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1.7.来自全国各地600多名一群高中毕业生和部队军医被选送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成为軍医系61大队学员,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军人。二军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医护人材的高等院校,是保障部队战斗力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1961年国家受自然災害影响,蜷居台湾的蒋介石叫嚣要反攻大陆,培养忠于党,忠于人民新一代的医务人员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军医大学标志。本次上海聚会,送给每一位同学一个背包,印有二军大标志,它是我们入伍入校,学习,成长,成材的地方,永远望怀的学校,看到图标就是見到了学校。在为部队服务,在地方工作时我们就是要为二军大争光。如今,从1961-2021年整整60年,一个甲子,我们军61年级来到二军大,来到上海欢聚一堂,向二军大汇报我们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董坤明是军医61大队的大队长,他领导学员队,具体培养我们新学员的军人品质,忠于党,忠于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为国防卫生事业贡献青春。他的领导团队有教导员,王其英,二中队指导员孔庆汉,中队长孙有立,付中队长黄旭东,三中队指导員前任 王克龙,后任张树振,中队长宋成,保健护士吴慰情</p> <p class="ql-block">二军大附属长海医院是我们学习見习实习基地之一,学校还为我们按排了如杨浦区中心医院,曙光医院,上海第二人民医院实习基地。</p> <p class="ql-block">二军大是高等学府,是部队管理的模板,在董大队长等领导的带领下,61大队是新生学员队的老大哥,各学员队的榜样,由于大队领导有方,大队长曾被同济大学邀请,向该校全体师生作专题报告。把61大队学员的思想状况,学习特点,教学方法,品格养成,等等经验进行交流,得到高度赞扬(来源:董队长文章)。为61大队学員毕业后为国防卫生战线上做出更大贡献打下稳固基础。照片是2011.11.参加军61广州聚会活动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董大队长是抗日老兵,自幼是孤儿,流浪儿,在难童收容所接受党的教育,12岁(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入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接管上海等等经历,他是卫生兵,始终战斗在一线抢救,治疗,护理伤员,1950年是第二军医大学第一批学员,毕业后留校,负责带教了多届来自部队的学员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带教数百人的高中生还是第一次。学校把重任交给了他。他与学员们朝夕相处,认真负责,勇挑重任,他出版“我的军旅生涯”一书有陈述。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老兵赴京接受党中央检阅,董大队长受到北京同学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董坤明大队长,抗日战争老兵,第一方队第九车坐车接受党中央检阅。</p> <p class="ql-block">董大队长参加革命五十年,曾荣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获得淮海战役与渡江胜利纪念章,在二军大曾荣获三等功,先进工作者称号,为学校建设和改革作出重要贡献奖。他的胸前掛满勋章,纪念章。院校二级组织对他表现有高度评价,(見我的军旅生涯一书),这就是我们大队成长,成材,成为学校学員队楷模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老领导,董坤明,长海医院院长, 2017年初,发现食道癌时己是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他拒绝了抗癌的其它各种治疗。作为中国最大医院之一的长海医院,各种治疗条件应有尽有,与有的人种种过高要求不同,他选择一种个人损伤最小,国家医疗资源浪费最低,对家人和他人影响最轻的“缓和”治疗和“姑息”治疗,反复叮嘱临终前不做任何"形式"的抢救。他用因喉返神经受侵犯而嘶哑的声音,对被拒绝而执意来探望的下级和友人说,医学这门科学,还不是万能,对生、老、病、死要有平常心和客观认识,半年之后这位为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国防医学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革命者离开了人间,但他在医学人文领域给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董大队长,戎马生涯,生平留影1927.-2017.享年90岁</p> <p class="ql-block">周付大队长担任学员军训,军队作风培养,与同学打成一片。1962年奉命立即赴西藏对印参加自卫反击战,献身疆场,受到同学们愛戴,树立了为国防献身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军61大队第二任教导员王其英。</p> <p class="ql-block">军61大队二中队指导員孔庆汉。</p> <p class="ql-block">军61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孙有立。</p> <p class="ql-block">军61大队二中队付中队长黄旭东。</p> <p class="ql-block">军61大队三中队指导員王克龙。</p> <p class="ql-block">军61大队三中队中队长宋成。</p> <p class="ql-block">军61大队三中队第二任指导員张树振。</p> <p class="ql-block">军61大队队医/护士,同时分管全大队学员队内务、卫生评比工作,检查与督促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p> <p class="ql-block">1981年军61三中队首先举行入伍二十周年聚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1982年军61大队三中队组织返校活动。</p> <p class="ql-block">1984年,军61有64位同参加校庆35周年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1997年上海举行祝贺董大队长70大寿活动,广州,南京,上海部分同学参加,人数达70一80位。(由于当时没有全体合影照,因此选择部分照片显示)</p> <p class="ql-block">1997年上海同学们祝贺董大队长七十大寿聚会。会上送给大队长二件珍贵礼品,一幅千里马名画,一幅字画,大大的一个寿字。同学们分享了大蛋糕。衷心感谢董大队长带领的领导班子对同学们的关怀,培养,成长所做出的出色成绩。</p> <p class="ql-block">董大队长高兴地举起字画,让同学们观看。(当天仅有录像,可看录像内容)</p> <p class="ql-block">1999.10.上海举行二军大建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地点上海,参加者同学76人,队干4人,嘉宾5人,共85人。</p> <p class="ql-block">20O7年,周宝龙发起军61新世纪聚会活动。地点,上海,参加同学96人,队干4人,家属3人,共103人。</p> <p class="ql-block">2009年10月,军61上海聚会,参加校庆60周年活动。