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趣事(1)

杨大华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我家的小神兽放假了,这样我终于可以放松心情,轻松一下了。这几天为了使孩子们能丢下手机,放弃电子游戏,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但始终效果不佳,读书、做手工、学画画、学国学、古诗词诵读等等。都不能使其融入过多的时间。最近从网上网购了一些鲁班锁古老的传统玩具,有木头的,也有金属的,从易到难好多种,可以尝试着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玩,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看着这些玩具,也使我想到自己儿时种种玩法,想想道也十分有趣。索性记录下来,慢慢去品味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一、戏逗斑蝥 </b></p><p class="ql-block"><b> 记的儿时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了。到家以后放下书包,急忙拿起扒机子(一种用柳条编成的筐)和镰刀,和小伙伴们一起撒着欢奔向田野了,找到一块合适的草地,认认真真的割了起来,割满一筐青草后,就可以悠闲的玩了起来了。 </b></p><p class="ql-block"><b> 大约是秋天季节,一次在村南的菜园里,在浇水 沟的头上,有一个浇水冲击出来的坑,里面还有几个瓦片和砖头,当我进去翻开瓦片,在瓦片底下出现了几只斑蝥,当时我们也不知它还有“斑蝥”这么高大尚的名字,我们都管他叫“放屁虫”。只见这些斑蝥大约有一点五厘米长,窄窄的身体,黑色的身体上有几道黄色的粗条纹,四条长长的后腿粗壮有力,两只前腿咯显小一点,但异常灵活,黑色小头上长着有点夸张的两个触角不停的摆动,很是可爱。接着又翻开砖头也出现了几只斑蝥。于是我和几个伙伴急忙垒起了土墙,把斑蝥圈在里面。又从河边折来几根柳树枝,准备和斑蝥大战一番。 </b></p><p class="ql-block"><b> 记得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也有逗斑蝥的记录,鲁迅写道...“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扶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翘喷出一股烟来。”但我们的玩法和鲁迅先生有所不同,我们不敢用手去扶它的脊梁,而是用柳树枝去碰斑蝥的后屁股,只要一碰它便会啪的一声从后屁股喷出一股黄色的烟雾来,烟雾自然的向上升腾,如果躲的晚了,一股刺鼻的味道袭来,就连眼睛都会被辣出眼泪来。</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这只放完了,我们再去碰另一只,噼啪噼啪的一股股黄烟喷出,很是有趣。当一只斑蝥喷完了黄烟,你就再去戳它,它也喷不出黄烟了。得等过了一会大约二三十分钟后,他才能再次喷一次黄烟,但第二次喷出的远没有第一次响,黄烟的量也少了很多。就这样接二连三的几次,虽然我们意犹未尽,但斑蝥们却显的精疲力尽了。再也喷不出黄烟了,于是我们打开围墙,让它们逃生去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二、窟窿拔蛇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老宅是在村的东南头,院子南面就是老祖宗留下的一座座坟茔和那生长茂盛一片片的洋槐树林,有点荒凉,到了夏天蛇、癞蛤蟆、各种蛙类、老鼠应有尽有。并且我们各家各户的院墙都是用土夯实垒成的,因此在墙上留下了一个个当时打墙的绳子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风雨的侵蚀,绳子眼也越来越大了。 </b></p><p class="ql-block"><b> 记得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们在树下玩耍,忽然听到批啦批啦的响声,抬头望去,只见在信叔家院墙外,一条紫黑相间的大蛇正顺着墙眼往里钻,可能由于蛇有点大,墙眼有点小,钻了一少半钻不进去了。