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安出了个陈政委

秀出云表

<p class="ql-block"> 陈志强(又名陈抗牢),1933年10月27日,生于堡安村一个农民家庭,本村读小学,芝川上完小,1949年9月从韩城象山中学应征入伍,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军队和地方领导干部。曾任韩城县人民武装部副政委、政委,县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党核心小组组长,县委书记,白水、渭南县人民武装部政委,渭南军分区后勤部政委。1983年6月离职,1989年6月离休,2015年1月14日因病在渭南市干休所辞世,享年83岁。</p> <p class="ql-block">  陈志强(1933年——2015年)</p> <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陈志强生前阅览过,并对第二段提出了修改意见,手稿如上图)</p> <p class="ql-block">  1965年1月,陈志强调任韩城县人民武装部副政委,1967年1月27日在“上海风暴”的影响下,以韩城象山中学“造反队”为主,把县委,县政府和各部局的权都夺了,从此全县各项工作都处于瘫痪和无政府状态。3月,县武装部遵照中央军委“三支”、“两军”的精神,开始介入“文化大革命”,成立了“抓革命,促生产一线指挥部”对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和领导,对公、检、法及邮政、气象等重要部门实行了军管。当时,“造反派”组织中部分人在“造反有理”的思想支配下,不时制造和挑起事端,围攻斗殴,打了人还要武装部处理挨打的人。有时围攻县武装部,要求武装部支持他们的造反行动,围攻陈志强,提出要汽车支援外地静坐,要经费等无理要求,对于学生的要求他总是坚持原则,耐心解释,消除对立情绪。11月12日,“1018战指”,砸毁“一线指挥部”办公室,抢走印章,打字机,电话机等。全县己经形成相互对立的两大派造反组织即:“1018战斗指挥部”和“红四司联合指挥部”,小型斗殴时有发生,武装部的军械仓库被抢,武斗进一步升级的迹象随处可见,面对这种情况,在部党委的领导下,武装部的全体干部和中队同志,不分昼夜,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现埸,耐心说服,制止了多起一触即发的武斗。在这期间,武装部和县中队遭受到更大的冲击,部领导和干部被抓、被打、被软禁,被拉到西安“打官司”,“监狱”被造反派接管,中队战士被打,被赶出中队。在好心群众的帮助和掩护下,无处藏身的干部和战士从不同方向聚集到渭南军分区,并在临潼集中学习了近一个月,通过总结经验,统一了认识,于1968年5月确定回韩,因渭北“武斗”,交通中断,绕道经山西返回韩城,刚过禹门大桥,就被“1018战指”百人全副武装,把返回的干部、战士全部押到县群众堂,刚到群众堂门口,“造反派”就把陈志强的帽徽、领章撕掉,接着一帮青年拳脚相加,进而审问,最后捆绑吊打,其目的就是要求武装部交出枪支和弹药。虽然打的他遍体鳞伤,但枪支、弹药藏点均未暴露,结果被压半月而放。</p> <p class="ql-block">  (西韩铁路 徐春生拍摄)</p> <p class="ql-block">  西韩铁路建设是国家建设项目,国家曾于1959年动工修建,到1961年完成了部分土建工程,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工,1970年3月复工修建。1970年7月,陈志强被任命为韩城县革委会主任,党核心小组组长,他深知铁路建设对韩城的煤炭运销及县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西韩铁路建设指挥部”,广泛发动,积极组织,调配干部群众14000多人,5000多名专业队伍,密切配合铁路施工单位完成路基石方280多万方,58座中小桥涵,65公里道路辅渣,配合专业队完成了沆水、泌水、盘河、白矾河4座大桥的主体工程。经过200多天的顽强奋战,于12月24日全线贯通,结束了韩城自古无铁路,不通火车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禹凿龙门治水患,但干旱仍始终困绕着韩城县,县革委会一班人,按照“抓革命,促生产”的要求,在充分讨论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基础上,确定全县粮棉产量超“纲要”,必须把水利建设搞上去。在县北先上一个盘河水库,解决西庄、龙门、昝村、盘龙、大池埝5个乡镇,39个行政村农田灌溉的问题。目标确定之后,利用原“西韩铁路指挥部”原班人马,成立“盘河水库工程指挥部”,陈志强兼任指挥,丁福录、牛春亭、孙引才任副指挥。于1970年9月动工兴建,搬迁下庄、涧东两个自然村,共搬迁群众92户,531人。灌区乡村组总动员,干部群众一起上,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奋战,于1972年6月基本竣工,10月关闸蓄水。坝高50米,总库容795.5万立方米,总投资624.62万元。设南北两干渠,13条支渠,设施灌溉面积4.2万亩,还解决了部分村庄的人蓄饮水困难。</p> <p class="ql-block"> (薛峰水库 徐春生拍摄)</p> <p class="ql-block">  薛峰水库先后于1958年9月和1959年4月两次上马,均因种种原因两度停工。1972年8月25日,省委第一书记李瑞山来韩城视察工作,当时县委书记陈志强正在县委开会,接通知后,他立即休会,陪同李书记视察工作,李书记说:“要抓好水。已成工程抓平地深翻,没有配套的抓配套,没有水的旱塬先解决人蓄用水”。他汇报说:“韩城用一年多的时间建成了盘河水库,解决了县北的水问题,人民群众的热情很高,请书记支持县上,再干薛峰水库,解决县南水问题”。李书记说:“积极性大,但我没钱,我回去后给胡棣捎个话。”</p><p class="ql-block"> 1972年10月7日,县委决定薛峰水库第三次动工上马,“盘河水库工程指挥部”原班人马,发扬连续作战,不畏艰苦的精神,组成“薛峰水库指挥部”,丁福录任指挥,牛春亭、石启田任副指挥,全县自上而下总动员,部局乡镇一起上,日上劳3000——4000人,民工按营、连、排、班建制,各营设后勤部,整个工地灯火通红,机械轰隆、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大干快上。水电厅胡棣组长来韩检查,看到水库大坝壮观场景,高兴的说:“领导决心大,群众干劲大,我支持你们。”经过十个月奋战,大坝等枢纽工程于1973年7月建成。配套工程于1976年9月建成,可灌溉西庄、昝村、苏东、夏阳、城区办、芝川、嵬东、芝阳、龙亭9个乡镇办7万亩耕地。形成北有盘河,南有薛峰两大灌区的水利格局。</p> <p class="ql-block">(陈志强任渭南軍分区后勤部政委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陈志强回忆说:“在家乡工作了十年,时逢“文化大革命”时期,值得庆幸的是县上没有造成大的群众武斗冲突和流血事件,值得心慰的是,用一套人马,干了三件实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流血流汗,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p> <p class="ql-block"> (2013年春节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笔者,2017年4月在法国巴黎战神广场,参观著名景点埃菲尔铁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