地点上海,参加同学90人,家属2人,队干4人,嘉宾3人,共99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大队献给学校一幅宽扁,上有"春华秋实"四个字,感谢二军大培养、教育、成长的丰硕成果。</p> <p class="ql-block">2009.10.校庆后,军61同学到上海滴水湖旅游聚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2011.11.广州举办二军大军61大队入学五十周年聚会活动。地点广州,同时进行旅游活动,同学78人,队干3人,共81人。</p> <p class="ql-block">2016.4.军61毕业五十周年聚会。地点上海,参加同学84人,家属4人,队干3人,共91人。</p> <p class="ql-block">2017.北京同学举办二军大军61北京聚会並旅游。出席63人。(按当天照片计数)</p> <p class="ql-block">北京五棵松飯店合影,44人参加。</p> <p class="ql-block">2018.11.3.-11.6.军61大队在广西南宁组织聚会。三中队张指导員与37位同学一起参加。朱建新从广州赶来南宁,协助南宁同学组织按排南宁大聚会,以及青秀山公园旅游。</p> <p class="ql-block">南宁组织青秀山旅游,部分同学参加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1.10.8.-10.10.第二军医大军61年级入伍入校60周年庆上海第十次大聚会。平均年龄80岁以上,参会人数79,来自广东,广西,浙江,福州,南京,北京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61.7.我们入伍入校了。同学们从二广,东北,上海等地来到二军大,农村来的穿着、行装简单,个别穿着背心,赤着脚,行李多数是一个布包,一、二件衣服。城市来的帶着漂亮带轮子的拉杆箱,大包套小包,五光七彩的外衣,还有吃的食品。二者形成明显反差。过二天,全部换装,按班为单位,洗澡,理发,剃须,剪去长辫,全部换上新装,自带的衣物进仓库,起码在心里上城乡差别,贫富差别荡然无存。大家从同一起跑线上出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了带好新学員,大队长从部队来的调干学员中(都是党员)抽调到新学员队担任付中队长,大班班长,小班班长一年,让新学员更快适应部队生活,更快更好成长。</p> <p class="ql-block">来到部队第一堂课是三个月的军事训练,其中一个多月是到川沙农场种地瓜。</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着小火车到达川沙驻地,这是一片荒地,没有营地。队领导带领我们搭大帐篷,1个帐篷1个班,12个人。 帐篷要防风,防雨,防水,防潮,防老鼠防蛇。帐篷要搭得结实,严密,四周要挖好防水沟,地上要垫上一层很厚的稻草,然后再按组长的分配,铺好自已的床位。</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开始就是开荒种地。砍芦苇,割草,挖地,还要手扛肩挑,二广同学个个干起来得心应手,但对于城市来的同学是锻炼是意志考验。每天腰酸背痛,只想倒到铺上睡觉。一个多月劳动光荣完成任务回校。学校大八寺也有一块农田,回校课后常按排去种菜种蚕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校后进入军事训练,立正,少稍,向左向右转,列队走步伐,要求挺胸收腹,双眼正视前方,步距一致,按口令前行或向后转,内容枯燥,不能偷懒,人人必须严格执行。军训后我们在上、下课,去食堂吃饭都是列队行进,一边走一边唱歌,唱的最多的是"我是一个兵”,"抗大校歌",下课回来唱“打靶归来“轻松愉快。</p> <p class="ql-block">学校要求军事院校在军事训练,军容风纪方面成为部队的模范。要求我们上、下课必须列队,步伐整齐,歌声嘹亮,每月进行流动红旗评比。我们步伐中一、二、三、四口号声,歌声响彻学校大院。显示当年一派生龙活虎,斗志昂扬,一派团结、紧张、严粛、活泼的军校景象。</p> <p class="ql-block">军训中还有一项重要项目,紧急集合,急行军。记得1961年农历八月十五,同学们正在熟睡中,突然紧急集合哨吹响,在黑暗中穿上衣服,打好被包,十分钟跑步到操场集合。接着是夜间急行军,通过敌人封锁线,二人一排。600人的队伍前后有几里长,突然传口令,贴着耳朵传,“拉大距离走”,传到中间变味了,变成“手拉手走”,巡视员发现纠正。紧急集合时,黑灯瞎火,有的找不到帽子,有的反穿衣服,还有半路上背包散架了,只能重打赶路,真是洋相百出</p> <p class="ql-block">在内务方面,每人穿着整齐,男不留胡子,女不留长发。室内清洁卫生,被子叠得像豆腐干一块,有棱有角,床单清洁,天天如此,全大队组织检查与评比,宣佈评比结果,因此各大班付班长特别认真自查。照片示刘土晶所在班组获四好班组称号。</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学校还进行射击训练,课目是步枪,手枪,手榴弹投掷。枪瞄准训练,要眼动手动,手要稳,瞄准,射击要快。手劲不足难以打准。同学们练习都很认真,军人必具备的素质,有几位同学百发百中。</p> <p class="ql-block">三个月后回到大学校园开始紧张枯燥的医学理论学习。三年半要完成基础理论与临床课程,一年临床实习,半年军事卫勤课,这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宿舍,每间6张双层床,中间是课桌,可以自习做作业。</p> <p class="ql-block">在教学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飞机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学校图书馆前合影。图书馆是我们课后经常去复习功课,看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学校四好走廊旁拍照,左前方有大学室内体育馆。附近有梯形教室(没有照片)是我们中队上大课的地方,也是自修复习功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学校选聘的老师都是最好的,学术有成就建树的,耐心仔细讲解的老师,实验室设备好,记得老师说,学人体解剖学,与各地方大学比,尸体数量二军大最多,我们上完课后可以再去尸体上复习认识脏器,血管,骨头,等解剖结构,让我们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创四好连队,评五好个人搞得轰轰烈烈,除上课,自习,测验,考试紧张学习以外,课外文体活动也很活跃。学校运动会,排球,兰球,乒乓球等各种比赛,文艺会演积极参加。四好连队评比中,二中队一班被评为二军大四好班,孙有立中队长代表四好班级,朱鼎良代表五好个人赴京总后勤部领奖,回校后学校大礼堂召开颁奖仪式,叶成生代表一班领奖。照片是孔庆汉指导员与一班班干部开会,出席有叶成生班长,朱重兰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陈克时,宣传委员潘正华,付班长滕爱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队要求很严格,同学们也很努力,课后都在加班加点,上夜自习,周六周日都在复习功课。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如果有同学考试不及格,就有同学主动帮助复习,寒暑假不回家,也要通过考试。三中队刘士晶班评为四好班组。</p> <p class="ql-block">队领导言传身教,担任班组长的干部学員经常进行班组讲评,找新同学谈心,指出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与队领导一起培养我们军人雷励风行,服从命令,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品德,同学们积极要求进步,形成良好风气。从1963.5.