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家乡(29)拓 饦

神韵秋风

<p class="ql-block"> 拓 饦</p><p class="ql-block"> 腊月里,没有杀猪宰羊的场面 ,养几只鸡只盼多下几个鸡蛋,也舍不得杀掉 ,只有拓饦拱托着过年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挨号推碾,碾下各种面粉,为拓饦只做下部分准备。村庄里八盘碾,每个生产小队有两盘,大锅却只有一口,大鏊也只有一副,还得挨户捻号。</p><p class="ql-block"> 开始安装大锅,选择一个背风的地方 ,掏下一个大坑,周围用石头垒起来,把大锅安好,备好柴,担满大锅水,开始烘大锅。在烧水的过程中,从家里端来面,抬来大盆大缸。水开后,把面向大锅里倒,并不断用长柄锅铲或者半截扁担似的木板搅。面粉在不断的煮沸中加,待到一定稠度,将火膛里柴禾清除,在火炭逐渐变弱中,把锅里面继续加生面揉成团。大盆大缸放在大锅旁,已经用火膛里的炭火烤热。搅拌均匀的面团,一块块放入盆里缸中,用布块捂住,抬回家里,放在炕头火边温热,等待着温度发酵。</p><p class="ql-block"> 拓饦烫面,经常发生这样的故事,人掉到火圪廊里啦。</p><p class="ql-block"> 集体的一口大锅,本身就是生铁铸造,使用的家户多了,少不了磕磕碰碰,不是碰得裂了缝,就是锅邦出了窟窿,只要露水就不能用。买新锅筹不到钱,只能请圪露锅匠,破了补,补着用。只要不露水,锅里圪露的疙疙瘩瘩,谁也顾不了那么多。在烫面的过程中,几个人动手,不是搅就是拌 ,不是添面就是加水,一口大锅,周围守着四五个人,三四担水,四五斗面,几个人的合力,最少也有上千斤。大锅的补丁太多了,再也承受不了人们带着希望的压力,半个锅底连同锅里的面团,“噗通”一声,把在锅跟前的人和面一块掉到火圪廊。人们放下手中的工具,先从火圪廊拉出人,看看有没有受大伤。若没有受伤,放到一边也不管了,赶快去家里换上小铁铣,抢救火圪廊的面团。先大后小,玉茭粒大的面块也不放过。全部沾上火灰的,另外放到一块,回到家里用水浸泡清洗……</p><p class="ql-block"> 抬回家的面盆面缸,经过两三天的发酵,就准备支鏊拓饦。大鏊也是生铁铸造,鏊底就是一个三支脚的平底铛,铛底直径一米左右,铛沿高三至四寸。鏊盖是一块一厘米厚的圆铁板,直径比鏊底大五六寸,带着三个耳环,每个耳环开穿进椽头。柴禾在鏊盖上烧,连同鏊盖的重量,最少也有两三百斤,抬鏊盖需要三个人。</p><p class="ql-block"> 一家安上了鏊,红火了一院人。搂柴的,烘火的,抬鏊的,和面的,拓饦的等等,家里院外,男男女女七八个人在忙乱。再加上有几个孩子,一盘鏊像一家加工厂。院外的男人忙的团团转,扛来的柴竖在院墙,小斧锯子放在一旁,打开柴捆,干湿搭配,长截粗锯,鏊盖上的柴火集聚圆堆。炭火熟了,再围到鏊盖下面,以保证上下温度均匀,绝不能让饦一面烤焦。</p><p class="ql-block"> 女人在家中更是一片忙乱,和面的,试碱的,试样的,刷餳(xing)的,一个个手不停。大锅烫下的面,经过两三天发酵,试碱面大小,让有经验的妇女把关。碱面大,失去了发酵的作用,碱面小,饦发酸,只有合适,才能有饦味甘甜的味道。有的想加进红白糖增大甜味,当年红白糖靠票证人口供应,有的是买不起,有的是买不到,只有靠试碱面来保证好味道。为了增大甜度,家家都试用土办法熬餳,在秋收前,把玉茭不结籽的枪杆杀回家,除掉叶子,剁成短节,加水在锅里煮,煮几个小时后,捞出秸秆,小火慢慢熬,水分基本蒸发完,成为像现在的糖稀 ,保存起来,待到脱饦时,加水稀释,每一鏊热饦出来,用刷蘸着餳在表面刷几下,两个饦合在一起,像女人脸上化了妆,餳水的深红色,既好看又增加了甜味。</p><p class="ql-block"> 拓饦要选饦样,是专卖的土陶产品,也有木刻的,把面团放进去脱出各种模样。品种繁多,大小不一,花样也不同。明显的凸凹花纹,拓出花鸟龙鱼,福禄吉祥,万字绕边模样,每一个饦样,都带着吉祥的喜庆气氛。大模直径有五六寸大,小模直径两三寸大,中等的就是现在的烧饼大。大饦在串亲戚中一个顶中等饦的四个数量,小的为了哄孩子冲数。</p><p class="ql-block"> 拓饦的过程中,年老体弱者是最积极的志愿军,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忙。因为他们知道,就住大户人家结束之后,他赶快来拓饦。若是让他重新开始 ,光在烘热鏊的过程中,就能为他省两三捆柴禾。</p><p class="ql-block"> 饦味飘香的日子 ,红红火火填满了寒冷的腊月。</p><p class="ql-block"> </p>