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一遍又一遍看着同学们的老照片久久不愿意放下,仿佛在照片中看到了同学们一个个纯洁快乐,天真浪漫的身影。人生一个转身,五十过去了,五十年的岁月就像一列火车,满载着青春理想,一路歌声,一路欢乐,一路坎坷,一路风雨,不知不觉将要把我们送到古稀站。列车还要继续前行,道路会更加难走,我不知道火车什么时会停,但我知道我们都会下车。没下车的我们要拧成一股绳,共同唱响健康快乐之歌,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看到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实现中国梦的那一天。</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五十年前勃利一中72届高中一班全体师生的合影,你们都能叫上名字吗?我是不能了。可是我们班长伊才有且能把班里55名同学(除两名女同学之外)全部叫出名字,这两名女同学的名字又被王丽坤同学张口叫出,我真佩你们俩记忆力,放到过去一定是班里的学霸。下面我根据图片中排队,写出每个同学的名字,让我们更好回忆青春同窗学生时代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左起:高丽印,王丽,柳芝媛,张玉敏,李春玉,李凤杰,代世英,鞠振荣,孙秀英。</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左起:张忠强(班主任),轩庆元,张克治,刘震,王金盛,李殿革,牟本权,杨立群,顾绍红,孙勤,赵成玉。</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左起:刘安石,安树财,赫崇信,伊才有,关世光,孙泓,刁羽,王春泽,杨春林,赵长生。</p><p class="ql-block">第四排左起:张英印,张玲,高凤娥,刘秀华,茹忠江,崔晶,陈丽华,贾桂娥,谢淑珍,范莉,冯玉荣,于淑荣。</p><p class="ql-block">第五排左起:张桂芹,赵桂芝,周桂琴,郐秀梅,于忠媛,王丽坤,孙波,孙丽华,马晓云,宋平霞,谢春凤。</p><p class="ql-block">第六排左起:赵清德,张宏青,赵坤,张维杰,刘振国,高春木,汪健,王显章,张凤迁,张洪生,刘忠林,孙福林。</p> <p class="ql-block">豆蔻年华,青春靓丽两位美女。</p> <p class="ql-block">毕业前夕我班有9名同学应征入伍,他们分别是伊才有,赫崇信,刁羽,王春泽,安树财,杨春林,韩维伦,孙泓,关世光。参军入伍这是我们上高中前没有想到的,文革中期,我们成为恢复高中后第一批高中生,这是时代和命运给我们的机遇,为了追求知识的渴望,带着美好的憧憬,我们选择了继续读书深造。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依旧没有改变我们的命运,毕业后直接涌入了上山下乡的大潮,同年部队也首次在学校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征兵,使得9名同学光荣入伍。欢送同学入伍成为独特的毕业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入伍后刁羽分配去了坦克团,安树财分配去568团,还有7位同学分配在569团不同连队,伊才有高机连,赫崇信八连,韩维伦三炮连,杨春林二营部,王春泽特务连,孙泓五连,后调入大连步兵学院,关世光卫生队。在部队同学加战友我们有着双重关系。</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当兵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梦想,农村去的兵想跳出农村或者想找到媳妇,城市去的兵想回去能安排工作,这是我在部队时多数当兵的想法,其实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愿望。穿上绿军装也是年轻人追求的时尚,你看看赵长生和张维杰一身军装照片英俊潇洒,绝版的纪念照片,没有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76年拍摄的照片,是杨春林在部队回家探家时和同学们合影。那时部队规定无特殊情况入伍四年才能探家,我是76年9月探家的。在部队期间,一开始并不想家,来到新环境哪都感到新鲜,思想也单纯,就想在部队好好干,等过一年后,特别是部队的艰苦生活逐渐开始想家了,还记得入伍第二年我的母亲和春林母亲来部队探亲,两位母亲在部队相见,别说有多高兴了,就像亲戚一样有说不完心里话,同时,也无不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感,同学之情溢于言表。