><p class="ql-block">山河古,有碑刻</p><p class="ql-block">乡音传,胜史写。</p><p class="ql-block">圣人迹,聃莱列。</p><p class="ql-block">隐千秋,人间劫。</p><p class="ql-block">父母安,长寿月。</p><p class="ql-block">家国脉,千秋接。</p><p class="ql-block">志好学,妙用切。</p><p class="ql-block">大道行,老子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球首度公开展示名家名品孤本《老子隐去》</p> <p class="ql-block">清•余集《老子隐去》(真迹•局部)。李林林收藏,现展于圣境山老子老莱子非遗展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视专题片</p><p class="ql-block">《从书斋到田野:老莱子传说访谈》(10分钟,受上传时长限制,结尾请看解说词。)</p> <p class="ql-block">•制作:荆门市广播电视台 •拍摄:曾潇潇</p><p class="ql-block">•解说词:</p> <p class="ql-block">•从书斋到田野——【书香荆门】之荆门文化名人李林林访谈</p><p class="ql-block"> (电视片解说图文)</p><p class="ql-block"> 荆门广播电视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字幕】</p><p class="ql-block">荆门文化名人李林林访谈:从书斋到田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旁白】</p><p class="ql-block">他是民间文化的书写者,他是老莱子文化的追随者,他是圣境山的寻路人。扎根乡土,传承文明。荆门文化名人访谈:从书斋到田野。</p><p class="ql-block">【同期声】主持人梅波出镜</p><p class="ql-block">“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p><p class="ql-block"> 我刚刚念到的这段文字,出自郭店楚简的《太一生水》,是一篇极为重要的道家早期文献。说起道家思想和代表人物,在咱们荆楚大地,不得不提到老莱子。老莱子留给世人的第一印象是孝道。其实除了孝道之外,老莱子还有许多深厚的思想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感悟的。今天我们跟随荆门民间文化学者李林林老师的脚步,去一起探寻有关老莱子的传奇,认识李老师眼中的荆门优秀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旁白】</p><p class="ql-block">老莱子何许人也,每一个土生土长的荆门人脑海中都有这样一番印象:漫步文明湖,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巨大的老莱子石雕像和他身后的老莱子山庄。但凡荆门百姓无不感受到老莱子的存在。然而老莱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他给后人留下了哪些思想与故事,想必很多荆门人并不知晓,也答不上来。</p><p class="ql-block">【同期声】民间文化学者 李林林</p><p class="ql-block">这个老莱子在荆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不同年龄的人,他有不同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旁白】</p><p class="ql-block">李林林,民间文化研究者。2010年首次发表了长篇人物论著《千古大隐老莱子——老子真迹考》,随后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利用业余时间,广寻资料,查阅史书,笔耕不止,完成了传记文学《双面大圣老莱子传》与【吾祖吾土•李氏三传】之《双面圣李耳春秋传》、《飞将军李广英烈传》、《大唐柱李晟家族传》三部著作。</p><p class="ql-block">在李林林看来,老莱子是荆门象山乃至荆门古城的一个历史符号。多少人在老莱子山庄下合过影,留下了青春的记忆,然而却没有一套详实的资料与文字将老莱子的思想和事迹广为历传知。老莱子之于荆门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同期声】民间文化学者 李林林</p><p class="ql-block">这个老莱子的踪迹是很难寻找的。在先秦时期,也就是春秋时期,史料中只有老莱子的名字和他所说的某几段话。我们现在研究老子的比较多,研究老莱子的不多。</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旁白】</p><p class="ql-block">所以李林林决定把眼光定格在老莱子身上,他要探索老莱子的秘密。2010年,一部十余万字的长篇人物论著《千古大隐老莱子——老子真迹考》发表在荆门文化期刊《荆楚风》增刊上,一举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和楚文化专家的注意。这是一部在各类历史文献基础上倾注大量心血与情感的乡土学术著作,系统记载了老莱子的前世今生,其人其事。</p><p class="ql-block">探寻的脚步到了这里,李林林并没有打算停歇。他认为这部作品只是学术性地研究探讨,不利于老莱子文化在民间传承,于是把学术化的老莱子人物考述著变成便于传播的文学作品,成为李林林继续努力的目标。一年之后,一部更加通俗易懂的长篇传记小说《老莱子新传奇》问世。李林林以网上连载的形式在《荆楚网》荆门论坛、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现在网上发帖连载,一时点击量过百万。作品荣获湖北省第三届网络文化节之“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最佳人气奖。