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p><p class="ql-block">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惆只是近黄昏”、“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是近现代两位著名老人对待步入老年的积极心态。我对此比较认同。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既然如此,何不坦然面对?因为你无论是哭还是笑,它都要来。笑比哭好,那我们就笑迎它的到来吧! 我今年已八十有四,不可谓不老。但是,论心态,还真有点十八的味道。表现在对世间的一切事物还很关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文艺上的诗书画印,政治上的风云变幻,甚至舞台上俊男靓女模特走猫步的端庄、曼妙英姿,都能让我凝视、欣赏甚至研究。 退休后,开始时有点“失业”的落寞,但很快调整心态,把退休当作新的开始:在小区外种块地,上老年大学,周游世界,创作诗书画。入住养老院后,还笔耕不辍,参加全国性诗词、好文章大赛,忙得不亦乐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还真有点那么一味道。</p> <h3>在沐春园护理(养老)院</h3> <h3>一、种豆“东山”下,当回陶渊明刚退休时,確有点落寞感。好在移居江宁城郊后,发现小区附近有块抛荒的地,我们立即想到要学习陶渊明,过一种“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生活。于是,开一块地,在旁边挖个蓄水池,用塑料管从不远处的一个老井里,把水打上,引过来,浇灌庄稼。春天,金色菜花飘香;夏天,黄瓜、紫茄挂满枝头;秋冬,挖出一个个肥硕的红著,满满的成就感,令我陶醉,笑得合不了嘴。有朋友逗我问:难道梅开二度,又升官了?我笑而不答,让这个官迷“羡慕妒嫉恨”!</h3> <p class="ql-block">二、上老年大学,用文艺滋养身心。,退休第二年,我们夫妻俩就报名上了“金陵老年大学”,她专攻花鸟,我兼修诗书画印,上课时我俩同来同往,做作业时互相切磋,互相鼓励,学习不断进步,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书”,自觉文化上比过去又“提高”了一个档次。我原本就是大学毕业,她是中专毕业,她过去往往有点自卑感,现在我们都是“金大”毕业,肩膀一般高,她的自卑感无形中少了不少。她的牡丹花画得比我好得多,我常拜她为师。她“金大”毕业了,我也脸上有光,同学是人生中难得的机遇,我们是先夫妻后同学,耄耋之年,在生活上相互照顾之时,还在艺术上互相取长补短,有说不完的话。</p> <h3>老年大学校长颁发毕业证书</h3> <h3>老伴领到毕业证书后在校门前留影</h3> <p class="ql-block">三、携手游世界,领略风土情。在职时,没有时间,也没有钱旅游。退休后,两样都有了。加上孩子们的推动,我们也补上了这一课。不但到海南欣赏了海天一色的海景,还到宝岛台湾走了一圈。日月坛的波平如镜,阿里山的妙龄女郎,都一饱了眼福。高雄的街头小吃,甜嫩饱满的留莲等水果也尝了个遍。此外,还先后到日本、美国、俄罗斯饱览了异域风光。在日本,还与金陵老年大学的师生与东京书道院交流了书法艺术,观看了和服表演.....。在美国首都,以国会大厦为背景留了影。欣赏了纽约的夜景,在“时代广场”观看了街头表演。在洛杉矶参观了好来乌影城.....。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圣彼得堡的皇宫,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像。特别是二战时莫斯科保卫战、新圣女公墓中展示的英雄雕像令人难忘。</p> <h3>在海南海边沙滩上</h3> <h3>在海南露天浴场畅游</h3> <p class="ql-block">祁娟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前</p> <h3>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参观。</h3> <h3>在台湾高雄</h3> <h3>在日本东京皇宫东侧广场远眺</h3> <h3>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前</h3> <p class="ql-block">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p> <p class="ql-block">四、入住养老院,凝精聚神搞创作。我是南大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当过办公室秘书,当过全国发行的行业报总编,奉命主编、出版过几本史志类专箸,在省以上报刊发表过论文,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p> <h3>在职时主编或参与执笔并正式出版的书报</h3> <p class="ql-block">在职时虽然写过不少文章,但基本上都是应命而为,或者说是职责所在,是为“稻粮谋”,少有自主性。退休以后,特别是进了养老院后,情况就不同了。从此,再无人下达任务了,对习惯于听命的我,一时还有点不适应。就如奴才贾桂,平时站惯了,连坐也不会了。不过很快有所改变,学会自主安排自己的“工作”了。因为长期搞文字工作,首先想到的是写书。写什么?首先是把自己过去写的、现在认为还有价值的文章汇集成册,再写退休后的生活实践。第一本巜金秋夕照》,第二本《俄美日三国游》因而付印。进入养老院后,许多家务事不用做了,成了“时间”的富翁,又接触很多新人新事,感慨多多,创作激情勃发,又写了几本书:《沐春抒怀》、《金秋夕照》(二)、《养老院的故事》出来了。这几本书,重点写沐春园老人的过去和现在,他们的思想和故事,以及如何面对生老病死,怎样安度晚年等问题,受到老人的欢迎。</p> <h3>退休初期的著述</h3> <h3>入住养老院后的著述</h3> <h3>在养老院撰写的《韦氏家谱》</h3> <h3>夫妻二人的书画习作</h3> <p class="ql-block">老伴祁娟画的牡丹</p> <p class="ql-block">五、参加全国诗文大赛, 直击“比赛”内情。当下,各种名目的“全国性”大赛此起彼复,目不暇接。我这个耄耋老翁,也想一试身手,争取扬扬老名。于是,我先报名参加一个诗词大赛,传上几首诗,说写得不錯,排在前二十名。接着告诉我,如果出钱买“点赞”、送鲜花,名次还可大大提前,我对此很不满,不予理睬,后来逐渐落后,直至“名落孙山”。我换一家试试,套路还是一样。就是说,你给钱多,名次就能上去。“比赛”,其实是比“送钱”。网友给你“点赞”,就是替你买名次。这一次,“效果”不錯,给了我一个“优秀奖”。后来,看到“全国好文章”大赛来了,他们声明不搞什么“点赞”,我想这个讲规矩,又送去几篇文章,还接到可录用出版通知,我很高兴。但定睛一看,又附上“协议书”:文章每佔一页,要购书十本,每本定价76元。我的几篇文章,约占十多页,即要买一百多本,花一万多元。我的收获是可以留个“虚名”,“留芳千古”。现在,大红“荣誉状”已拿到手了,咬不咬这个“鱼饵”,老翁正在纠结中:人为名(财)死,鱼为饵亡啊!话说回来,如果我的诗文没有一点质量,恐怕也上不了。他们说评审者是名专家,文章十取一,是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只是他们的要价太高,心黑了一点。</p> <p class="ql-block">六、穿红袄写对联,欢聚一堂拜新年。去年,为祝贺华为高管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无罪释放归国,沐春园宣传部让我手书孟女士“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的感言,並摄了像,引发一系列后续行动,让我所料未及,实实在在“红”了好几天。</p><p class="ql-block"><br></p> <h3>应养老院宣传办提议,书写欢迎孟晚舟战胜美、加无故迫害,胜利回国。</h3> <h3>为养老院向日葵餐厅写春联,並与服务人员合影</h3> <h3>应区民政局委托写春联</h3> <h3>与区民政局领导等现场拍摄人员合影</h3> <p class="ql-block">向南京江宁区全体老人拜年!向南京市全体老人拜年!向江苏省全体老人拜年!向全国老人拜年!向全世界爱国华人拜年!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财源广进、笑口常开、越活越年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