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大家都隔离在家,郭老师从12号带着我们打开《教育目的》这本书,每天早上7:00到9.:00共读开始啦!!!</p><p class="ql-block">单单封面上的那一句话——“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这本书是生涩的,正是这些生涩、难懂,才能让我们与书中的一段文字,一句话相遇!</p> <p class="ql-block">1、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岁和30岁之间发生训练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应该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所受到的教育。大主教坦普尔说过的一句名言可以说明我的观点。一个年少时在拉格比公学表现平平的男孩子,在其长大成人后却非常成功,人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大主教在解释人们的困惑时说道:“问题不在于他们18岁时怎么样,重要的是他们之后将成为怎样的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被动的能动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能动性。</p><p class="ql-block">自我实现的人,就像一棵种子,它会在环境中自我的生长。</p><p class="ql-block">孩子是在被动的能动性发展,他们也有自我发展能力,但是在12岁之前是需要我们成人给予力量。</p><p class="ql-block">自我发展的土壤是在12岁之前,12岁之前他们教育都是来自于母亲那里。12也给予孩子就精神丰富。16—30岁也是奠基时期,被动的能动性以呈现。</p><p class="ql-block">问题不在于他们18岁时怎么样,重要的是他们之后将成为怎样的人。</p><p class="ql-block">作为家长我们要考虑长远的目标,不是当下孩子的成长和成绩,我们要考虑孩子做什么样的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呆滞的思想”的形成</p><p class="ql-block">那些仅仅被大脑所接收却没有经过实践或验证不具有普适性的知识,对大脑具有腐蚀性,继而发展为劣根性。</p><p class="ql-block">避免“呆滞的思想”注意两点(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二)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少:各个领域学科知识的核心知识去教。就像小学的核心素养读和写的能力。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没有研究教材,没有考虑我们怎么教?非主要的就不要教,是增加孩子的压力。减负就是要减孩子无用的知识。</p><p class="ql-block">透:教学论,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的,而是所学的知识要让孩子当下理解和运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幼儿对“少而精”知识的运用能力体现了这一点。由于幼儿所学的知识较少,他们可以对所学东西进行自由的想象和组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世界,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如:孩子看见我裙子上的黑色穗子,把它联想成面条;说打在碗里的鸡蛋像太阳,后来我发现他书上画的太阳,真的就是鸡蛋的样子;她的画她的故事,都来自于简单的交往和实际的生活。而到了中学阶段的有些孩子,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不思进取,让人觉得很痛心。其根本原因是呆滞的思想,让他们觉得枯燥的书本和学习跟生活毫无关联,他们更没有动力要利用知识去理解这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3、“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它应该是难教的,如果它很容易,那么这本教科书就应该被付之一炬,因为它是不可能有教育价值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作为教师,我要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认识到教育的实践价值和意义。就像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就更能考虑到核心问题,并精准地进行训练,而不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这样目标清晰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就拿我们当下的教育语文教学来说,我们经常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问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学生敷衍性的回应,老师还要求声音响亮而整齐。很多的时候我们忽视这一点,没有把我们课程与孩子们的生命相结合,而是让这些知识在他们的生命中活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我所说的“理解”,不仅仅是一种逻辑上的认识,而是就那句法语格言中所用的意义上而言“理解一切,即宽恕一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别人说的话做的事让我们很愤怒,如果我们知道他背后的原因,就带来宽恕。当听到魏老师举的例子: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老人偷面包……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定会觉得不舒服,但是我们知道背后原因的时候,就会原谅她。对老师对家长,如果真理解了,就会宽恕……存在层面的理解和逻辑上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这是面对生命的态度,是理解。</p> <p class="ql-block">5、知识应用的过程若要成功,必须取决于学生的品性和教师的天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里的学生是说学生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他们都不一样,不要用一样的教学方式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在我们教室老师也在慢慢的改变自己的认知思维,会相信每个孩子的无限可能性。这样在活动才能得到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教师的天赋是指老师的成熟度,就要说到一个经验性老师和新老师在班里的区别,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不会直接去责备,面对班级课程会想那样的课程更适合我们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