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书

ZY

<p class="ql-block">告别书</p><p class="ql-block"> 张德铭先生,重庆市第25中学退休教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生于1931年3月15日,于2020年12月20日病瘁于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享年九十岁。张德铭先生,童年5岁就失去双亲,在永川县水碾镇老家吃百家饭得以生存。1938年在其胞兄大哥张德锦出川抗战之前向上锋提出”照顾家中幼弟张德铭”的战前恳请后,被当局列为“抗战难童”进入国共合办的“战时难童保育院”成为当时的公费“保育生”。在永川保育院读完小学后,考入重庆青木关中学即当时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附属中学”读完初中和高中。</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先生执高中学历进入重庆税务局工作,在抗美援朝之初,揣一腔保家卫国之情参加志愿军并开赴辽宁省安东(丹东市的旧称),因本人身体严重水土不服被志愿军部队劝退,返回到重庆税务局。随后一边工作一边备战高考,于五十年代末由贵阳师范学院本科毕业分配到重庆第三十八中学校任地理老师。教师生涯中,张德铭先生教书育人的业务水平深得同行肯定和学生爱戴。但,在那极左动乱的年代,张德铭先生因说话率真,不假掩饰,文革中被“左派”们扣上“漏网右派、三反份子和现行反革命”等三顶帽子,遭到红卫兵和极左人士的人身攻击与非人折磨并关进牛棚……。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先生把他的大好青春、一身本领都浪费在自证无罪和自证无错的申诉与上访当中。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兴起,极左路线被荡涤,张德铭先生才得以恢复清正贤良的公民形象和受人尊敬的教师形象,遭人屈辱的历史被颠倒了回来,还了张德铭先生尊师重教,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的君子形象和公民形象。</p><p class="ql-block"> 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重庆三十八中学调到重庆二十五中学教书至一九九一年退休。在任教期间,先生参与过若干年份的高考阅卷工作和高中辅助教材的编撰工作,其专业工作能力深得教育界同行的好评,在改革开放后,先生加入了农工民主党,加入了基督教,在爱国、爱党、爱教旗帜的指引下做了大量的文化工作。其间,曾担任过重庆市市中区政协委员,并在区政协委员的任职中做了大量的协商议政工作,深受同级党政及各个部委的赞誉!</p><p class="ql-block"> 张德铭先生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爱国、爱党、爱教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是不攀权附贵的一生,是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一生。他的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直言和追求爱国、爱教、爱人等优良品质是先生留给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我们将永远地铭记在心并受用终身!安息吧,亲爱的张德铭先生,我们永远铭记您的恩情!您的英名也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于我们的恩情与教诲我们将永志不忘!愿逝者走好!愿生者坚强!</p> <p class="ql-block">  告别人——先生的爱妻:袁德群,并率先生子女:张禹,张翔,映红,及孙,曾孙辈们叩首敬上! 2020年12月23日</p>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先生仙逝一周年之际,特将“告别书”誊抄于“美篇”,籍以寄怀吾等深深地缅怀之情! </p><p class="ql-block"> 禹、翔、红等晚辈于2021年12月20日再叩首敬上!</p> <p class="ql-block">下图:市中区长江索道旁的“重庆二十五中”(又名鼓楼学校)正门。</p> <p class="ql-block">下图:文革前在中学街时的“重庆三十八中”主要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下图:文革后在中学街时的“重庆三十八中”主要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下图:迁址弹子石商圈的“重庆三十八中”正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