蛇急的尾巴打的墙壁啪啪作响。只见在信叔几步跃了过去,一把抓住蛇的尾巴,用力的往外拽,但不管他怎么用力就是拔不出来。就这样人蛇僵持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这时一个叫杨文谈的老人从西边走过来,看见这种情况,说“窟窿拔蛇,是拔不出来的,看我的。”只见他随手折一棵树枝,朝着蛇尾猛地一击,随着他的一击,蛇迅速从墙洞里退了出来。这时在信叔拿着工具三下五除二,几下就把蛇头砸了个稀巴烂。并把死蛇扔到了南面树林深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三、壁虎钻档 </b></p><p class="ql-block"><b> 在我们老宅南面,有祖先传下来的好多树木,有梨树、柿树、榆树、春树,洋槐树,尤其杏树居多。到了夏天,这些树下就成了我们乐园。爬树、在大梨树上捉迷藏也是我们的保留项目。因为几乎天天在大梨树上玩,对大梨树每个枝枝叉叉都熟记在心,并且树下就是松软细沙,摔下也没有危险。 </b></p><p class="ql-block"><b> 我家的西邻就是泥叔家的私留地园,在他家的园里有棵杏树,结的杏个大皮薄一包甜水,比我们家的那几棵都好吃,记得我们放学后都喜欢在他们杏树底下玩,偶尔有熟透的黄杏掉下来,也就能解解馋了。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说到泥叔,按家族辈分,他长我一辈,他乳名叫小泥,我就叫他泥叔了。他大名叫杨再生,年龄也长我两岁,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十分健壮,由于他家孩子多,家境不太好,他一天的学也没上过,属于文盲,但他性格开朗,为人厚道,看见满树的黄杏,馋的我们直流口水,于是我们几个就蹿逗他上树摘几个杏给我们解解馋。</b></p><p class="ql-block"><b> 在我们的蹿逗下,泥叔终于同意爬树摘几个杏给我们解解馋了,那天正好是他第一次穿新的短裤,很是珍惜,恐怕爬树时磨坏了新裤子,索性脱掉裤子,光着屁屁往上爬。我们几个仰着脸看着,当泥叔爬到一半的时候,没想到危险的事情发生了。现在想来还是心有余悸。</b></p> <p class="ql-block"><b> 正当泥叔爬到一半的时候,惊动了趴在树干上的一只壁虎,壁虎受到惊吓,本能的找地方避难,发现泥叔两腿中间是个理想的避难所,于是拼命的往两腿中间钻,直到头钻进了泥叔的屁眼,由于两个前腿挡着,壁虎怎么也钻不进去了,急得它四肢挥舞,尾巴也不停的舞动,即滑稽又吓人。而树上的泥叔更是吓得娃娃乱叫,我赶紧跟他说,“泥叔,你赶紧用一个胳膊抱住树干,另一只手赶快把它拔出来扔了,可不能让他钻进去哈。”于是泥叔按照我的建议,左胳膊抱住树干,腾出右手抓住壁虎,一下子就把它拔了出来,扔在地上。壁虎落地立即钻进草丛没了踪影。而泥叔三下两下下了树,惊魂未定的坐在地上喘着粗气。经过这么一折腾,我们的馋虫也就悄悄的没了踪影。但这次“壁虎钻挡”的事情,却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多少年过去了,偶尔想起还是犹如昨天,久久不能忘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四、舌舔车轮</b></p><p class="ql-block"><b> 上一段“壁虎钻挡”讲述了我们和泥叔儿时的一段经历,说到泥叔,还有一段往事值得回味。那是在我们大约八九岁的时候,那年冬天那个冷呀,屋檐下的冰溜子就有米把长,简直就要冻掉下巴了,为了御寒,每天早上我们都要去生产队的牛屋去取暖,因为牛屋有牛吃剩下的草根可以烤火,还可以张家长李家短的海阔天空闲聊,并且牛屋还有一副象棋,时不时地还有大人在那里对弈,在那娱乐场所极为匮乏的年代,这里也称得上是我们的乐园了。</b></p><p class="ql-block"><b>    一番火烤过,浑身上下暖洋洋的,于是我们一群伙伴们就到院子门来,在院子西头,放着生产队旧大车,那时大车的轮子是木头的,只是在轮子的一圈,订上了厚度大约一点五厘米的铁圈,由于长时间的应用整个铁圈磨得透明铮亮,由于天气寒冷,整个铁圈裹上厚厚的白霜,一眼望去翻着蓝光,很是可爱极了。这时我突发奇想,要是用舌头👅舔舔白霜那应该是啥滋味呀?但又不敢尝试。