等到入伍第三、四个年头,经常能看到身边战友和女朋友的书信往来,特别是看到照片、勾织脖领,鞋垫等这些小礼物时,渐渐的对异性有了萌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人间常情,等到了这个年龄谁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觉得他们有女朋友,我也应该有了,所以往往第一次探家时都想找到一个心爱的女朋友。回到部队不仅与战友们分享,而且一封封情意绵绵的鱼燕往往会鼓舞战士的士气。</p> <p class="ql-block">当兵的日子几年就结束了,复员之后同学们基本上都找到了工作。有了家庭之后都在为自已的生活奔忙,80年代同学们没有组织过大型的聚会。这两张图片是86年刘安石回勃利探家和部分同学的合影。刘安石同学不仅是我们同学的骄傲,也是我们高中一班的骄傲,他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留校后在教学工作中逐渐成长为大学教授。</p> <p class="ql-block">1992年夏天伊才有等同学组织了毕业20年后第一次同学聚会,虽然人数没有过半,但在当地的同学基本上都参加了。</p> <p class="ql-block">这20年国家改革开放发生巨大变化,同学们也来到了中年,家庭和事业都有了成就。大家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共同回忆着当年我们十七八岁时候怀惴着梦想,开始了两年的高中同窗生活,在一起渡过了人生最宝贵,最纯洁,最天真浪漫的一段青春年华。那个“革命”年代,提倡“走向社会”,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去农村劳动,特别的年代给了我们特别的生活,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记得我们到元明三队劳动,往宿条件简陋,男女同学之间就隔一张胶合板,两边说话听的清清楚楚,有一次孙波一声尖叫,吓了我们一跳,原来她在被里发现一个虫子。</p> <p class="ql-block">间谷苗劳动最难受,因为这项劳动方式要蹲在地上把多余的谷苗抜掉,让每一棵谷苗都有间距,这样才能长出丰硕的谷穗,同时还要分清草和谷苗的区别,不能抜掉谷苗留下草。开始劳动蹲着觉得还可以,用不多时腿就会很酸,越来越酸变成疼痛了,弯腰间谷苗劳动强度大更受不了,站着休息很快就会被同学落下,有的同学只好半爬着抜谷苗,顾不上满身泥土,只要舒服就行了,爬着时间长了也累,干脆就仰卧在大地里休息一会儿,炎热的天气汗流浃背更加艰难,口渴了要无声地坚持,等水送到田间喝上一碗清水,感到是那样甘甜。</p> <p class="ql-block">秋收劳动多数是以扒苞米为主,当时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工劳动。一般我们去时农民已经把苞米杆割倒了,一撮一撮的平铺在地上,我们的任务是把苞米棒从苞来杆上扒下来,然后装车运到晒场。看起来比间谷苗容易,但同样有苦难言,黑龙江霜降早,早饭后出发去地干活,霜降未退,苞米杆一层白霜,手碰到白霜上凉透到心里,热乎的小手不一会儿被冻的通红,等太阳出来了,霜化成水,又湿又凉,如同在冰水里作业,好在那个年代或多或少都吃过苦,干过累活,同学们不知疲倦,你追我赶,每扒完一个铺子上苞米,飞快向下一个铺子跑去。</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夏锄和秋收劳动的真实写照。从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劳动技能,也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不仅收获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在农村收获到了爱情。写到这里我再一次被同学情感动,不由自主从内心激情喊出“青春万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那个年代我们很封建,男女之间就好像隔了一道长城,那种传统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同学之间的正常交流。</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96年拍摄的,是部分同学参加张忠强老师儿子结婚时的合影。张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教我们数学。他身材魁梧,个子很高,说话办事干练,有一股雷厉风行的作风。