起到毕业,估计有三十来位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照片:二中队一班评为军医大学四好班的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杨渤生在1965年1月17日作为军医大学代表参加全国第18届全国学联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楊渤生的位置离毛主席比较近,位于第二排,照片上在毛主席身后右侧第六人,她的右侧是一名海军。杨渤生参加全国学联大会是我大队的光荣,也是二军大的光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紧张的学习以外,文体活动也十分活跃,戴惠玲,雷影文, 邓玲,李淑贞,等参加总后勤部组织的运动会选拔赛,並获得名次。邓玲入校前曾是投掷类运动员,参加过湛江地区运动大赛。张振英也是校内有名的“劳卫制健将”。</p> <p class="ql-block">文艺活动也相当活跃,朱建新,李思惠,尹文君,陈明,刘静文,何大林,陈力跳洗衣舞动作优美,陶斯亮等同学自编自演的话剧,生动活泼,均获得好评。</p> <p class="ql-block">课后打排球,兰球也取得好成绩,陈乐初的排球队,女篮前锋戴惠玲,趙曦光中锋都很有名。</p> <p class="ql-block">看,游泳是一名战士必备的能力,游泳又强健体魄,同学们都很努力。</p> <p class="ql-block">李克辛拉二胡是拿手好戏,王以伟是秦琴高手与李国生小提琴手搭档深受欢迎。二人合作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p> <p class="ql-block">第三年下学期开始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间一年,必须内、外、妇、眼耳鼻喉科轮转。由于三中队是五年半制,遇上社教,使二中队实习延长了一个月。照片是在上海长海医院实习的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长海医院是母校的教育实习基地,病房轮转,门急诊都在一线工作,老师带教,放手让学員诊治疾病,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保证了医疗质量,也提高了同学们实践能力。</p> <p class="ql-block">第二人民医院实习。实习要求早晨进病房,先自已查房,实习医生要静脉穿刺,补液,打不进再请护士打,外科实习医生换药。老师带教认真,创造条件让我们多看多听多动手。</p> <p class="ql-block">上海曙光医院实习。医院要求也很严格,开出处方不正规就退回,就点名批评。老师听学生汇报病情,治疗想法,不合适及时指导並纠正。医院外科医生生少,同学们常上台当一助,包括胃大部切除术,兰尾炎在上级医生指导下放手让学員主刀。</p> <p class="ql-block">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实习。医院注重手术带教,同学们有机会就争取手术机会,拉钩,缝合。兰尾等手术也是在老师指导下放手让同学做。</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热爱各实习医院,更喜欢在本校的实习医院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中队五年半制,学习期间参加了半年社教,返校后也进入一年临床实习。</p> <p class="ql-block">二中队结束实习返校后又进行半年卫勤教学,見习野战期间医疗工作。二、三中队在实习期间有的同学遇到流脑流行,呼吸道传染,是有很大风险的,廖海荣,许燊,杨渤生,茅静娟等同学积极冲在防疫第一线,全力投入,为百姓服务,为同学们做出了榜样。回顾学校五年的教育培养,我们新学员的军人品质逐渐养成,树立起无私无畏,为党为国奋斗终身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6.10.5.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接見部队院校师生,我们来到北京,我们站队的位置靠近毛主席的路线,我们近距离見到毛主席啦。我们高兴,终身难忘。从北京返校后学员队成立了红旗战斗团,红色造反纵队,分成保守派与造反派(二派),部分同学积极参加,斗私批修,揪斗走资派,也有外出串联。一年上课暂停,实习减少,业务学习受到影响。接着是复课闹革命,我们军61年级己完成了五年课程,因此1967.7.退迟了一年毕业离校。当时没有领导,据说毕业分配是群众组织制定,也没有组织同学们拍毕业照,留下了遗憾,宣佈毕业后,一部分同学率先走上工作岗位,一部分同学继续闹革命。</p><p class="ql-block">文革中有的组团外出串联,一些同学去参观井冈山革命圣地。</p> <p class="ql-block">1967年底,部队文革结束,同学们服从分配纷纷走上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我们是新中国成立十七年以来第一批学完全部课程的大学生,受到良好教育与临床实习,初步具备了一名人民军医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文革中,我们曾被四人帮批评为17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培养出来的苗子,但我们在德、智、体、医学理论,临床实践方面经过全面、严格、正规的训练、有志为部队、为国防医疗卫生事业贡献毕生精力包括青春和生命的一代军医。毕业后,同学们服从分配各奔东西,无论在军内或以后退役回地方,在院校,在基层都付出了我们的青春,都在实践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部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怕牺牲,不怕艰苦,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奋发图强,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在学科上有所作为,良好的医德医风受到部队,群众的称赞,这些都是我们四零后的付出与光荣。我们用实践用成果向二军大汇报学校的培养教育之恩,为学校增添光彩。(以下资料不全,请同学们补充)</p> <p class="ql-block">“德承甲子,济世树人”八个大字是二军大建校60周年纪念时在图标上写下的建校方针,培养育人的目标。这图标是学校由弱变强的标识,回想49年刚建校,生源基本是卫生员,一直到60年才招纳青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海医60年级是首届青年学员,61年是第二届军医、海医青年学员就是主体,干部学员虽有,但已不是主流了,但那时学校在军内外影响均不大,64年,出现断肢再植动物实验成功、烧伤、心脏、肝脏的突出成果……才慢慢有影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为全国211工程大学,全国共53所(含军队)全军仅三所,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仅是学校教职员工和领导的努力,更是数万名历届毕业生,他们有的在校内或校外著名单位,更重要的是许许多多扎根基层和一线的毕业生,他们在军内外都辛勤工作,默默旡闻地创造成就,也创造了学校的声誉,“德承甲子,济世树人”这八个字再贴切不过了。我们军61年级在部队大熔炉里受到教育,培养,成长,为部队为地方服务至今也刚好一个甲子,我们也以优异的业绩创造了成就,並为学校的声誉增添了光彩。“德承甲子,济世树人”是二军大永远的奋斗目标(目前改名为海军军医大学),将永远有这样一批厚德载物的毕业生,不仅治病救人,又培养了大批后來人,对学校和毕业生都是一种总结和肯定。通过这次纪念活动,让我们及后人都留点念想吧。 </p> <p class="ql-block">周家珩一中队调干学员,1947年10月参军,参加过解放战争,入朝抗美援朝,多次受伤,从事卫生工作,二军大毕业后,在26军工作,任院长,转业后在上海黄埔区中心医院任院长十年,1997年定为离休干部,学习钻研中医,並成为专家,任中医文献馆館长长期门诊部上班,治疗患者万余名,许多患者远道而来,口碑极好。至今己工作74年,退而不休。看,身掛“抗美援朝”,“建军70周年”二个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庄有道参加抗美援越赴越南前线救死扶伤,抢救诊治伤病号,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冯运科在自卫反击中赴越南前线,不顾个人安危进行救死扶伤,开展手术,荣立三等功。刘士晶等同学在中越边境中国侧进行医疗救护,诊治伤病員。</p> <p class="ql-block">陈永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主任医师,教授,南京医科大学教学督导,带研究生,在专业上有突出贡献。擅长:小儿肛肠病/泌尿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曾任江苏省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秘书,《世界肿瘤杂志》编委,参与《病历书写规范》编写。对儿童外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1984年收到学校邀请书,作为专家参加军大成立35周年庆典活动。钢是怎样炼出来的。看下面一段自传:毕业后下部队,下农村,奔赴援越抗美前沿经受血与火的锤练,人生境界得到升华。我永远不忘我在军队医院工作的岁月,为我军指战员看病服务,多次赴安徽和浙江山区为我军指战员体检,看到工程兵战士在大山深处坑道施工,滿身泥士,湿漉漉的衣服,疲劳的身体,人民战士献身国防,忠于党让我永远铭记在心。永远不忘我随医院血吸虫病防治医疗队赴安徽池州地区农村,开展为晚期血吸虫病巨脾病人切脾的工作,生产大队的礼堂就是医院,办公室就是手术室,汽油灯和手电筒代替无影灯,高压消毒锅放在露天。虽然工作环境艰苦简陋,在一年的时间里为許多病人安全的做了手术,解除了巨脾症带来的病患。当我们完成工作撤离回医院时候,术后恢复的病人和他们的乡亲们长长的队伍为解放军医疗队送行,什么叫军民渔水情?我亲身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人民感受到了。永远不忘53年前的往事,军区后勤部一声令下,军区援越抗美医疗队第二天就打起背包出发,日夜兼程数天数夜赶赴越南北方大山深处,我军援助越南的高炮部队医院驻地,为部队指战员看病救伤。几乎每天晚上美军飞机要光顾我炮兵阵地上空,警报声响起,我们都要起床躲进防空洞,待美机走后再上床睡觉。一年的异国战地生活得到了锻炼,见证了美帝不可怕,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光荫荏苒,一九七八年我转业到地方医院,工作环境变了,专业变了,但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一名普通的党员。用我所学专业为孩子们看病做手术,认真对待每一个病儿,每一次手术,不敢懈怠,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50年余的从医生崖记不清診治了多少病人,但记忆最清楚的是28年前的一件往事,那一天下午从苏北某医院转来一个病儿,是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了,需要急診手术。那天女儿患急性兰尾炎住进部队医院,也在晚上手术。因为我需要为病人手术,那晚没有去看她,陪她。第二天早上才去看女儿,女儿是不高兴的,问我:"病人重要还是女儿重要?"。我永远歉女儿的愛。他真正做到了病人第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毕业后进入部队,进入医院,同学们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部队为患者服务,取得很大成绩。看,谭洵身上掛满奖章。虽然他不说,但奖章已经告诉我们,他奋斗了一生。</p> <p class="ql-block">陶斯亮:从医20多年后,1991年离开统战部,转任中国医学基金会副会长,开始慈善公益事业。28年来,他先后发起“智力工程”,“东乡抚贫助学行动”,“世界从此欢声笑语”,“向日葵计划”等,她用大量时间走在贫困地区,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建立基金会,通过努力,解决政府机构尚无精力顾及的问题。她促成食盐加碘,成为全国标准,避免人口素质下降。她关心弱势群体,动员与组织社会力量治疗脑瘫,孤独症(国内发病率已超过1000万),大量贫困听力障碍儿童患者,每年新增3-4萬,等等,需要专家,治疗场地,需要经费,需要政府机构,民间机构都放在一个平台上,互通有无,串起一条线,开展诊治,有成效的工作,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举行,陶斯亮当选年度公益人物,二年后成为中国慈善家2020年度人物。获中国慈善家称号。是我们大队的光荣,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趙曦光,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院长,任南京军区第八届人大代表,在校庆60周年时,学校在成果展览中介绍了趙曦光,为学校增光。退休后还为中,小学生作崇军报告。</p> <p class="ql-block">朱鼎良:上海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博导,研究员。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6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1981年获上海第二医学院硕士学位,1992年获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博士学位。1986-1988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细胞生物系进修,1988-1995年先后在法国国家健康医学研究所(INSERM)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工作。目前担任中国高血压联盟执行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组长,《高血压杂志》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JACC(中文版)等多本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高血压基础和临床研究,创建上海市血管生物学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瑞金医院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心。建成中国人高血压遗传资源库和DNA样本库。主持和完成包括国家973子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18项国家和部市级课题。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二百多篇,其中SCI杂志收录论文五十多篇。主编专著3本。