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15.早餐后我们从雅江市雨城区的上里古镇出发,一个多小时后,来到大邑县的新场古镇。</p> <p class="ql-block">新场古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是大邑西部最早的建制镇,属山丘坝兼有的地区,交通便利,东到县城10公里,距成都58公里,成温邛高速王泗、新场出口距新场古镇4.5公里。</p> <p class="ql-block">新场古镇始建于东汉时期,称星源。直至宋明时为思安乡地。兴起于明朝嘉靖年间,始称扇子场(又称半边街)。西与邛崃接壤,南连王泗镇,北通䢺江镇、花水湾和西岭雪山,是茶马古道上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有着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p> <p class="ql-block">古镇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是四川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西蜀水乡古镇。被称为“最后的川西坝子”</p> <p class="ql-block">新场古镇是南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个世纪以来,这里的木材、煤、茶、米、杂粮等物质,通过骡马和水陆运输运到四面八方,是大邑县的一个重要集镇,是邛大两县山区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素有“一新(场),二唐(场),三灌口(场)”之说。</p> <p class="ql-block">古镇拥有古街道七条,分别为下正街、上正街、太平正街、太平街、太平横街、香市街、河坝街;还有六条巷子,分别为水巷子、张翼庙巷、谢家巷、猫市巷、桶市巷、上字库巷,布局二纵二横井字型,现存古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房屋大都为清、民国时期建筑。大院落、楼阁较多,青砖青瓦、木楼木柱,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封火墙群古韵古色,如李氏旧宅、福临社、集股客栈、黄鹳楼、广东会馆、天主教堂、福音堂等,还有刘成勋故居、璧山寺。</p> <p class="ql-block">古镇中的驿站</p> <p class="ql-block">驿站里的美酒</p> <p class="ql-block">幽静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精致优雅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古镇里,木制的房舍,寂静的街巷,街巷两侧商铺林立,前店后居住,是那么的古朴原生态。</p> <p class="ql-block">沿着这条街走下去,就是永安廊桥。</p> <p class="ql-block">永安廊桥,永安桥位于新场镇香市巷口,横跨䢺江河,与邛崃西禅乡(今茶园乡)紧密相接,是两县人民来往的必经要道,也是两县山、丘、坝物资交流的通衢。</p> <p class="ql-block">永安廊桥,一桥隔两县,走过廊桥,就从大邑走到了邛崃。</p> <p class="ql-block">在桥上许多老年人,把自家的蔬菜等物品摆在古桥上,一筐、一篓,边售卖边聊天,有买有卖,交易不多,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坐在桥上微风习习,宽阔的䢺江一览无遗,江水水流缓慢。沿江开设着茶楼民宿,坐在江边名茶聊天,休闲放松,非常惬意。</p> <p class="ql-block">新场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上千年之久,最大的功臣莫过于我们眼前的这条新场的母亲河——“䢺江”了。䢺江发源于往北50公里的西岭雪山,全年水流充沛、水质洁净,可达2级饮用水标准。关于䢺江,还有一个十分神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传说远古时期,在这个流域周围曾经生活着是一个人口极为稀少的特殊部落,叫䢺人,䢺江也是因“䢺人”这个部落而得名。但这个部落存在的时间很短,最后也神秘地消失了,所以直到现在也并未找到任何有关于他们的文字记载。只是新场人祖祖辈辈的口头传说一直流传下来,还有䢺江这个名字沿用到了现在。</p> <p class="ql-block">古镇中还有个九洞桥,九洞桥顺河而建、川西独有江原第一桥,位于新场镇下正街场尾。“江”指䢺江,“原”意晋原。</p> <p class="ql-block">新场古镇水系丰富,水量充足,头堰河、二堰河、三堰河穿镇而过,在古镇内交织成一张密集的水网,形成了独特的川西坝子的“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推窗见花开。</p> <p class="ql-block">新场的酿造业、竹编业等涉农手工技艺,工艺精湛,世代相传,流传久远。</p> <p class="ql-block">木楼上,用竹竿搭建晒台,竹篓晾晒着各种食物。</p> <p class="ql-block">小镇中美食品种繁多,冰粉,浆心豆腐脑,还有各种小酱菜。尤其是肥肠血旺、麻油鸭子等地方特色美食,是地方饮食文化的瑰宝,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在街上看到了一位女士把一条条的鲜肉晾挂在一个木架上,原以为这是在做腊肉,老板娘确说是做秋肉。可她家的招牌还是写着“熊腊肉”,这可是有点不懂了。</p> <p class="ql-block">我无意中走到了街口,在这里看到了一个长廊,看样子是个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长廊约有五六十米长,瓦顶木质结构,两侧长长的座椅精致美丽。</p> <p class="ql-block">长廊里歇息着的都是老年人,以老头儿居多,聚在这里唠嗑聊家常。</p> <p class="ql-block">或闭目养神。</p> <p class="ql-block">古镇里见到一对老夫妇开的裁缝铺,两位八、九十岁老人耳聪目明,仍在工作。(此图是铁林大哥提供)</p> <p class="ql-block">可见这里的人是多么的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新场古镇不仅山青水秀,街道繁华、民风古朴,而且人文焕发、英才辈出。在众多人杰之中,最让新场人引以自豪的当数民国时期的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刘成勋莫属了。</p> <p class="ql-block">刘成勋故居位于下正街,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三进三并四合院。刘成勋(1883——1945),字禹九,新场镇下正街人。1905年于四川武备学堂本课科毕业后,进入军界。曾先后担任同盟会会员、四川陆军第3军军长、川军总司令、四川省省长、国民革命军23军军长、陆军上将。刘成勋顺应历史潮流,在支持辛亥革命、平定康藏叛乱、参加反袁斗争等做出了一定贡献。</p> <p class="ql-block">我闲逛在古镇里,走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放眼望去,是幽静的街巷和清清的小溪以及溪边那郁郁葱葱的满眼绿色,一派江南水乡的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正本清源</p> <p class="ql-block">据说新场古镇现今每逢集日仍然非常热闹,十里八乡的人还是到这里赶场。可能由于雨天又不是集日,除了我们没看到其他游人,感觉非常清静,这也正好由了我们,无人打扰,在蒙蒙细雨中我们慢慢浏览,慢慢欣赏,体味古镇她那幽静古朴原汁原味的原始风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