张老师讲课认真,理论水平高,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经常用高考标准来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经常用高尚的品德来培养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在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同学和老师和睦相处,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浓浓的师生情谊一直保持下来,在这里我由衷祝愿张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学生们永远和您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几张照片是上个世纪末部分同学在七台河相聚时合影。算起来我们都进入了不惑之年,事业和家庭正处在高峰期,为了工作和家庭都在忙这忙那见面机会很少,但同学不论何时相聚就像盛开的花儿一样散发着浓浓芳香。同学情一辈子情,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好礼物,是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人老了想起你想起她都是一种幸福,似如一股流淌的甘泉永远滋润着我们心田。</p> <p class="ql-block">文章写到这里我还是把一段亲身经历分享给大家吧。那是高中二年级一个夏锄劳动季节,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农村参加劳动了,这次劳动我没有去,把我留下来(是我自己还是俩个人想不起来了)粉刷教室,这项任务对我并不陌生,在家过年时用白灰也刷过墙,但面对这么大,而且又高的教室粉刷还是第一次。我没有退却,想办法完成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让同学们回来后有个舒适的环境。开始刷垂直墙面还挺顺利,可到了刷棚时有了难度,一是没有梯子,没有长扞的滚刷,只能在一个桌子上再放一个桌子才能刷到棚。二是每次上去要端个小盆白灰水,刷完之后下来装满再上去,很费事而且又危险。三是每次刷一下,白灰水都会顺着胳膊淌到身体上,把我的胳膊和身体腐蚀的又红又疼。前两个困难我是坚持下来,第三困难让我无法再坚持下去了,回到家妈妈看见后心痛又着急,办法总比困难多,妈妈给我做了一个塑料套袖,这下解决大问题了,白灰水不会再淌到衣服里边了,让我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任务,整个教室粉刷的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其实同学们还有很多在这个集体生活中的故事,我没不挖掘出来,我只好抛砖引玉,等待同学们更多精采和感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进入20世纪的时候,同学们的模样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个一个变的英俊,稳重,成熟了。岁月的洗礼,银发已悄悄爬上两鬓,细细的皱纹在眼角和额头上隐约可见;过去清一色蓝灰颜色服装已经一去不复反了,肥大宽腰的服装样式也逐渐退出了潮流。多种颜色,紧身随体、西装革履和夹克等服饰已成为引领时尚着装追求,这些都是2000年给我们带来的新娈化。但是,无论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同学情,每次见到似如手足,每次见到有说不完的话,每次见到都依依不舍。这样的感觉我深刻体会到:同学之间是同在一个窗口下,追求同样的知识走到了一起,是在天真无暇的纯洁,不是尔虞我诈的硝烟,是用欣赏的眼光,不是用蔑视的态度中建立起来的感情,这种感情像川流不息的黄河永不衰败,连绵不断。</p> <p class="ql-block">进入20世纪之后还有一个新变化,随着时光一年一年逝去,同学们儿女逐渐长大成人,工作和仕途也接近了尾声,空闲时间也随之多了起来,这给小型同学聚会创造了条件。那个时候聚会地点主要在勃利和七台河两地,参加七台河仙洞山公园聚会同学还记得吧,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我刚刚学习摄影,用相机记录了你们快乐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也首次发表这部分照片,如果哪位同学需要请联系我,我可以发原片给你,在美篇里下载尺寸太小,放大影响观看。</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小型同学聚会主要以娱乐为主,有时晿唱歌,有时打打麻将和扑克,活动地点主要在崔晶家的商店和才有家的小旅店,我每次去都受到勃利同学热情款待,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娱乐场所,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放下生意和工作陪着一起玩。谢话不多说了,我和你们每一次相聚,每一次娱乐都是幸福满满,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同学,这一词汇蕴含着我们青春时的纯真,是我们一生之中最美好的回忆。