获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p><p class="ql-block"> 在医院在各专业中任主任医师,付主任医师,教授也很多很多,有的还带研究生,例如,朱鼎良被评为瑞金医院的终身教授,还有吴同法,陈峥嵘,徐元剑,蒋小龙,周家珩,王治安,戴惠玲,朱建新,顾祖敏,叶荣森,朱炯明,冯济申,蒋胜,周水淼,李谋秋,张耀龙,陈宣桃,陈光忠,朱清,莫国贤,李思惠,尹文君,张鑫奎,朱建新,潘正华,陆兆琼,陈永田,龚承好,谭典模,欧汝强,杨渤生,张捷(硕士)林荣禧,杨瑞芬,段苏友,陈柳等等,请补充(仅以第一位照片为代表)</p> <p class="ql-block">陈峥嵘,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山医院历任骨科主任,骨关节肿瘤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擅长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疾病和骨肿瘤的诊治以及组织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上海市医学会创伤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司法部司法科技鉴定研究所顾问;上海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手外科学会上海分会委员;《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国外医学骨科分册》编委国际矫形外科学分会会员;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副总编辑;上海医学会手外科专科委员会委员。科研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2.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三项,3.卫生部科研基金项目一项,获奖情况: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上海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带教研究生情况:博士后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20名。出国学习交流情况:1994年由德国科学院宏保基金资助赴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医学院骨科进修。论文及出版专著情况:一、参加编写的专著《沈克非外科学》石美鑫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显微外科学》,黄承琪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运动医学》,陈中伟主编上海市科技出版社《骨科临床手册》,陈中伟主编上海市科技出版社《骨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赵定麟主编上海市科技教育出版社《脊柱创伤外科学》,贾连顺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周围神经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共50万字),陈中伟主编、陈峥嵘副主编《关节镜外科学》陈峥嵘主译复旦大学出版社;二,近10年发表的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代表作有:1,陈峥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关节镜下髓核摘除术31;106-107,1993,中华外科学杂志等8篇(下略),</p><p class="ql-block">任上海医学会创伤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副总编辑,上海医学会手外科专科委员会委员。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疾病和骨肿瘤的诊治以及组织工程的研究和应用。 </p> <p class="ql-block">徐元钊,上海中山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肾病专家,医务处处长,闵行中心医院院长。擅长内科学肾脏病学范围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肾功能不全及其替代治疗(包括血液净化和发表多种论文30余篇。1989年“血液净化技术系列研究”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p> <p class="ql-block">吴同法!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山医院工会副主席16年!擅长消化道肿瘤诊治。国内首创经颈内静脉肝穿刺及门静脉测定术,科教片“肝穿刺术“获卫生部科教司一等奖,曾留学法国,多次赴美,法,比利时,荷兰,韩国,德国及香港地区进行学术交流。“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囊肿200例分析”(国内首创)!刊登上海医学杂志.;“发热待查200例分析”刊登上海医学杂志(华山医院翁心华主任教授为该文导师);“新针治疗慢性腹泻200例分析”刊登美国科学院年报,“胃、食管压力测定”刊登上医学报。1989年担任上海市抗洪救灾医疗队队长赴安徽参加抗洪救灾、1989年上海市抗疫医疗队长受到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接见大幅照片刊登解放日报文汇报头版,1998年任中山医院医疗队赴湖南抗洪救灾医疗队队长、1993~1995年赴摩洛哥医疗队队委、尽国际主义义务。1998年赴法国巴黎留学一年学习经颈内静脉门静脉压力测定及肝内穿刺活检(國内首創、回国开展)2003年上海银龄行动赴新疆三个月、作为上海赴阿克苏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开展肝囊肿穿刺填补新疆医疗空白、刊登人民日报、新疆日报上海文汇报、解放曰报、新民晚报多次报道。参与编写《实用内科学》等专著,择写炎症性肠病、胆囊炎、胆结石章节,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p> <p class="ql-block">朱建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专家,内镜诊治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学家周殿元教授指导下,对于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急重危及疑难疾病诊治(包括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胆道、胰腺和腹膜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有独到之处。科室依托南方医科大学丰富的医疗资源,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于一体,以消化到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ERCP及超声内镜微创治疗胆胰疾病临床研究、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及内镜下微创治疗(ESD)研究以及小肠疾病及小肠镜诊治临床研究为科研方向,近年来,发表核心期刊或期刊源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最高影响因子为4.68,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医院的消化内镜中心是广东省规模较大、技术力量雄厚、设备最为先进齐全、开展项目多而全的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中心。