随后这部著作更名为《双面大圣老莱子传》,以荆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名义出版。在对老莱子的探索研究写作中,李林林感到这位思想家及背后故事的巨大魔力与价值,它与中国古代另一位伟大思想家老子有着割不断、理不清的关系。老莱子与老子都与荆门有着某种神秘而深奥的联系。1993年,荆门郭店楚墓竹简出土,目前已知最早版《老子》重见天日。这部书的重大发现,被学者称为能“改写中国思想史”。李林林在研究这部典籍时发现,这套郭店竹简《老子》在形制与内容上,与老莱子身份之谜,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同期声】民间文化学者李林林</p><p class="ql-block">老子与老莱子到底是不是一个人,这个在历史上都是没有把它证明清楚的,包括司马迁,而且典籍上老子与老莱子的许多言论都有些类似,他们的形迹都有前后呼应的关系。一个是隐去后“不知所踪”,一个是到荆门不知“从何而来”?所以我们在研究老莱子时,肯定要研究老子。</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旁白】</p><p class="ql-block">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一个隐去“不知所踪”,一个到荆门不知“从何而来”。李林林在研写老莱子时,从荆门郭店楚简《老子》原始材料的角度,对老莱子与老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考证,形成的著作文笔抒情,注重史实,并在写作中巧妙地融入郭店楚简《老子》与《诗经》两大先秦文化元素,真实地把人们带入春秋时期的文化情景与人文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同期声】民间文化学者 李林林</p><p class="ql-block">那么,我把自己的研究写作定位在民间“原文化”上,即原生文化、初始文化。后来为什么又到圣境山进行研究、寻踪呢?圣境山大量的还是一些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也是一种原文化,原文化就是初始的文化。把这些事情搞清楚了,以后再创作别的艺术作品都是一种根基。</p><p class="ql-block">【解说词】</p><p class="ql-block">民间文化来自山川、河流、土地,以至血脉传承。李林林把它们归为原生态、原历史、原生活,始终对民间历史与文化充满敬畏之情,心怀珍惜与热爱。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上荆门城北圣境山,一下子被那里的人文历史、民间传说深深吸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同期声】民间文化学者 李林林</p><p class="ql-block">老莱子虽属象山(古称蒙山)文化,更属圣境山区域文化。圣境山本身文化的深厚性,它的历史传承与历史脉络要比象山与荆门古城早。圣境山是中国古代南北的交通道口的分界线,圣境山有很多古迹,很多传说,代表了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一种遗存。</p><p class="ql-block">【解说词】</p><p class="ql-block">在探寻圣境山的原始印迹途中,李林林结识了一位当地人。两人对圣境山的崇敬与深究欲望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同期声】民间文化学者 李林林</p><p class="ql-block">他从十岁起随父亲到圣境山,住过几夜。小时候听到过圣境山的种种传说。这五十年来,他对圣境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旁白】</p><p class="ql-block">李年新,自称圣境山人。从孩提时代就钟爱圣境山,成年后一直致力于圣境山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开发。怀着共同的愿望,李林林成为了圣境山文化研究的一对好搭档。</p><p class="ql-block">【同期声】荆门市民俗学会会长 李年新</p><p class="ql-block">因为他的文字功底比较深,我作为一个民间人士,只是对这些实际的东西,进行了一些考证,但是把它提升到文化层面,我们就需要他这种人才。</p><p class="ql-block">【同期声】民间文化学者李林林</p><p class="ql-block">我接触到他之后,对我个人生活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我们过去从办公室到书斋,最后使我们踏上了原野,也就是荆门原始历史的足迹。</p><p class="ql-block">【解说词】</p><p class="ql-block">李林林与李年新以及民俗学会的同志一道,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踏遍丛林小道,艰辛地探索圣境山文化的蛛丝马迹。在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融的岁月里,他们对一些珍稀的历史资料与民间传说,展开考察与收集。</p><p class="ql-block">【同期声】荆门市民俗学会会长 李年新</p><p class="ql-block">“夫山名圣境,”也就是山的名字叫圣境,即圣境山,圣境山顶修的有祠,有宗祠,宗祠供的是真人。真人是谁呢,就是指老子。老子称真人,是庄子第一个称老子为真人。</p><p class="ql-block">【解说词】</p><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有心人。《秦月荆风——圣境山传说考述》,对圣境山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收集与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传承、保护措施以及相应的维护建设规划。