我们的生命中会出现许多同学,不一定能全部记住你们的名字。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同学,那我们的生命将毫无色彩。那一次次尽情的嬉闹,那一目目专注的课堂,那一次次熟悉的笑容,将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这一组照片,照片里有背景故事。还是我来讲吧:这次一聚是很难得的,聚的原因是赵长生儿子结婚,勃利和七台河能找到的同学都去了,而且我是从哈尔滨特意赶回来的。2016年我们都已经退休了,退休生活是那么的放松,那么的自由,不考虑什么时回去,或者还有工作没干完的焦虑,大家聚到一起是轻轻松松,乐乐哈哈,你看合影照片没有像过去那样,排成几行,一样的站姿,一样的表情,而是很随意,自选动作,不难看出我们退休生活是那样自在。老班长开着车,把我拉到郊外九龙水库大坝上,离开喧闹的城市,彰显了班长为我们放松心情的良苦用意。</p> <p class="ql-block">在公园里合影大家更是放松,有躺在草地上的,有坐在草地上的,有踢腿动作,像似儿童游戏天真浪漫。你们可爱的笑容和身影,让我回想起同学时期青春年华是那么短暂,短暂的连浪漫都忘记了。现在我们正在弥补逝去青春的浪漫,加固同学坚如磐石的友谊。寒冬腊月,让我想起了家乡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它每年四月开放,象征着青春,象征着坚强的信念,更象征着一种思念。</p> <p class="ql-block">双手合十,我在迅速想青春都干了些什么,想来想去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无疑收获满满的是同学情。“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短暂的青春,建立起来的同学情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珍惜了青春,也就是珍惜了晧首,同学情像永不干涸的大海,留下的回忆是那样的甜蜜。</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6年9月刘安石同学随大学同学在沈阳聚会,我和杨春林、张起声(小中同学)得知后,分别从哈尔滨、铁岭、青岛出发汇聚到沈阳,参加了刘安石大学同学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我们见面一开始,杨春林夫妇就按奈不住,把在家早已备好的红领巾拿出来,给我们每个人板板正正带上,这一举动一下子让我们激动不己,仿佛“恰似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就在我们眼前,我们拥抱在一起,紧紧握着手,久久不愿意松开,同学情谊像一股暖流,让我们感到浑身炙热。在这一瞬间,我用相机记录了这难忘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春林夫妇坐在一起,他(她)们仰望天空,犹如在像天空诉说俩个人的爱情故事,诉说着晚年幸福生活。春林和兴政那是一见钟情,恩恩爱爱令人羡慕,但恋爱的初期家庭有不同的声音,春林坚持自已的选择,让恋爱脚步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我们在沈阳聚会时,看到俩个人的感情如此之好,让我从内心感到高兴,一个男人选对一个女人,那他就会幸福一生。春林你是最捧的,可以说我是杨春林婚姻有力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这个小小的讲台,我们分别拍照留念,这不是说讲台有多么优美,而是讲台下面有我们两年同窗学习许许多多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当年下课时男生主要活动项目是踢毽子,谁最厉害还记得吗?我记得张维杰最厉害,我们好几个人踢不过他一个人,他单脚能踢上百个,要不是体力问题会不停的踢下去,还有毽子在身后蹦起来踢,(叫“干川”吧)把毽子踢的又高又稳,那真是张维杰的绝活。</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项最坚苦的工作--生炉子,这也是男同学一项“专利”。我们教室冬天靠一个大火炉取暖,它放在教室的中间(半个油桶做的),每天早上要在没上学之前把炉子烧热了,放学之前为了安全又要把炉子熄灭。每天都有同学轮流生炉子,一班好像是两个人。冬天,天还未亮,冒着刺骨寒风,背着书包带点早餐从家里出发。两个人各有分工,一个负责引火材(苕条),一个负责煤,半个小时就能把炉子烧热了,生炉子产生的灰尘还要擦干净。生好炉子就不回家了,吃上带来的早饭后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这么坚苦工作没有一个叫苦的,无怨无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生息息,我们用双手燃烧出同学真情的红红火焰。