本中心面积1000平方米,位于新门诊大楼8楼,环境优雅、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岳辉主任(教授)、冯福才教授、朱建新教授等学识渊博、技术精湛的专家,配备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PENTAX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系统、全套超声内镜系统(包括环扫诊断镜及纵轴穿刺治疗镜)、电子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及日立5500彩超机、C-臂X线机和DSA等设备,仅内镜主机设备10套,各种内镜30余条,共1000余万元。在我省较早开展了ERCP治疗、超声内镜(EUS)、黏膜剥离切除术(ESD)等内镜治疗以及普及开展了无痛内镜检查等项目,在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方面始终居于我省先进水平,部分项目居领先地位。本消化内镜中心拥有华南地区第一套国际上最先进的PENTAX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系统(为能放大1000倍的细胞内镜),天河区第一个全套超声内镜系统(包括环扫诊断镜及纵轴穿刺治疗镜)和具有数字化染色高清电子胃镜、结肠镜,具备了对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进行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全套设备和技术。本中心同时是“日本PENTAX南方消化内镜培训基地”、“消化道早癌预防医学中心”,承担着为省内众多地区培训内镜专科医师、输送内镜专门人才的任务,努力打造“卫生部消化内镜技术培训基地”。内镜中心成立以来、已行胃镜、肠镜、ERCP、超声内镜及各种内镜下治疗数万例,患者反映诊断准确率高、治疗效果良好,深得患者赞誉。 消化内科特色技术:1.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急重危及疑难疾病诊治(包括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胆道、胰腺和腹膜疾病)。2.内镜下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治疗(包括胃肠道息肉的切除、狭窄支架术、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等)尤其擅长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SD)和黏膜切除术(EMR)。3.ERCP诊断及微创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癌、胰腺癌造成的梗阻性黄疸、急慢性胰腺炎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超声内镜(包括环扫和扇扫穿刺镜)诊治胰腺胆道疾病,包括胰腺占位病变、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食道癌胃癌及大肠癌淋巴分期。5.B超、CT和DSA引导下精准微创技术治疗肝脏和胰腺疾病,包括美国RITA射频、冷循环微波刀、氩氦刀冷冻技术和125I放射粒子种植技术)6.DSA引导下部分脾栓塞联合B超引导下脾部分微波刀消融技术治疗肝硬化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症。!这就是朱建新努力奋斗、不断进取创新几十年、科室取得的飞跃成就。他是其中主要的领衔核心專家。</p> <p class="ql-block">李思惠,上海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工作,退后不休,工作岗位上奋斗46年,专家,教授,学术有成就,忙于全国各地会诊指导医疗工作。例如深入一线调查对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工人的健康影响;调查“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的系列研究”,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急性化学物中毒为常见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我国每年有数百种新的化学物品投入市场,以致造成急性中毒。其毒性和临床资料、疾病发展规律缺乏,过去所颁布的单个化学物急性中毒的诊断标准,已远远不够应用,给抢救工作带来困难,例如2002-2006年,近5年该院参加化学事故医疗抢救市内,外省市会诊50余次、应急救援出动13次。李思惠不仅积极参加医疗应急救援抢救工作还承担上课培训,如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都是李思惠亲自备课、讲课。研究院还特确定若干专题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有毒化学物的研究,也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他们制定了《上海市职业病防治条例》,为保护职工身心健康作出积极贡献。李思惠默默无闻为党为民做了大量工作,值得敬佩。照片,在家仍忙于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欧汝强,研究员。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曾在陆军33医院和125师医院任医师;1978年起在广东省计划生育研究所从事生殖免疫研究,先后任医师、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1987年在美国休斯顿贝勒医学院进修生殖免疫。现任职于广东省计划生育研究所。兼任《中国免疫学杂志》编委,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委员,广东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业绩:在国内是较早开展猪卵透明带避孕疫苗研究的极少数人之一;1980-1987年与广东省测试所一起主持省重点项目"卵透明带生殖免疫学研究"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1年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3年被广东省授予省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在计划生育、生殖免疫、免疫性不孕不育等领域造诣较深。先后获省、部级和其他科技成果奖3项,在国内外各级杂志共发表论文40多篇,在即将出版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志》中负责了"计划生育"部分的编写。</p> <p class="ql-block">蒋小龙在第二軍医大学任处长、教授。长期从事医学教育工作,摸索一套“毕业学员评价体系和指标”和“毕业留校学员评价体系和指标”,经校党委批准应用予实践,选留一大批学员,成为大学和医院的骨干,退休后学校留任“校教学督导和毕业考核组”主要成员。曾获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学教育改革计划”的项目和奖项。</p> <p class="ql-block">张鑫奎:解放军304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曾任中西医结合协会第5届急救医学外科组副组长、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人民军医》特约编委等。40多年来,长期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实践,熟练掌握普外领域有关基础理论及新进展,1993-1995年间,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进修普外和基础研究。