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之三 收玉米秸秆

秋雨夜夜

山西沁水县樊村河乡庄沟村,只有十几户,是晋东南大山深处的的一个小村庄。<div>  人不多,但风景如画。</div> 村头的山上有一座关公庙,看到这座庙,就知道到了庄沟村了。 和其他村子一样,年轻人都搬到城里住了,村里人越来越少。 <p class="ql-block">  这里秋收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记得小时候,秸秆是做饭和取暖的燃料,村庄的袅袅炊烟就是燃烧这些东西形成的,后来国家提倡秸秆还田,当做肥料,好像效果也不是很好。再后来,家里用煤和气当燃料,很少烧秸秆了,也不用费力的去地里收,干脆放火烧掉。</p><p class="ql-block">  国家对这样的做法严厉管制。一来山林防火,不容许有火。二来燃烧秸秆污染环境。</p> <p class="ql-block">  张大哥家种了10来亩玉米,也收获了大量的秸秆。他的内弟养了一大群羊,冬天羊没有吃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他们收割玉米秸秆,送到内弟家中,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  内弟开了一个三轮车来,两个人到地里拉秸秆。这样的三轮车能装不少东西。</p> 雾中的田园,别有一番景色。 要把秸秆打成捆,这是个技术活。 再把成捆的秸秆装上车。 两个人配合的非常默契。 秸秆分量轻,要把车装的很高。 <p class="ql-block">  其实秸秆除了可以做饲料,还可以秸秆汽化、秸秆发电、秸秆乙醇、秸秆建材等等。</p> 我们期待着这些技术早些落地,这样张大哥他们也会提高收入。 远处的山峦映衬这劳动的画面,很美的田园风光。 终于装好车了,需要用绳子加固一下。 今天上午收割秸秆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 <p class="ql-block">  这是张大哥家的老窑洞,现在做仓库用。张大哥说,这窑洞他们家住了很多年。</p><p class="ql-block">  窑洞的上面有一个墓穴,据说是过去老人到60岁不再赡养的习俗留下的。其实中华文明史对究竟有没有存在过这样的习俗有争论。</p><p class="ql-block"> 当张大哥的父母住进这个窑洞的时候,很多人说窑洞上面有墓穴不吉利。</p><p class="ql-block"> 一家人依然住了进来。</p><p class="ql-block"> 没有什么不吉利,两位老人寿终正寝。张大哥的两个儿子都考上很好的大学,在外面混的风生水起。</p> 估计这窑洞不会用很长时间了。 <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个窑洞,张大哥很有感情,毕竟庇护了他们一家几代人。</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窑洞中生活了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还真有点难以割舍。</p> <p class="ql-block">  可时代在发展,这些窑洞必然被废弃。</p><p class="ql-block"> 作为曾经的历史遗迹,还是应该有影像记录。</p><p class="ql-block"> 记住乡愁。</p>

秸秆

窑洞

张大哥

内弟

玉米

乡愁

庄沟

三轮车

收割

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