</p> <p class="ql-block">上面我加了两例在我记忆比较典型的实例故事,下面我还是言归正传吧。沈阳同学聚会分别那一时刻也是非常感人的。当我们走出宾馆时,四位同学依依不舍,互相拥抱握手,难舍难离,总有说不完的话,干叮咛万嘱咐核心两个字“保重”,几个“老头”长时间拥抱诉说,引来了路人驻足观看,无不羡慕感叹!我望着远去同学的身影,一阵心动,一阵心酸,眼角湿润,挥手告别。</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7年8月刘安石同学回勃利探亲时的合影。这次聚会见到了久别的高春木,给我的印象有20多年没见了,失联多年的同学终于归队了。截至《云春晚》我班还有好多同学失去联系,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毕业50年了,多么希望在这次《云春晚》见到所有健在的同学,“你们在哪里?能听到同学们呼唤吗?如果听到了,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回来呀!同学们在想你”。</p> <p class="ql-block">这是8位同学共同举杯的照片,我当时给起了一个名字“为健康干杯”。到了这个年龄了,没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了。这个道理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么现在想健康就能健康吗?当然不是,疾病缠身是日积月累的,患上了慢性病不是什么坏事,它能让你知道身体已经出了毛病,你会干方百计去防治,使得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状态,怕就怕不知道自已潜在疾病,一些生活陋习仍然不改,等疾病暴发了,就像山洪一样,势不可档了。因此我认为:健康不能停留在嘴上,一要遵守生命自然生存规则,先从戒掉陋习开始,每年至少要体检一次,早发现早治疗。二要调整好心态,想有多少爱好就学多少,脑子和手脚累不坏(当然要适合自已),有了事情做了,心态就调整过来了,特别是现在生活中常用新知识能学就学,总觉得有学不完的感觉,这样才能不觉得自已老了。</p> <p class="ql-block">这次聚会,我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是我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冯玉荣,她长的模样基本没变,还是青春时那样。这是因为我在学校对她印象很深,把她记在脑海里了,所以见到后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为什么这么深印象呢?她是我的小组组长,又是我的直接领导,座位就在我后面,平时我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眼皮底下。如果我要是上课说话或者有其它小动作,她会立刻踢我的座椅提示我,让我注意听讲。“县官不如现管”,还有一句话叫作“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当时在心里不怕老师不怕班长就怕冯组长,上课的时候都要规规矩矩坐在那里。两年来没有一次违反课堂纪律,毕业前光荣成为一名共青团员。在这里我要感谢冯组长,在您的关心下,让我养成了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0年夏天陈丽华回勃利同学聚会两张珍贵照片。现在看来在勃利能找到10位同学聚会都很难,像陈丽华这样在外地的同学越来越多,大多数随儿女去了外地,也一少部分为了摆脱家乡寒冷天而去了南方或成为候鸟老人。这些都无可厚非,每个家庭都有可自的情况,想起这,我想起了我最爱唱的《雁南飞》。借这个机会我也简单谈一下我在海南的生活。我来海南第三个年头了,刚来的时候不知这里任何情况,三年来让我体会到,这里阳光充沛,空气清洁,没有雾霾。海南年平均温度在20度以上,有干澡和湿润地区之分,有温暖和冷潮地区之分,有像海口和三亚繁华的大城市,也有县镇之类的小城市,大城市相对消费要高些,小城市则相反。这主要看自已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居住的城市,就拿小城市而言,物价不比家乡贵,特别是海鲜和水果比家乡还要便宜。一般正常的退休金足以在海南生活,人脉不用愁,到处都是大陆来的,以东北人为多,东北人黑龙江最多。娱乐也不用愁,新疆舞、广场舞、交谊舞等随处可见。学习葫芦丝,萨克斯等乐器是老年人的天堂,老有所乐总有一样你会喜欢的。带孩子来也可以,有幼儿园,也有乒乓球,轮滑,舞蹈等各种学习班,但首先要选择配套好城市才能实现。我在这里已经很习惯了,在自己能生活自理的情况下,过上二人世界生活,离开儿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50年的风雨把我们带到花甲之年后期,一晃男同学退休已经七八年了。