2017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荆门市人民政府领导将“老莱子传说”、“圣境山传说”两个非遗项目的证牌送到了李林林与同行的手中。</p><p class="ql-block">【同期声】民间文化学者 李林林</p><p class="ql-block">现在市政府批准、公布“老莱子传说”、“圣境山传说”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对我们是一种压力和责任,所以我们近来跑这个地方更勤了。</p><p class="ql-block">【解说词】</p><p class="ql-block">在追寻民间文化的路上,李林林乐此不疲,硕果累累。2015年、2016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荆门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2017年,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他被北京元学文化院授予首届“老子文化传播奖”一等奖;市民俗学会还与北京大学老子孵化基地达成了共建老子文化荆门展示馆的意向。</p><p class="ql-block">成绩面前李林林并没有停下探寻民间文化的脚步。在这段与金钱无关又无比艰辛的旅程中,李林林孜孜不倦,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同期声】民间文化学者 李林林</p><p class="ql-block">对于做这些事划不划得来的问题,我觉得要辩证地看。我们现在生活已经很好地富足起来,缺乏的是精神上的追求或精神支柱。我们在从事文化追求与深研的时候,实际上是得到了很大的精神满足。将来只要有可能的话,我们都要做下去。</p><p class="ql-block">(编导:曾潇潇。主持人:梅波。摄影:曾潇潇、邓志丹。制片人:曾潇潇。监制:黎平、李琼。总监制:鲁海滨、邹灏。荆门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荆门广播电视台。2017年7月10日。)</p> <p class="ql-block">•非遗链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莱子传说主要线索与基本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荆楚老莱子传说的主要线索与基本内容,归纳为六点:</p><p class="ql-block">应说明的是,当地传述老莱子故事是将老莱子人物作“一人两面”看的,即“老莱子”指老子隐身后的名称,“老子”即老莱子隐身前的名称。以解决史记老子“不知所踪”、老莱子不知“从何而来”的历史悬疑。</p><p class="ql-block">一、一条传说线路。</p><p class="ql-block">荆门位于中国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的分界线上,老莱子传说就从这条线上,展现了四大隐身节点,即“两阳四山”:洛阳——南阳——荒茫山——圣境山——蒙山——纪山: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发现地……</p><p class="ql-block">【洛阳】即周都老子作为守藏室史的工作地,隐身之起点。</p><p class="ql-block">【南阳】现方城苦莱山,春秋属楚国。是传说老子因周“王子朝变乱”、“护籍奔楚”之首个隐身地——“由老子蝶变老莱子”的第一个关节点。</p><p class="ql-block">【荒茫山】现位于荆门钟祥胡集镇一带,是春秋“吴破楚”后“迁郢于鄀”的楚之新国都,即传说老莱子“逃白公之乱”南隐荆门蒙~象山的起因地。</p><p class="ql-block">【圣境山】是老莱子南下隐荆的必经地。存青牛道、老子洞、八卦井、老子祠遗迹。</p><p class="ql-block">【蒙山】即聃变莱在荆门的最后隐居地。</p><p class="ql-block">【纪山】是两老最早或老莱子佚失著作发现地。即央视热播《典籍中国•道德经》的新传奇之地。</p><p class="ql-block">二、两大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一个是位于荆门的明初洪武朝命名的“圣境山”朝圣峰(金顶)之“老子祠”(现展馆)祭拜地。二个是位于明清改“蒙山”为“象山”下的“老莱山庄”遗址。分三块:上为现老莱子纪念馆、中为“老莱子之灵位”、下为“老莱子山庄”原址(存孝子田井与顺泉、蒙泉)。</p><p class="ql-block">三、三道历史悬疑。</p><p class="ql-block">老莱子是否真为老子?郭店楚简《老子》是否为最早版本或全本?老莱子遗失之著是否包括《大一生水》篇等,其探索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四、四条传承路径。</p><p class="ql-block">即口传,笔传,屏传,景传~情景体验。即经历了从传统传承方式到现代传承方式的转变。</p><p class="ql-block">五、五则经典故事。</p><p class="ql-block">老子自周都“王子朝之乱”隐去后,民间流传着《护籍奔楚》、《白公之乱》、《戏彩娱亲》、《孔子拜访》、《楚王聘请》等五大经典故事。</p><p class="ql-block">六、六位传承老师。</p><p class="ql-block">现代表性传承人李林林的传承老师已去世两位,现存六位。</p><p class="ql-block">已去世的一位是老同事王顺元~讲白公之乱;二是荆楚文化专家刘海章~讲郭店楚简。</p><p class="ql-block">现有六位是:1李玉怀~讲老莱山庄;2崔仁义~讲郭店楚简、发现老子护籍奔楚至南阳方城(楚国古长城)、王子朝之墓与苦莱山古地名;3张德宏;4李勋明;5侯文政~讲荒茫山;6李年新~讲圣境山。</p><p class="ql-block">2022120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