于是就对小伙伴说,谁也不敢用舌头舔车轮上的白霜,如果谁敢舔,我背着他围着院子转三圈,并把我的《地道战》小人书给他看三天。记得当时有社叔书(杨在林)、响叔(杨在先)、狗叔(杨在玉)泥叔(杨在生)、楞叔(杨在胜)、收叔(杨在德)等好几个人,他们面面相观,谁都不敢去舔。</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这时泥叔走了过来,说这有什么不敢的,看我的。于是他伸出舌头朝车轮舔去,但没想到的是,舌头添上车轮后,就被车轮沾住了,怎么也拔不下来了,伙伴们都惊呆了,有的说快哈气,有的说快吐唾沫,就这样折腾了好大一会,泥叔才把舌头拔了下来,但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泥叔的舌头👅是拔下来了,但舌头上的一层薄薄油皮却留在了车轮上,再看泥叔的舌头露出了红红的嫰肉,可爱极了。这时泥叔则满院追着我打,伙伴们则哄堂大笑起来。以后谁也没敢问泥叔吃饭时舌头是啥滋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五、鸟戏老翁</b></p><p class="ql-block"><b> 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杨楼村分为四个生产小队,按照家庭住的方位,从西向东一次分为一队,二队,三对,四队,我们家在村东头住,就自然的被分在第四生产小队。生产队每年都会在菜园里留出一块地,专门种上瓜,有甜瓜,有不甜的脆瓜,还有绿油油的黄瓜,以及能甜掉牙的沙绒绒的大西瓜等。等到瓜成熟了,生产队会摘下来分给社员们品尝。而侍奉瓜的都是一些年龄大并且有丰富经验的老头。他们往往会在瓜地的边上搭建一个瓜棚,以便放工具和休息时挡雨和乘凉。</b></p><p class="ql-block"><b> 记得三队那年在村北菜园上种了一片瓜,他们的瓜棚是用木头和稻草搭建而成的,瓜棚的脊梁上用了一根长长的木棒,因为木棒很长,在瓜棚的外面还剩下长长的一截棒捎。而侍奉瓜的是一个叶姓老人,老人的名字叫叶志广,老人高高的个子,黝黑的脸庞,瘦瘦的身材,是个种菜的行家里手,种瓜看瓜侍奉瓜更不在话下。</b></p><p class="ql-block"><b>. 记得有一次我和伙伴在瓜地旁割草,老人在压瓜,压瓜就是人为的让瓜秧朝一个方向生长,这样有利于瓜秧充分利用光照,增加光合作用,从而增加瓜的产量。具体操作就是把瓜秧朝一个方向顺好,用铲子挖一铲土压住一片瓜叶,在不远的地方再压住另一片瓜叶,这样这支瓜秧就被固定住了,就是风刮也不会刮乱。这样瓜秧就按人们的意愿朝一个方向生长了。</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记得三队那年在村北菜园上种了一片瓜,他们的瓜棚是用木头和稻草搭建而成的,瓜棚的脊梁上用了一根长长的木棒,因为木棒很长,在瓜棚的外面还剩下长长的一截棒捎。而侍奉瓜的是一个叶姓老人,老人的名字叫叶志广,老人高高的个子,黝黑的脸庞,瘦瘦的身材,是个种菜的行家里手,种瓜看瓜侍奉瓜更不在话下。</b></p><p class="ql-block"><b> 而他们的瓜棚最上面的脊棒很长,在瓜棚的外面还剩下一段长长的棒捎没有截断留在上面,平常也可以在棒捎上晒点东西,这时,飞来了一只漂亮的小鸟🐦,淡黄色的羽毛闪着亮光,站在棒捎上,不住地跳动着,还不停的“吱光、吱光、吱光”唱着歌,而小鸟的歌声怎么听也好像是在叫“志广、志广、志广”。恰巧老人名字叫叶志广,老人怎么听小鸟也像叫自己的名字“志广、志广、志广”,于是老人在地里捡起一个土疙瘩朝着小鸟砸去,嘴里还叨叨着“叫你志广”,小鸟🐦受到了惊吓,还不忘拉着长腔“志------广”飞走了。我们小伙伴们看到小鸟戏弄老翁,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b></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自己儿时的一些玩法,现在看来虽然有些老土,有些奥特了,但他确实记录了我们50后这些农家娃的成长经历,也的确有些难以忘却,想想还有好多好多的趣事不能忘怀,待以后慢慢再续吧。</b></p><p class="ql-block"><b></b></p>

泥叔

斑蝥

我们

瓜棚

壁虎

黄烟

老人

舌头

瓜秧

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