女同学已经是十多年了,这些年我们没有闲着,可能要比上班工作还要累,上要孝敬父母,下要为儿女带孩子,成了退休生活的全部。虽然我们是心甘情愿,但家庭琐事有时也让我们身心憔悴,总感觉时间过的很快,“时间都去哪儿了”,不知不觉就老了。千变万变,唯独岁月的流逝没有变,当父母渐渐的离我们而去,孩子也逐渐的长大了,我们这才感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退休。</p> <p class="ql-block">在《云春晚》筹备中,我看到同学们心里都不老,精神矍铄。这说明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都很幸福,身心也很健康。一些同学有了业余爱好,晚年生活很有质量、很有意义。</p><p class="ql-block">孙丽华同学过去我不太了解,看见她很瘦的样子还已为身体不好。可我想错了,最近日子里我惊呀发现,孙丽华是我班同学中的才女呀,是真正意义上美女,在《云春晚》个人才艺展示板块中,她一人出两个节日,“不出则已,一出惊人”。体现了能者多劳的奉献精神。现场泼墨绘画是那样的流畅,一气呵成是那样的娴熟,完全不是和业余水平一个档次。一卷卷绘画作品真是让人大饱眼福,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还有《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舞蹈跳的是那样优美,舞姿是那样轻盈,一点不像60多岁的老年人。又会绘画,又会跳舞,我不知道你从什么时间学的,要是从退休之后学的,那你真了不起,业余时间学了这多才艺,真是下功夫了,做到了与时俱进,退休不褪色。看到了你美篇中的照片,也有一定的摄影基础,如果再学点基础理论定会更上一层楼。加油!</p> <p class="ql-block">还有李春玉同学,朝鲜族舞蹈跳的依然是那么纯朴,那么优美,那么自如,风采不减当年,这些都是我们晚年生活的资本。</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一组照片是2021年8月于忠媛、高凤娥、张玉敏三位同学回勃利部分同学聚会时的情景。一张张照片看到同学们亲亲热热,让我也陶然而醉。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感情表达方式让我们还有几何时?你在我在我们不愁何时相见。岁月无情人变老,这是谁也违背不了的客观规律。当下时光,我们聚会一次少一次,每次聚会都是难忘的时刻,每次聚会都是宝贵的回忆,每次聚会都是那样的珍惜。如果还有聚会,就算是两个人,我不会错过机会,不会留下遗憾。该放下的面子要放下,我们来到这个岁数了,没有比同学聚会更开心、更放松、更忘我的美好时光了。</p> <p class="ql-block">赵长生与杨春林在铁岭。</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与刘安石在广州。</p><p class="ql-block">这次《云春晚》张老师想借此机会夸赞一下刘安石,多次和刘安石沟通过,但都被刘安石婉言谢绝了。他说“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没必要在同学面前炫耀,同学们认识我刘安石啥样还是啥样,这才是我想要做的”。可见安石为人低调,谦虚诚实,和蔼近人。我支持安石的想法,我们追忆是逝去的年华,畅享的是同学友谊之情。</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云春晚》已经圆满结束了,见到了你们是2022年春节最喜悦的事情,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暖心生动,意喻深远。同学们的才艺表演声情并茂,热情洋溢。与此同时,我收集了同学们的老照片,配写了文字,制作了美篇,献给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便于你们观赏阅读和收藏。</p><p class="ql-block">同学们没有不散的的晚会,我们又要恢复往常平静的生活,有了你有了我,同学之情才能常盛不衰,不忙时请您动动手,到群里打声召呼,分享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乐趣和疑惑,展示你的业务爱好成果,祝愿我们的同学群越办越好。</p><p class="ql-block">同学们:逝者为大,请不要忘记英年早逝的老同学,愿他(她)们一路走好,天堂安息。</p><p class="ql-block">最后祝愿老师和同学们新春快乐,幸福安康,虎年生晖,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图文编辑:关世光</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1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