在诊断和治疗普外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乳腺、甲状腺疾病,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曾获全军科技进步奖4次,临床成果奖2次。先后参与《外科学全集,总论集》、《外科原理与实践》、《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丛书,临床外科学》的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是《急诊医学,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一书的副主编。</p> <p class="ql-block">龚承好,主任医师,从事普外临床工作40年,对本专业疑难病症有丰富诊治经验,特长肝胆结石、肿瘤及门脉高压症等肝胆胰脾肌病的外科治疗。具有良好的腹腔镜手术技能,曾亲自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等微创手术5000余例,获省级医疗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军医疗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四等奖两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段苏友:《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18例肠道肠粘膜CEA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组化分析》获军队科技进步四等奖,另获医院医疗成果奖二项,江苏省级优秀论文奖一项。</p> <p class="ql-block">莫国贤,朱清:莫国贤,廖海荣在总后工程团偏僻的穷山沟,远离县城,转移多省多工地为施工部队第一线服务十四年,直到工程团解散。其间自学英语,参加长海医院外科“外科学中有争议的问题"一书一半内容的翻译,並出版。1984年,总后按排调入海军411医院后帶领医疗队出征西沙群岛一年,成为上岛最早,下岛最晚,抢救危重病人最多,周围关系最好的医疗队,被舰队评为"历年来最好的医疗队",立三等功,优秀党员,在另一次出海执行任务时在飘迫的舰艇上为多位战士手术,在海军史上也是不多見的。退休后参加了汶川大地震抢救医疗诊治工作,参加上海市组织的第八批支疆医疗服务,带教手术,查房,上课,门诊。他在民营医院带教进行外科各种手术,特别是在全国较早开展了保胆外科手术,保胆成功率达85%以上,同时用手术方法改善胆囊功能创出一条新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他积极宣传保胆理念,胆囊是有功能的器官,保胆就是保健康,保胆解决了切胆致胆道损伤难题,解决了切胆术后综合征难题。编写出版了“保胆外科学”,董大队长阅读后说"有所创新"。他做到了退而不休。近年又完成“当代胆囊外科学”一书,新书正在出版中。</p><p class="ql-block">朱清:在总后工程团艰苦环境中卫生队工作8年,在上海邮电医院工作时,被评为1991-1992年度上海市优秀中青年医生,1996年被评选为邮电部劳动模范,局优秀党员。1996年11月上海市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授于朱清"高尚医德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方作,县二甲医院小儿科主任,主任医师,付院长,对急危重难病例特有見树,发表国家级论文39篇,科技成果4项。吴川县突发中毒事件, 接收65名中毒病人进院,杨方作是病区年龄最大的主任医师,他主持並全程参与,连续几天几夜坚守岗位积极抢救,还接收了其他病区中毒危重病人,参加专家组到各病区巡查和指导治疗。抗毒救灾中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毕业以后遇到的一件事。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陈光世工作的宾馆整层楼面改为临时隔离病房,100多位病人蜂拥赶来,急需诊治,隔离,一个小医务室,工作人员仅3-4人,她是主任,她临危不拒,勇敢挑起重担,白手起家,建病房,建医护办公室,积极收治病人,查房,医嘱,治疗,请上级医院会诊,病史记录,消毒隔离,整整三个月,没有回过家,不分白天黑夜,始终战斗在甲肝大流行的最前线,並出色完成了任务,她们的工作得到了上级表彰。(2020年我们的记者报道了甲肝大流行我们如何战胜它一文。)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在突如期来的危急事件中,无论继续在部队工作,还是退役回到地方,我们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作风,都会勇敢战斗在第一线。一个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与家庭。我们用行动践行了为国家为国防事业贡献青春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同学中担任各类医院院长多人,例如,张开诚,周四星,顾祖敏,朱裴,刘海伦,周学农,宫云峰,王治安,周家衍,趙曦光,陈宣桃,蔡永太,韩国兆。。。说明了他们的医德,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受到了群众好评,被组织认可,並挑起医院全面发展的重任。陈光忠,上海健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原基础医学部)主任,教授。</p> <p class="ql-block">由于岗位的不同,更多同学在基层开展医疗工作,为一线老百姓服务,不求名,不求利,医德医风好,默默无闻,诚心服务,可歌可泣,同样光荣,值得自傲。在我们身边就有热心为同学们组织,按排各项活动的同学,让军61大队始终有活力,有朝气,有一个大家庭。尹文君就是其中榜样,尹文君在中國唱片上海公司工作近卅年。担任保健站站长。负责公司2000职工(含退休职工)预防保健医疗工作。工作认真负责有爱心。连續多年获公司、局先進工作者。先進医务人员称号。70年代后期光荣加入中國共产党。退休后继續发揮余热、从事社会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曾担任新加坡康威医疗集团上海公司医疗副总监(正职新加坡派出)负責下属7家医療机构的医疗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規,获得上级卫生管理机构认可(曾表示有尹老師在我們就放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桂荣同学代表我们军61大队全体同学向我们的母校第二军医大学(现改名为海军军医学院)致以崇高敬礼。据不完全统计,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年青学員约有50名以上,入学毕业后,同学们牢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使命,走向兵营,不怕艰苦,不怕辛劳,不怕牺牲,为基层战士服务,有的同学在参加自反击战中,在参加国防建设中像白求恩大夫一样为伤病员服务,许多同学立功受奖,医疗工作中有创新,有作为,学术上有建树,推动专业水平提高,为医学发展作出贡献。由于部队整编等原因,即使一些同学退出了现役,但是军人的素质一直影响我们的一生。我们之中有全国人大代表,有终身教授,有各学科专家,院长,也有持之以恒在基层为百姓服务的好医生。 今天我们在纪念入伍入校60周年之际,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无愧一生,无愧党和军队的培养,我们感恩,我们感谢二军大对我们的培养,感谢大队各位领导的辛勤付出。本文本该大书特书我们的成绩,但由于同学们很谦虚,不多谈自已成绩,因此本篇报道的工作业绩大部分是网上查到的,但有些单位业绩写的比较简单又有许多同学没有提供工作的单位,无法从网上查到,因此,漏缺很多,留下遗憾,请知情者可以继续补充</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能取得这些成就,与第二军医大学得天独厚(后)的教学环境,学术氛围,雄厚的师资力量密切相关,1964年前后的第二军医院的大学,心胸外科的人工心脏瓣膜,肝胆外科突破肝中叶手术禁区等具国际影响力的成就,应元岳校长,热带病学专家的助手,我们的老师曾昭耆,贺龙保健医生,能用听诊器,听出先心病,房间隔缺损,缺损面积约0.4~0.5厘米。他的诊断与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基本功力得到德国老师和同行的高度赞扬。临床上,成功抢救特大面积烧伤病人邱少康,屠开元教授研究的,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切开引流处理断支再植后肢体水肿,用于上海六院国际上首例断肢再植取得最后成功。在困绕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微创问题上,吴孟超院士明确提出,不能以体表切口大小推断人体损伤程度,他用2万元治疗其他医院用40万元的肝癌,不至于人财两空,这就是真正的“微创”。在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上,当媒体播放61学员代表,陈述吴老“不能以体表切口大小推断人体损伤程度”视频新闻时,一天之内,多达7000多万人收看,3.8万人点赞。说明这是大多数人所需要的的微创观,即少花钱,治好病!树有根,水有源,第二军医大学是我们成长,成熟,成功的摇篮,希望曾经的第二军医大学,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在中国第二个百年中再创辉煌! 莫国贤</p><p class="ql-block"> 《归去来兮,回母校》陈永田 </p><p class="ql-block"> 上海文坛发表2021.9.3.</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校是第二军医大学,享誉军内外,人们常称她二军大,长征医院和长海医院是她的二所附属医院,尤其长海医院的肝胆外科在国内外都大有名气,我为有这样一所不平凡的母校感到骄傲。六十年前7月的一天就在眼前,我和我的几位高中同学通过飞行员筛选参军入校。那一天我们集中在县武装部,学校开来一辆大客车,负责接新兵的是一位年轻的军官,也是我入校后的第一任中队长。武装部领导和接新兵的领导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贺我们光荣参军入校。 这一天我脫下粗布衣服,换上新军装,是一名英俊的新兵。父母也参加送别,脸上滿是笑容,更是千叮万嘱。县城到市内的公路是沥青马路,路面不平,颠颠簸簸,驾驶员把车开得稳稳当当,因接的是一批新兵,未来军队建设的新鲜血液。数小时行程后客车徐徐进入大学校区,看到美丽的校园,整齐的校舍,心情无比的激动,也感到无限的幸福,心里默默立下努力学习,为军队服务的初心。从此,开始学医从医和军旅生涯。 </p><p class="ql-block"> 1984年10月第一次回母校,参加建校三十五周年校庆。这次校庆活动设征集论文,诚邀学子投稿。那时我已转业到地方医院,从事小儿外科专业,撰写了论文投寄到校庆筹备办,不久收到学校寄给我参加校庆活动的请柬。大学毕业后首次回母校,已经有17年了,重走曾经住过的宿舍、小河边的食堂、教学大楼以及实习医生一年的长海医院。参加在梯形教室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我站在讲台前,向老师和校友们汇报我的滴点临床经验,长海医院泌尿外科的一位老师接着发言,提醒我新生儿巨大积水的肾脏尽量保存,能保留的尽量保留,降低肾切除率。老师指出了研究的方向,在往后的数拾年里,我一直关注和研究儿童先天性肾积水的处理。老师诲人不倦,永远是我的老师。今年是入学六十周年纪念日,5月上海同学成立筹备小组,安排聚会的各项工作。在期待的日子里,我们敬愛的老师,我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千故,同学们在群里参加悼念活动。 在上海的多位同学参加龙华殡仪馆送别吴老师的活动。喜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誕,56位同学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纷纷转发佩戴纪念章的照片,留下难忘的一刻。同学们挥豪写诗,数拾首诗抒发友情,回忆同窗,我把同学们的诗汇编成微信诗集。筹备組陆续收到数百张在学校时的黑白老照片,己保存数拾年,弥足珍贵,二位老同学不辞劳苦,日雕月琢,重新整理、修复这些老照片,编辑成美篇。昨晚看到上海筹备组公告,鉴于目前新冠肺炎病毒在国外肆虐,尤其德尔塔变异毒株更狡猾,上海是超大型国际都市,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彈的抗疫之战更加艰巨,暂停预定10月的聚会活动。同学们识大体,顾大局,支持上海筹备组的决定,感謝他们几个月来为此作出的辛勤工作。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滿天,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再相聚。我的这篇《归去来兮,回母校》便成了永远說不完的故事,愿同学情象黃浦江水永远流淌;象东方明珠永远闪亮!</p><p class="ql-block">由于美篇照片数量限制,本文未能转入照片,请谅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定2021.10.8-10.10.在上海举行第二军医大学入伍入学60周年聚会,得到同学们热情支持,翻箱倒柜找原始照片,一张张照片飞向筹备组,回顾在校期间的历史,回顾同学们的战友情,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虽然尽量选用同学们发来的资料,但也仅仅是一部分同学提供的资料,因此本篇本章有片面性,资料有漏缺,有重复希望同学们谅解,当然,聚会后也可以今后补充,再编。 陈光世同学杰出的修复照片工作以及制图创作付出巨大努力,为资料增添了光彩。历年来离校后多次大聚会保存的资料,广州北京南宁上海大聚会照片及录像制作多提供了丰富资料,都成为我们永远的怀念,在此筹备组向大聚会所有提供资料的同学表示衷心感谢,由于内容较多,为了便于手机上或电脑,电视上观看,因此分类分题排版,如有按排不周之处请予原谅。第一部分为主篇,反映校院生活,毕业后部分同学成材业绩(由于缺少资料,因此只反映少部分同学情况,请谅解)。第二部分,照片集(1-3),每位同学入学时,现在时照片,以便相认,按通讯录名册排序。第三部分:每张照片都有一段故事(1-4)共四个分集,第四部分,(1)欢聚入伍入校六十周年上海聚会,诗画篇;(2)荣获"在党50周年"纪念章的同学像册;(3)我们的老师吴孟超院士追悼会记录(另发)。军61大队各次各地聚会资料,一部分是录像视频,一部分用美篇形式组合,将资料存在U盘上,可在手机,电脑,电视机上观看,美篇形式将在六一群,六六群中转发,连接游览器即可观看(提供网址),手机上直接观看或手机与U盘通过接口连接(接口一起发给大家),在手机上选择目录观看,也可收藏在手机上长期保存。美篇形式,有文字音乐配合,在手机上随时可以观看,同学们可以收藏保存。同样的美篇内容做成PDF模式,便于保留在U盘中,PDF缺点是仅为照片,无法自主排列,因此有些照片上有打印纸接缝处痕条,影响照片完整性,有的遮挡部分同学脸型,也没有音乐,也是不足之处,请凉解。照片,视频内容有的有重复,有些照片保存不妥,退色模糊已难以修复,但扔掉又舍不得,请同学们谅解。玫瑰花🌹献给我们每一位同学,祝同学们健康幸福快乐长寿。(由于冠状病毒感染尚未完全控制,軍61入伍入校60周年庆典活动延期至2022年举行,资料也退迟发送,请同学们谅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